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 丹,林靖淇,潭智超,卢玉芳,邹映红(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眼科,广东 东莞 523325)
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对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况 丹,林靖淇,潭智超,卢玉芳,邹映红
(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眼科,广东 东莞 523325)
目的 分析屈光不正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110只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屈光不正分为正常组(18只眼)和屈光不正组(92只眼,轻度屈光不正58只眼,重度屈光不正34只眼)。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的视力变化。对2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后平均视力及VF-14评分较手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正常组手术后平均视力及VF-14评分均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轻度屈光不正组的平均视力与VF-14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度屈光不正组(P<0.01)。正常组对手术满意率为77.78%,屈光不正组对手术满意率为51.09%,正常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P<0.01)。结论 屈光不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屈光不正程度越大,患者生存质量也随之越差。
屈光不正; 白内障; 视功能; VF-14
白内障指的是由于遗传、局部营养障碍以及免疫与代谢异常等引起的患者晶状体代谢发生紊乱而导致晶状体出现混浊,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且年龄越高发病率也越高[1]。屈光不正指的是平行光线经过患者自生眼部的屈光作用后并没有在其视网膜上形成十分清晰的图像,成像一般发生在患者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2]。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成功率较为高的手段之一,但仍有较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3个月发生屈光不正。本研究通过屈光不正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进行较深入研究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报告如下。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4例(110只眼),男51例(53只眼),女53例(57只眼),年龄为41~78岁,平均(59.43±7.15)岁,体质指数 (22.1±1.7)kg·m-2。手术前视力<0.1者83只眼(75.45%),其余2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3。纳入标准: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3;2)经散瞳后裂隙灯检查、直接眼底镜检查以及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白内障。排除标准:1)此前接受过其他白内障治疗;2)患有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弱视等能影响患者视力的眼部疾病。
1.2 手术方法及分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显微镜下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步骤如下:1)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眼内压,眼部A、B超检查,散瞳验光、角膜曲率检查以及全身检查等;2)嘱患者做好精神、外表等术前准备,术前3 d给予患者术眼点抗生素眼药水;3)术前对术眼进行散瞳并行表面麻醉,于透明角膜缘做切口及辅助切口;4)采用截囊针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水分离术,超声乳化并吸出晶状体核;5)置入人工晶体。术前检查及手术均由同一个医生完成。术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以及短期激素。术后1个月根据是否出现屈光不正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8只眼,屈光正常)及屈光不正组(92只眼,其中轻度屈光不正58只眼,重度屈光不正34只眼)。
1.3 随访及观察指标
2组患者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记录的视力变化。由专业人员对2组患者进行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近视力、远视力、眼部疼痛以及眼部不适对生活的影响等12个方面,共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受眼部影响越小。
1.4 手术满意度评价标准
根据本院自拟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判断,该量表内容共10项,每项10分,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手术前后视力情况及VF-14评分的比较
2组术后平均视力及VF-14评分较手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正常组术后平均视力及VF-14评分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见表1。屈光不正组92眼患者中67眼(73%)近视,17眼(18%)远视,8眼(9%)为散光。
组别眼数时间平均视力VF-14评分/分屈光不正组92手术前0.15±0.0248.4±8.2手术后0.32±0.11*71.8±7.5*正常组18手术前0.16±0.0350.1±8.9手术后0.49±0.02*#87.6±7.1*#
*P<0.05与手术前比较,#P<0.05与屈光不正组比较。
2.2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术后视力情况及VF-14评分的比较
轻度屈光不正组的平均视力与VF-14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度屈光不正组(P<0.01)。见表2。
组别眼数平均视力VF-14评分/分轻度屈光不正组580.39±0.0875.8±3.1重度屈光不正组340.26±0.0766.4±2.9t7.86914.372P0.0000.000
2.3 2组对手术满意率的比较
正常组对手术满意率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眼数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例%例%例%满意率/%屈光不正组9255.434245.654548.9151.09正常组18527.70950.00422.2277.78χ29.0940.11413.77813.778P0.0030.7350.0000.000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眼部疾病,也是目前第一大致盲因素,主要经手术治疗[3]。本研究通过对2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VF-14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术后平均视力及VF-14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正常组手术后平均视力以及VF-14评分均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说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但术后的屈光不正对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功能以及术后生存质量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从2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中也能看出,正常组对手术满意率明显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白内障患者会认为接受白内障手术后其视力有所提高就算治疗成功,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其对视力要求较高,如读书、看电视、上网等,所以要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满意率仅仅提者视力还不够,而是要使患者视力大幅度提升,对视觉的舒适性要求提高。本研究中,92眼屈光不正患者67眼(73%)近视,17眼(18%)远视,8眼(9%)仅为散光,因此,对于屈光不正的患者仍需要戴镜矫正[4]。
白内障手术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即VF-14评分,其中又以远视患者较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术前受白内障的影响,患者的视力普遍较差,生存质量也相对较低,术后改善则较为明显。而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目前植入的人工晶体是不能调节的,通常视力调节会以视远为主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忽略阅读等视近需求[5]。通过本研究对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VF-14评分对比可以发现,轻度屈光不正组的平均视力与VF-14评分均明显高于重度屈光不正组(P<0.01)。说明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的程度越大,患者生存质量也随之越差,即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以及生存质量与其屈光不正的严重程度成反比。相对于近视度数,如果白内障患者术后出现一定的远视度数则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更低,造成该影响的原因跟术前的精准测量、人工晶体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综上所述,屈光不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影响较大,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的程度越大,患者生存质量也随之越差。
[1] 陶凤萍.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43-1945.
[2] 陈静敏,王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12(5):2172-2175.
[3] 赵勇.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111-112.
[4] 吴震,荆翠红,景善雨,等.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良好者的屈光状态分析[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1):36-38.
[5] 周佳.探讨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1):121-122.
(责任编辑:周丽萍)
2015-01-25
R776.1
A
1009-8194(2015)04-0062-02
10.13764/j.cnki.lcsy.2015.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