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开始以来,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稳步推进、农民自愿的原则,结合市产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务农骨干农民教育培训,推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4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352人,超额完成部、省下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培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加强领导、认识统一,体现重要性
常州市多次召集会议座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谋划管理认定办法,制订培育计划。各辖市、区积极响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位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方案,同时成立相关培训领导机构,在工作部署、思想认识上,从上至下保持一致,目标任务分解到镇,组织发动布置到村,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溧阳市在对镇级农业现代化整体考核的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单独进行考核;金坛市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进度例会,通报进度;武进区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与农业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农业重点工作配合培训工作开展。
二、程序规范、细节到位,体现有效性
常州市专门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各辖市、区一方面详细制定县级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结合各镇产业发展实际,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到镇,对每期培训班的教学计划、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作了细致要求。同时在多个行政村开设了村级课堂,方便广大农民就近参与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参训率。
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课时关。根据农民在家务农人员减少的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取累计计时的办法,实行课堂集中讲解与现场操作讲解相结合,确保培训课时完整。二是把好质量关。对镇级农民培训联络员、重点业务条线负责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培训。按照产业特色,将讲师团编为优质粮油、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种水产、农机合作、政策法规、营销管理等多个小组,根据常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编排培训菜单,编写培训技术资料、明白纸,制作培训多媒体课件,供培训选用,安排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员农业生产实践。三是把好效果关。对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的学员,由指导员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员解决生产实践难题,保障培训产生实效。
三、方向明确、方式科学,提高精准度
始终把提升农业劳动力从业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农业“土专家”力量,现身说法,提高生产操作能力。与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协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实习场所。二是系统性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发挥培训讲师团成员力量,根据农作物生长管理的特点,在培训上注重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生产实践的现场指导,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三是院校教授与乡土专家相结合。积极与农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络沟通,邀请专家教授传授新的品种、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种养模式,加快全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真正让农民听得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培训对象的筛选上,结合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培训对象重点倾向三大人群:一是倾向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倾向村级动物防疫员、农资营销员、村级植保员、村级信息员等专业人员,开展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三是倾向具有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特长和技能的农业企业员工等,开展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
四、宣传到位、氛围浓厚,提升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常州市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媒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发布各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典型方法等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各地充分利用会议活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农林信息网等多种平台,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取得明显效果。武进区利用电视台“服务惠三农”节目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访拍片8次,电视台联合播放视频5次,在武进农业信息网和省农民培训网发布培训信息46条;溧阳市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在溧阳农林信息网、溧阳宣传、常州农林网、江苏农民培训网等媒体发布培训信息;金坛市通过电视媒体合作录制专题节目,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宣传相结合。2014年,全市各地上报培训简讯210多篇,发布图片信息130余张。
五、经费保障、落实有力,体现持续性
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推进,常州市各地专门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问题,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分配,确定了由市、县、镇三级投入财力支持职业农民培训的方案。目前,县级财政支持农民培训资金达到212万元,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培训资料费、会务费、交通费等。经费使用过程中,加强了培训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各地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直接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任务主要由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
2014年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组织培训难度日渐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主要来自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一些小规模经营农户对采用新技术、新农艺生产态度不够积极,对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热情不高,特别是青壮年男女劳力多数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数年龄偏大,且文化偏低,这给组织开展培训带来困难,增加了难度。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推进,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把握好五个要点:一是坚定信心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当前常州市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要不断探索更好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投入有效财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动员和鼓励广大农民参加培训,切实提高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比重。二是分类调查是基础。一方面是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三大类开展职业农民调查,在此基础上还要按照各个不同的农业生产行业类别进行细分,摸清家底,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开展不同类型人员的培训需求调查,使得培训更有实效性,更好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三是培训方式是重点。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调动农民参训积极性和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坚持“管用、方便、实惠”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一村一品”要求以及农民的实际需要,突出农民培训重点,突破泛泛式培训,突出专业性培训,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课堂,使广大农民在培训中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增收致富的能力。四是培训师资是保障。必须密切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部门的合作,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在师资、学员、教材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加强对培训对象的选择,特别要做好培训合同、方案的管理,强化项目管理的严肃性,提高农民培训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典型引路是窍门。要注重加强培训典型的培育,注重培训经验的总结,注重培训典型的宣传,通过示范点推广、座谈会交流、实地现场体验等方式,以典型带动提升培训的知名度,提高培训的影响力,促进培训工作的全面推开。
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