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 “略”出精彩

2015-03-16 08:51黄金弟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母鸡课文方法

黄金弟

【摘 要】 在语文略读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确立学习目标,迁移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辅放并举,联系生活,内引外联,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略读课文“略”出精彩。

【关 键 词】 略读;教学;语文

纵观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六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更加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那么,略读课文要教什么?教学中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笔者结合人教版第七册第四组《母鸡》一课教学,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认识和思考,以飨读者。

一、聚焦“阅读提示”,确立“学习目标”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本单元的中间和最后,从内容上看,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从思想上看,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从文体上看,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从方法上看,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

在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阅读提示。如《母鸡》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在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组课文的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学生认真研读,就能自己理出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阅读提示隐含了课文学习的目标,隐含了学习的重点难点,认真细致研究导语,有利于我们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二、运用“略读资源”,实现“能力迁移”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应瞻前顾后,对于排在单元中间或末尾的略读课文,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机会,还应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母鸡》是第四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而本单元组的主题是: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为了提高阅读期待,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积累,更让孩子应用本单元在前面精读课文中学过的围绕一个中心写具体事例的方法。如设计:读句猜文,初理结构的环节。让孩子猜想:围绕“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下面可能会写些什么,“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作者前面可能会写些什么?学生自然就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把内容充实,使之丰满。在此基础上,学生巩固迁移在《白鹅》和《猫》中学过的巧妙运用“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方法:思考解决把这两段看似矛盾的内容连成一篇文章的方法。学生在看似游戏的环节中复习巩固运用本单元组精读课文中所学到的写法特点,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对文章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三、锁定“教学内容”,内化“文本语言”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该放手时就放手;该“辅导”时则要扶上车,送一程,点燃智慧的导火线,使学生“茅塞顿开”;要及时把握学生发言时的闪光点,营造课堂上的“小高潮”,使辅放并举,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效果。这就要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细读、勾画、查找资料、使用工具书、记笔记、做批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习“老舍不敢讨厌母鸡”的部分,学生默读5~8自然段,并在最有感触的句子旁写批注。学生自主思考,老师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最根本的一种方法,略读也不能拒绝绘声绘色的朗读。学生咀嚼、品味、感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课本中的精彩处——第九自然段,结合图片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的性情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潜移默化地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语言文字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挖掘“生活素材”,丰富“语言实践”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决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而应贴近学生生活取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略读教学重在运用,课堂中,适时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及文本特点,设计好字词、句段的练习新形式,在课堂上恰当地练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使课堂动静结合,更是对本单元训练点的一个运用总结。

学生比较完老舍的《猫》和《母鸡》的写法特点后,联系生活素材,如:

我一向讨厌体育课。夏天,我们得站在蒸笼似的地板上训练,即便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可还得坚持。冬天,我们得站在寒风中训练,即便脸被吹得发紫,如被刀割般,可还得坚持。

过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下,体育老师陪着我们饱受太阳的残酷“折磨”。寒风中,体育老师依旧陪着我们接受寒风的“洗礼”。阳光,磨炼了我们的毅力;寒风,挖掘了我们的潜能;老师,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我爱上了体育课。

抓住“过渡段”这个训练点,让学生动笔。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语文养料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有“用语文”的意识。边学边用,活学活用,方能学好语文,快速提高语文能力。

五、拓展“课外阅读”,实现“内引外连”

新课标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阅读的拓展功能,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篇,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能,学做人。

学习《母鸡》一课后,推荐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通过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学生“由文及人”和“由人及文”的阅读,了解了作家的特点及相关作品,增加阅读的广度和宽度。

叶老谈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工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略读教学中努力做到“教略”而“学丰”,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确立学习目标,迁移运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辅放并举,联系生活,内引外联,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略读课文“略”出精彩。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教育与教学[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韩俊. 刍议小学语文略读教学[J]. 东方文化周刊,2014(7).

[3] 尼玛卓玛. 小学语文教学略读教学研究[J].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2013(5).

猜你喜欢
母鸡课文方法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藏蛋的母鸡
用对方法才能瘦
鸡的一家之母鸡妈妈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一只特别的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