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莉玲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的应用
傅莉玲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毕业生无论选择就业或创业,都需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高校应设置专项课程,组织专题讲座,加强相关服务建设,并发挥班主任的基层教育优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推动教育体制、就业形势的转变。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存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不仅要注重在专业知识领域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保持积极心态,正确认识自我,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健康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选择自主创业也同样存在一定风险。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受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特有的就业危机感和恐惧心理[1],其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首先,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精英教育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校门从事专业学习,大学生数量激增,毕业生就业机制趋于市场化,同一岗位参与应聘竞争的人数越来越多,岗位人才供过于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岗位需求也存在结构性的变化。回顾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支持。面对现有的经济环境,招聘岗位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即中高端人才较为匮乏,如高级技术人才、管理者、研发人员等,都是炙手可热的岗位,但符合要求的应聘者相对较少。而普通岗位的竞争又过于激烈,大学毕业生因缺少工作经验积累,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也容易碰壁。最后,高校教育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主学习、参与实践积累就业竞争力。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而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同样影响就业的结果。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形势
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开始尝试另辟蹊径,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思维敏捷,富有创意,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寻求商机,进而形成创业的突破口,例如近年来社会中不断涌现出80后、90后的创业总裁,其创业能力和成果不容小觑。与此同时,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贷款支持,建设创业园区,组织创业培训等,大学生创业环境正在逐渐发展。
但是大学生创业也存在自身的短板。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就缺少充足的资金作为创业资本,除家人的支持外,选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的难度都很大。大学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看问题也会过于简单,思想存在片面性,有的学生对创业的定位和目标比较模糊,看到成功的项目就急于模仿,本身并不具备创新性。而且正是因为缺乏在社会的历练,大学生创业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满韧性的品质,很难实现创业的成功。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形势可以看出,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生无论选择就业或创业,都要具备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能量。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思想误区
面对现有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常常陷入迷惘的境地,还有的学生在就业择业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这些误区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原因[2]。
第一,就业时思想迷茫。进入毕业阶段,不少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模糊不清,在宏观层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足,在微观层面对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认识不清,缺乏职业理想,茫茫求职路上只是被动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对于最终能够收获怎样的结果没有明确的预期。还有的学生对就业还是创业举棋不定,并不清楚自身的现状和优势,应对就业择业成为无奈之举。
第二,择业观不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而社会转型期间,各种思想、潮流也给毕业生带来影响,导致学生的择业观产生偏差。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即使拥有大学学历也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进而丧失学习与就业的信心;有的学生片面追求职业的“体面”,利益至上,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选,对小企业、边远地区的就业岗位根本不予关心;有的学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步入职场,根本没有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少学生面临毕业选择时,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眼高手低或信心不足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将目光集中于高薪职位。同样在创业领域,有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领域有自身的优势,头脑灵活,富于创意,因而简单地以为自己可以通过创业一举成才,出人头地。这种好高骛远的思想在不少学生中都有存在,从一些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存在前期准备不足、思想片面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求职过程中不善于展现优势和能力,最终丧失机遇。
(二)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贯穿始终,力求为社会输送具有崇高政治觉悟的新时期人才。但是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完善。一方面,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传统。部分高校虽然设置有关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课程,但是很大程度上沿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教学理论性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很难获得保障。而且师资队伍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并不是专职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进行理论授课。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程度有限。近年来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设立培训课程、组织模拟招聘活动、设立专题讲座,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帮助。但是关于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指导常常被忽视,针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观念问题、遇到的困难挫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高校今后也需要改进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求突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切实为学生成功就业择业提供支撑。
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应设置专项课程,组织专题讲座,加强相关服务建设,并发挥班主任的基层教育优势。
(一)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发
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树立可以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3]。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择业有机关联起来,通过设立专项课程、组织主题宣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首先,高校应尽快设立专项课程,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思想教育需要由专业人员负责,高校应在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进而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念和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不同学科门类的就业形势、职业能力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使大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就业心态。其次,高校应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形势,开展生动的专题讲座,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与创业的成功案例,从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扫除思想中的误区[4]。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建设
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误区、遇到的困难问题等,都说明学生需要相关的服务支持。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自主创业,毕业生都在面临心理上的考验,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等服务对于缓解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和经验储备尤为重要。在信息汇总方面,毕业生就业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形势以及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职业能力建设方向等信息。从事创业的学生也要掌握国家的政策导向,明确创业前期应实施的准备工作。在心理咨询方面,毕业生面对就业与创业的压力、社会不良思想影响时,他们急需获得心理上的疏导,需要向人倾诉。在培训教育方面,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积累扎实,但在实践经验、社会阅历方面相对欠缺,而且参与职业能力有关的培训有限。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机构,根据信息汇总、心理咨询、培训教育的不同服务需求,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专业学历背景、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的教师,充实到工作队伍中来,构筑毕业生坚强的思想后盾[5]。
(三)发挥班主任的基层教育优势
班主任长期从事基层工作,与学生接触机会多,熟悉班内学生的不同情况,尤其适合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学生毕业期间,班主任应当认真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定期召开班会,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摆正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防止学生陷入思想误区。对于择业观存在偏差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扫除思想上的疑虑,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其次,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学生一同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关注长远发展,避免毕业期间被动择业。班主任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了解毕业生的发展动态,熟悉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收集了丰富的就业与创业案例[6]。因此,班主任应当发挥专业课程教学以外的延伸教育作用,向学生介绍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职业能力,并邀请已经就业或创业的学生为毕业生传递经验。
[1]乔鹏.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周海燕.探析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思想误区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6).
[3]乔法光,方飞.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人才,2013,(6).
[4]齐玥.加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石油教育,2015,(2).
[5]刘亚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J].求知导刊,2015,(6).
[6]朱景平,朱中原.就业能力视阈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095-4654(2015)08-0161-03
2015-03-17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