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

2015-03-17 01:46郭冬梅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郭冬梅

摘要:目的 探讨PENTAX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6月经普通高清胃镜检查后疑似早期胃癌、食管癌患者60例,分别行高清白光(HD+)模式、高清智能电子染色(i-scan)模式、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并对疑似部位进行靶向活检,比较3种内镜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癌34例。在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高于电子高清内镜(P<0.05),且均与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相近(P>0.05)。结论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关键词:高清智能染色内镜(i-scan);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

消化道癌的死亡率与其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癌的生存率仅50~60%,有转移者不足10%,因此。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但普通内镜检查筛选早期消化道癌仍较困难。因此早期检测和治疗消化道癌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对于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内镜室行内镜检查疑似早癌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80岁,平均56岁。临床主要表现有早饱、上腹隐痛、上腹不适、烧心、嗳气、腹痛、腹泻等。术前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病种选择:内镜下表现为粘膜粗糙、色泽改变、糜烂、粘膜凹凸及溃疡增殖性病变,尤以单个浅凹/糜烂灶,视为可疑病变。

1.2设备与材料 主机EPK-i是日本PENTAX公司产品,内镜型号为:EC-3890i。其主要功能包括两方面:①高清白光(HD+)技术;②智能电子染色(i-scan)技术,主要是在高清白光(HD+)内镜的基础上各种强化显示功能。0.4%靛胭脂溶液。

1.3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对发现的每一处可疑病变,先行高清白光模式观察,采集图片;然后切换成高清智能电子染色模式分别观察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采集图片;最后靛胭脂染色内镜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对于病变性质进行经验性预测,对病变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将3种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各自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

1.4 诊断标准 诊断早期胃癌的标准主要建立在腺管结构和血管形态上。腺管结构按Kudo分型[1],可分为5种形式。I型,为圆形,是正常黏膜的pit,亦可见于炎性息肉。II型,呈星芒状或乳头状,开口较正常pit大,组织学表现为增生性病变。Ⅲ-L型,呈管状或类网状,较正常pit大,病理组织学为腺瘤,多为隆起型病变;Ⅲs型,呈管状或类圆状,比正常pit小,多发生于凹陷型肿瘤,即Ⅱc病变,病理组织学为腺瘤或早期癌。Ⅳ型。呈分枝状、脑回状或沟纹状,病理组织学为绒毛状腺瘤。VA型,pit排列不规则,不对称,大小不均,绝大部分为早期癌;V N型,pit消失或无结构,此型皆为浸润癌。观察到的血管主要由以下3种组成:毛细血管,收集小静脉,微血管。将在内镜下观察到的微血管形态分为以下3种形式:规则型,黏膜微血管形状一致,可以是闭环或者是开环状,直径相近,分布均匀,排列整齐;不规则型,血管形状各异,可有闭环、开环、弯曲、树枝状以及其他形状,交叉呈网状或者非网状,血管直径不一致,分布不均,排列紊乱;未发现,上皮微血管结构模糊,看不清。当病灶边界清晰,腺管结构呈Ⅲs型或VA型和(或)出现不规则型微血管时,诊断为早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别计算3种模式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对数据分别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道早癌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现时多为进展期,造成许多患者延误诊治,因此,提高早癌的检出率、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2]。目前,早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下活检诊断,但普通胃镜由于条件不够,阳性率较低。近年的研究认为,胃黏膜在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黏膜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均会发生变化,因此,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表面徼细形态的观察.可使胃肠道异型增生和早期癌变的诊断率得到明显增高[3]。普通电子放大内镜虽能展现黏膜的自然原色,但对黏膜浅表血管调效果并不明显。智能染色技术(Intelligent dyeing technology,IDT)是一种创新内镜技术[4,5],目前它除了包含传统的表面增强(SE)和对比增强(CE)两种基本增强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色调增强(TE)功能。通过主机软件系统针对性设计染色功能,从而使得不同部位病变显示出最佳光染色效果,切换模式操作简单、便捷。高清智能染色内镜使得图像的对比性能得到改善,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有出色的可视性,一些肉眼容易遗漏的病灶得以清晰地显现。同时能够对黏膜浅表血管或黏膜组织状态进行构造强调,故可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发现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或小病灶。目前国内外关于胃黏膜微血管形态的研究很多,均证实胃黏膜微血管结构的改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在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方面,明显高于高清白光内镜,而与靛胭脂染色相近,尽管两者差异不显著,但智能染色内镜受胃黏液的影响较小,且无需向目标组织喷洒化学色素,节约了检查时间,这与文献报道相符[7]。总之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凸显出了其在诊断早癌中的优势,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Kudo S,Rubio CA,Teixeira CR,et a1.pit pattern in coioreet neoplasia:endoscopic magnifying view[J].Endoscopy,2001,33:367-373.

[2]徐麟,刘继勇.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415-418.

[3]高孝忠,褚衍六,乔秀丽,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134-137.

[4]Rjngold DA, Sikka S,Banerjee B. High-contrast imagjng(F1CE)improves visualization of gastrointestinaI vascular ecta-sias[J].Endoscopy,2008,40(Suppl 2):E26.

[5]Julia Liu,Aldona Dlugosz,Helmut Neumann. Beyond white light endoscopy: The role of optical biops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43:7544-7551.

[6]卢雪峰,付金栋,王尊松.等.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变化对胃良恶性溃疡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430-432.

[7]Yagi K.Honda H,Yang JM.et a1.Magnifying endoscopy in gastri·tis of the corpus[J].Endoscopy.2005,37:660.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