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婉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我国湿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
水禽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我国有湿地鸟类12目32科271种。全世界鹤类有15种,我国有记录的就有9种,占60%;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我国湿地分布有50种,占30%。鱼类是湿地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湿地鱼类包括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我国有湿地鱼类1000多种,占全国鱼类种数的1/3。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因此两栖动物全部归为湿地动物。我国两栖动物共有3目11科300种。我国已知的412种爬行动物中,有3目13科122种属于湿地野生动物。我国湿地兽类有7目12科31种。分布在中国海域的甲壳类动物中,目前已知的蟹类有600余种,虾类有300余种,磷虾42种。
我国湿地高等植物共有225科815属2276种,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63.7%、25.6%和7.7%。
湿地植物中有苔藓植物267种,蕨类植物70种,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625种。在中国湿地植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中华水韭、宽叶水韭、水松、水杉、莼菜、长喙毛莨泽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1种。我国现有红树林植物21科25属37种,59个种群类型。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自治区)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97.1%。
湿地珍稀鸟类
东方白鹳
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球的数量在2500只~3000只左右。与白鹳不同的是,除了翅膀为黑色外,东方白鹳的眼睛周围还有一块红色的皮肤。虹膜为白色,喙部黑色。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喜食鱼、蛙、昆虫等食物。性宁静而机警。
牛背鹭
身长约51cm,与其他鹭的区别在体型较粗壮,颈较短而头圆,嘴较短厚,在湿地中较干的地方出现。牛背鹭栖息在水牛背上,可以捕食牛背上的寄生虫和因水牛走动而被惊扰飞出来的小虫;而水牛一方面靠牛背鹭赶走身上的绳虫,另一方面牛背鹭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牛背鹭是博茨瓦纳的国鸟。
中华秋沙鸭
中国特有鸟类,被称为“水中大熊猫”“鸟类活化石”,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在全球的数量不足6000只,已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中华秋沙鸭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脑后有两簇冠羽,像凤头一样,这些是秋沙鸭特有的标志。
黑颈鹤
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分布区域狭窄,除中国外,仅有极少数在不丹栖息。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使世界鹤类总数达到15种。黑颈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把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拯救的鸟类。
白尾海雕
大型猛禽,体长84厘米~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活动的海拔高度为2500~530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白尾海雕为波兰的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