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攀枝花市黑沙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 鲜义龙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决策过程简单、迅速,这一优势是民营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并促进企业迅速发展,但这同时也是很多民营企业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民企投资项目建设时,如果不做好相关的论证与规划,往往会导致项目投资失败,严重的还会拖垮整个企业。因此,从民企项目建设的动机、流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与改进,强化财务管理与监控,是改进民企项目建设、实现民企稳健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企 项目建设 投资决策 改进
企业要发展,常常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即项目投资,但由于一些民企老板思绪发散过快,具有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决策流程简单等特点,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严重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祸根。因此,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更要审慎判断形势,稳健投资。因此,分析民营企业项目建设相关工作不完善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2.1 法制观念淡薄,系统理念不强
由于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其组织架构不健全,相互制衡的机制没有发挥作用,或者只是存在于一种形式,老板一股独大,只要他们认为有投资价值的事,于是说干就干,至于对项目建设所必须的立项、可研、设计、论证、安评、环评等各项手续,全部都看作是一种形式,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心态,一边建设一边完善手续,一边施工一边修缮设计;这样做好像是效率很高,节省了时间,抓住了机遇;可是却存在很大的隐患——项目本身的合法性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这类项目是一边建设一边完善手续,而手续最终是否能全部齐备却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现在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对于环保、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这样导致一些项目最终没有全部取得合法手续,要么安评过不了,要么环评过不了,于是托人托关系,耗时费财费力,最终也难以“成全”。很多企业之所以这样去做,一是跟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的误导有一定的关系,二是有些手续确实太多、繁杂,严重影响投资进度;但是一个企业如果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某几个领导口头上的承诺而不是合法合规的运作,其未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引起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手续不齐的项目正在建设甚至已经投产,政府也是不理不问;但是一旦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出了问题,追查起来,虽然一些行政领导也受到一定的处罚,而企业受到的损失之大,更是无法估量的。
2.2 基本信用知识缺失,资金短贷长用
(1)外部原因:由于建设手续的不齐,项目建设很难取得项目贷款,而只能是资金错配、短贷长用。
在这个问题上,金融系统的政策和实际操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要想借到中长期的项目贷款难如登天,如果项目手续不完备,那就更不可能了。要想先借到项目贷款再进行项目建设,基本上什么项目都建不了。而作为银行,一方面要坚守上级行、央行及银监会等各级机构的各种规定,无法发放项目贷款,另一方面又不能不经营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只能发放流贷并对短贷长用的情况假装不知,譬如:借用其他的商贸或工贸企业进行流动资金贷款,银行经办人员只对客户的资料作形式上的审查,经济环境好的期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环境宽松,到期能还本付息,形成了一种互赢,皆大欢喜;而一旦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按上级要求进行“贷后检查”时,问题就出来了:有可能银行要收回部分流贷,而企业已经把这些流贷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了,短期内根本无法归还,此时,企业要么不还贷款,要么借入高利贷或用经营资金归还部分贷款进而影响后续生产经营能力最终导致更多的贷款甚至是利息都无法归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终可能会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的边缘,而银行也将会有大量的贷款及利息无法收回,形成两输的格局。
(2)内部原因:企业(老板)没有真正意识到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区别,缺少基本的信用贷款知识,认为银行现在把这笔钱借给了企业,那么明年就应该续贷给企业,如果不借就是银行的错。其实流动资金贷款的意义在于补充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到期后就应该归还,(企业与银行并没有签订战略性方向协议)而银行方面是否续贷取决于归还后企业是否还有流动资金的需求和银行是否愿意再续借给企业。而很多企业毫无顾忌地用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长期项目的建设,一旦到期后不能续贷,就认为是银行在抽贷,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流动资金贷款本来就是临时性使用的,从法规角度上说银行是没有续借义务的,按照合同相关规定,到期时就应该归还,短贷长用本身就是风险极大的。
所以,民营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真正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和信用常识,宁可走得慢一点,稳一点,不要认为好运气总能跟着自己,一定要先把手续办好,先借到项目贷款(或者有相关确定意向)后再进行项目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建设期内不会因为银行的收贷而产生严重的资金风险。虽然这样做可能会使企业(老板)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速放慢一些,短期内不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但从长远看,如果前期的工作做好一些,就能够规避很多风险,才能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看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特别是属于私营性质的,任何一家企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做企业,比的不是谁走得更快,而是谁走得更远、更稳。
2.3 项目决策失真,论证流于形式
由于目前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但真正因为生产经营本身出现问题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企业生产经营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使是亏损也只是亏掉了折旧而生产经营本身的现金流并没有太大的缺口甚至还有盈余,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的失败,由于投资没有完成或者虽然已完成但没有产生效益,这部分投资所占用的资金需要支付大量的成本,正是这个成本,才是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
就以“可研”为例,而现实中却是直到项目完工,有些老板可能还不知道可研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可研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那么,民营老板是怎样做出投资决策的呢?其实他们也是做了自己的“可研”的:与熟悉的企业家朋友、认可的行业内专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各种方法取得一些常规的技术指标和成本数据,再结合自己对上、下游市场的了解和从网上收集的一些信息,自己在心里对于项目是否可行进行“综合”的判断,很快就能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是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进行扩大,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毕竟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自己心里都有数,在自己心里进行“可研”的时候,会自觉地把各种问题和困难都考虑进去;但是,如果投资的是一个新的领域,是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项目,失败的风险就更大。
2.4 设计建设并行,投资浪费巨大
民营企业由于决策过程的简单、迅速,很多时候是具体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都还没有定稿就开工建设,然后一边建设一边修改设计,由此造成土建、设备等各方面的反复,甚至一些主体设备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换,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另外,由于事先没有严谨的设计和规划,导致建设过程中随意增减项目,几十甚至几百万的投资就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后建成的东西可能与最初的设想偏离很多。
3.1 要有依法办事的观念
对法制要有一个敬畏的态度,积极、主动、及时地完善所有审批流程,完善手续后才进行项目建设,以此保证项目建设的完整性和持续性,避免项目投资本身的政策风险与制度风险。
3.2 以保守的方式来规划项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最好与银行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取得银行方面大力支持,使得项目资金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做好资金应急预案,以此保证项目资金的持续性。对于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融资的资金,如果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其抽贷的风险这里不再多说,只是再强调一点,借钱的时候,很少有决策者会考虑一年后流贷到期时还旧与借新之间如何衔接?又会增加多少财务费用?
3.3 决策者的工作是决策,是对可研报告的审核而不是编撰
决策者在自己进行“可研”的时候,往往直接把自己定位为项目负责人,并且自行拟定了项目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利润及现金流规划,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规划的细节也不需要为此负责,整个团队甚至高管人员都只是在跟着走却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而决策者自己在一定时间以后,可能会忘掉当初的规划,对于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也难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这个问题也为整个项目埋下了病根。企业应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让这个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立项、可研、设计、建设及后期的生产经营管理,以此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本身是个严肃的课题,它从技术、经济、资源、市场、社会等各个方面对一个项目是否可行做出了科学的论证,以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这也是指导整个项目设计、建设和建成后生产经营的纲领性文件。
3.4 建立长期的考核机制
对于专业团队在调研、设计、建设及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建立实用、有效的指标体系并适时考核,应认真地对待项目建设规划,不得随意更改相关方案,以此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严肃性。因为决策者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一些并不十分关键但却是瓶颈性的指标可能没有取得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投资项目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具体设备参数等,决策者并不熟悉,都是听别人讲述大概,这就为投资预算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的项目必须要有新的专业技术及管理、市场方面的人员,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更需要系统的专业团队,而不是简单地挖一两个专家就能解决的(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小的时候效益很好、发展很快,而一旦上了大项目以后却反而倒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对于下游厂家比较强势或者终端市场已趋饱和的产业,如果事先没有深入地了解的话,很有可能建好了厂却不敢去生产。
3.5 对项目进行多角度的财务核算和管理
要强化投资前后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确保考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此确保项目建设和营运的效率和效果。决策者在自己心里进行“可研”的时候,对于投资总额、流动资金的垫支额一般都有着比较主观的概念,尤其是在自己心里已经想做这个项目的情况下,更是会在潜意识里乐观地认为自己能够用更少的资金完成投资、能够用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认为其他企业肯定不如自己管得好,特别是对于一些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或者金额不太大、但又很硬性的支出项目(如营业税金及附加、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职工福利等税费支出,以及销售过程中的运输相关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还有建设贷款利息和贴现费用等)都会选择性忽略或者无意识的压低,而最后,往往正是这些费用,让决策者想不明白:说好的利润,怎么没有了?上述问题只有财务及时参与可研编制与项目实施,才能够使项目建设一直处于企业自己能够把控的状态,使企业的投资项目建设稳健进行。
[1] 陈海谊.民营企业投资决策问题之探讨——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2003(18).
[2] 唐振鹏,黄杰.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其最新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3(01).
F276.5
A
2096-0298(2015)04(c)-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