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想要把一位姑娘娶进门,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都说礼多人不怪,想娶媳妇礼少了真不行。细细数来,六礼中有三项都是男方给女方家送礼,分别是“纳采”“纳吉”“纳征”,对应清代的习俗也就是见面礼、小定礼和大定礼,这个阶段之礼也可概括为“放定”。
所谓见面礼就是媒人第一次上门提亲时所携带的礼物,一般是茶叶、点心、烟酒这样普通的礼物。其实也就是表达一些善意,好开口提亲。如果男女双方家长都初步认可了这门婚事,且合婚成功。男方便要送上小定礼。一般小定礼就相当于男女双方订婚了。小定礼一般为四件首饰,包括耳环、项圈、戒指、手镯四样。
女方一般不会回礼,但大户人家则不同,一般会回男方书籍、笔墨纸砚等。这其中的寓意是男才女貌,女方得到首饰来妆容,男方则要努力求学考取功名。双方定亲之后则不得轻易悔改了。其实如果是普通家庭,一般会把见面礼和小定合二为一,有钱打一副银镯子,没钱茶叶点心也就把婚事定下了,重要的还是大定礼。
有时小定的时候双方孩子还小,待到真正成亲,可能要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一旦年龄合适了,男方则要“请期”,也就是和女方商定正式进行婚礼的日子。商定之后则要准备大定礼,也就是聘礼了。一般大定是最为讲究的,女方这时会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个时候才是考究媒人协调艺术的时候,女方提出的财物,给新娘置办的衣服、首饰都得置办齐全,两边没有怨气,婚才能结的顺利。
《汉官仪》云: “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宋书·礼志》中规定,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娶亲都必须有聘礼。有至穷人因为没有聘礼而不能成婚的,则令长吏以下有俸禄者资助。可见送彩礼自古就是双方成婚必不可少的步骤。彩礼的丰富与否既表现了男方的诚意,也展示了家庭实力。旧时男方的彩礼论抬,有两抬、四抬、八抬、十六抬甚至更多的,所谓“抬”主要指什盒。什盒宽约一尺半,长三尺,每层深六寸,高三层。这个头一抬讲究要用六角型的笼子抬一只鹅称为“鹅笼”,鹅头要用胭脂染红,象征姑爷,也代表唐代“奠雁”之礼中的大雁,取大雁忠贞不渝之意。相对应的要有酒海,即美酒一坛,象征婚姻和美,也用以祭祀祖先。其余的一般讲究要做四季的衣裳、鞋、袜,还要按女方的要求准备金银首饰,银钱,必不可少的是在糕点铺定做200斤大饼子,称为喜饼,最少也要准备50斤,还要准备干、鲜果品,如桂圆、荔枝、生花生、生栗子、红枣、柿子、苹果、石榴等,表示早立子、早生贵子、事事如意、平平安安、多子多福等谐音以示吉祥含义。
礼物由男方的父亲亲自送去。男方礼到之后,女方就把礼物摆放在自家的庭院之中,让亲友们观看,显示男家的诚意。同时将公公(妻子对自己丈夫父亲的称谓)让进屋里休息喝茶。女方姑娘要给未来的公公磕个头,点袋烟,双方家长就要根据吉日和女孩子的小日子来约定迎娶的日子。日子的约定便是六礼中的“请期”。
女方带去男方的陪嫁称为嫁妆。旧时说早礼晚嫁妆,是说早晨送彩礼,晚上送嫁妆。彩礼用什盒装盛,而抬嫁妆则用栏杆桌。抬嫁妆专用的器具,比方桌略小,上面带一圈围栏,因为嫁妆多为生活用品怕碰、易碎,所以要用红绳绑在栏杆床的栏杆上。
普通家庭的嫁妆一般就是带两口箱子,里面装上四季衣裳,使用器具等等,找几个窝脖儿(在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窝脖儿”,为人搬家或送嫁妆的人)背去女方家。富裕的家庭就讲究八抬、十六抬的嫁妆,一个栏杆床算一抬,放的也是一些家中以后需要使用的器具,比如八仙桌、太师椅、梳妆盒、油灯、茶壶、酒壶、澡盆、脸盆、脚盆等等。其中每家必备的有三样,第一样就是尿盆,这是因为没有到了男方家找人要尿盆的,不好意思开口;第二样就是一盘饺子,称为子孙饺子或者还有一团长寿面; 第三样是百事大吉盒,一般也叫九子碟,里面装上大定中的吉祥干果,随嫁妆带去女家。
嫁妆作为女方陪送新娘的礼物。一方面是女方家长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过上幸福生活,有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展现实力,如果所陪嫁妆丰富,婆家人就会高看新娘,这样有利于以后妯娌之间的平等、和睦。所以女方家必然是精心准备嫁妆,尽可能丰富。
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都有展示家庭实力,双方互相表示诚意的含义,因此都是婚礼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女方一般在陪嫁之物送去男方之前也有宴请宾朋的习惯,这时就会有人送来礼物,称为添箱,也就是为新娘添补嫁妆的意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