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研究

2015-03-16 22:26张福海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海德格尔局限性

摘 要:海德格尔的文艺思想对中国当代诗学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为实事求是地研究海德格尔文艺思想,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进行批判划界,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当代文论乃至艺术理论是有其重要意义的。结合文艺理论和文艺发展史,我们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进行研究,并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在中国当代语境中所显示出的不足之处进行阐明。

关键词:海德格尔;文艺思想;局限性

国内研究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成果不少,但对其局限性深入批判的却很少。其中涉及局限性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著作为:刘旭光的《海德格尔与美学》一书,对海德格尔艺术阐释中所引例子的错误进行了举证。范玉刚的《睿思与歧误》一书,批判了海德格尔在属意“命运”的同时,失落了“ 境界”。

国内还有一些学者着眼于海德格尔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与文艺思想也有所关联。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宗碧的《海德格尔价值论及其局限性的说明》讨论了其价值思想的局限性;蒋邦芹的《论海德格尔的在之中结构意义与局限性》讨论海德格尔存在思想中“在之中”结构的局限性;吴炫的《海德格尔的局限》中提出要立足中国文化的现实境遇来思考海德格尔思想的局限性,他认为海德格尔将存在性审美体验向艺术和艺术活动靠拢,必然导致美学对概念及其活动的远离,造成海德格尔存在美学解释的范围狭窄。

国内研究中,集中对其文艺思想局限性研究的有刘皓明的《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一文,它批判了海德格尔诗学阐释中断章取义,不顾文本和与其他诗人和思想家之间的关联而妄断阐释的偏颇;韦拴喜、杨恩寰的《海德格尔的诗性救赎及其理论局限性试析》一文,批评了海德格尔诗性救赎的审美乌托邦性质和神秘主义色调,并提出要回到自由自觉的实践,以此来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梦想。

在国外,默里斯的《海德格尔诗学》对海德格尔诗学进行了集中研究,但是更多地是从差异空间来阐释的,而没有对其局限性进行系统研究。列维纳斯看到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局限,提出了要超越海德格尔回到“存在者”的思想,重提“伦理学”,但是他对文艺思想的局限性的研究较少。德里达则认为海德格尔思想仍然是一种在场形而上学,较有深意。布尔迪尔用文化场域的理论,从社会学角度对海德格尔的政治问题进行了剖析,但却缺乏对其文艺思想的局限性的研究。约纳斯则提倡责任伦理学,试图为技术时代的伦理学建立基础,将责任推向伦理学的中心,有其超越海德格尔思想及文艺思想的优势之处。而萨特、伽达默尔、黑尔德则从他们各自哲学的所需,在吸收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是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批判性较少。

本文将在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进行剖析。结合文艺发展史的基本史实,立足中国国情和文艺发展现状,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吸取其积极的思想资源,丰富中国的当代文论和艺术理论的思想资源。

对海德格尔文艺思想局限性的研究,其实也就是对其文艺思想在某种视域中的一种批判、划界。在肯定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积极意义以及批判、整合国内外的海学思想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结合世界文艺发展的史实以及中国现有的国情对其文艺思想的局限之处进行研究。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透视其文艺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艺术作品分析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在对艺术作品的研究中,包含其先在模式,他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其实是在其先行具有的存在思想的阐释框架内展开的。他是基于人与存在的一体性以及后期思想中所提到的天地人神的四重一体性来展开诗歌的阐述的。所以他的阐释存在着过度阐释的弊端,此种过度阐释首先表现为他没有在展示作者原意的情况下,就削足适履地按照自己地先有视域进行阐释。虽然任何阐释都是具有主观性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文本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阐释应该首先在尊重文本原有的相对意义的基础上进行。他所举出的梵高《农鞋》的例子,据考证,其实是梵高自己的鞋[1],这也显示出其艺术作品分析中例证来源的不准确,也就进一步显示了海德格尔是在没有对作品进行文学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和文学历史进行熟悉的情况下,就采取了“遮蔽性”的“去蔽”,在遮蔽其原义的基础上,敞开他的解释。

再就是海德格尔在对作品的分析中,缺乏对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社会历史层面的矛盾“张力”的分析,海德格尔是分析到了世界与大地之间的“争执”,分析到了由显隐争执而来的对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境域的动态性敞开,但却没有对艺术作品所包含的其中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性背景进行剖析,尽管他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神庙的分析涉及到历史,但那只是对历史的一种理论性阐释,并没有从一种社会历史的具体性背景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不具有“处境性”、“具象性”的特征,因此,缺乏历史性的具体情景的分析,是“乏力”的。所以,如果我们以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眼光”来分析所有的艺术作品,我们其实都会感到其天地的争执,由此就没有了伟大艺术的界限了,进而海德格尔所提到的梵高、塞尚也就不成其伟大了。因为,我们在非艺术品中,同样可以感受到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这不在于是否为艺术品,而在于人们是否采用审美的、诗意的眼光。要是用审美的、诗意的眼光来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即使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即使没有被画到艺术品中,也是可以作为敞开天地,关涉人神的“准艺术作品”而存在的。

第二,形式思想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爾在存在论的层面上将“形式”也即“形象”,朝着“让显现于在场”的意向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真正的存在之物乃是自行呈现于人的视域中的形象。形象化的当下并不是模仿性的映像,形象的希腊意义是,进入在场状态之中,达乎显露,显现。ii随着希腊存在概念的变化,西方形而上学史中的形象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形象在西方文艺思想中,也就是形式。显然海德格尔是在形式(形象)与存在的关联的意义上来思考形式的含义的,也就是从形式(形象)的存在功能来阐释形式的,其实形式(形象)还有其自身的意义,也就是作为形式(形象)自身的独立性意义,比如中国古代所言说的“声情”、“辞情”都是这一体现,形式自身就有着其可以审美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一个事物达乎显现,其实它自身就以其独立性存在而显现,并在欣赏着的直观中,培育着人们的审美能力。

再就是海德格尔没有看到形式本身的多义性,就拿文学语言来说,其中往往具有多义性, 作家在使用文学语言的时候,也往往不是以单一性的敞开来使用,而是充分地利用语言的词语意义、语境意义、功能意义等等来充分地表现作者所要传达的丰富意蕴。有的语言形式还具有反讽的意思,而这是海德格尔在语言形式的分析中,所没有看到的。而这语言形式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诗无达诂,也正是文学作为艺术的特征。

第三,艺术批评标准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关于艺术的思想还存在一种相对主义的特点,批评的标准被消解了,存在就是真理,他过多地强调了存在论的原初性层面,而没有过多地去思考人文关怀的问题,其实人文关怀还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存在论的问题的思考更多地是在人与自然的生态的层面上,尽管它的论述中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在世交往关系,但却更多地是以“紧张”的情绪进行,“畏”、“怕”、“两可”、“沉沦”等等这些词语表明的其实是海德格尔对人生在世的交往关系的一种阴沉着的“灰色调”的思考。其实,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多地在“爱”中来显现,正是“爱”,而不是相互窥视,彼此窃听才更让人成为人。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在基于“爱”的人文关怀的层面上来思考人类的生存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一体性存在。而由此,艺术批评应该是有标准的,而不是在“存在就是真理”的原初层面上,消解批评的标准,或者是只以荷尔德林式的诗歌为标准来衡量别的艺术作品。而这个艺术批评的标准,我们认为更多地应该是“基于爱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基于“存在就是真理”的消解艺术标准的相对主义思想。

再就是海德格尔的诗歌思想和艺术思想其实是与世界文艺发展史较为不一致的,我们在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学习中,更多地推重荷马、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雨果等等世界级的伟大文学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罗丹、梵-高、毕加索、塞尚等等的伟大的艺术家,而这与海德格尔推崇荷尔德林和梵-高、塞尚等是不同的,因为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艺术中,更多地是“自然状态”的,关涉人、神、自然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性-神性”的艺术,而更多的不是渗透着浓浓的爱之人文关怀的艺术。由此可见,在对待文艺发展事实与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多个标准,但并不是不需要标准,或只需要荷尔德林式的标准,因为一种无标准的艺术批评或一种只是以存在性艺术的标准为标准的艺术批评就不在批评的本有之义了。艺术批评在艺术的发展中,是保证艺术批评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所需要的,对艺术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四,技术理性与文艺传播思想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思想的局限性其实是有其局限性显示的语境的,局限性实际上往往更多地是在一定的参照背景中获得显现的。海德格尔思想的存在根基是西方技术-理性的过度发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焦虑的背景下来开展其运思的,而在中国当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语境中,在中国当代的语境和中国本有着的传统的连续性以及国情等等的境域中去展开其思想,其局限性就容易显示出来。中国人现在要发展的其实更多地是技术理性,因为要是没有技术理性作为支撑,无论是航天還是航海、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政治民主,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化传播都是不可能的。而海德格尔思的泰然任之尽管显示了“顺其自然”的“道家式的无为姿态”,但是在一种需要群策群力发展的建设的语境中,是需要寻求如何在有为中达到和谐,达到一种辩证性的不断上升着的黑格尔式的和谐,而不是在无为中随顺“大道”,从而在复归自然中,其实又走向了“原始”。而就文艺的发展之事来说,文艺其实是只有在传播交流中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而且文艺的传播是有着干涉现实,影响现实变革的一种思想传播。而此种传播在当代的语境中,也只有在技术理性所打造的影视媒介、互联网等等的媒体语境中才能获得一种世界性的交流。因此,从文艺传播的角度来看,海德格尔的技术理性思想也是不适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需要借助于技术理性来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实际国情的。

第五,语言思想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在对语言的存在论阐释中,将语言存在论化了,语言是存在之家iii,语言让一个东西呈现。从而在语言中,有着天地人神的存在性关联,在语言中,有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的显现。这其实是对语言的一种理想状态的设定,尽管他反复说道语言的本质是对话,iv但却过于注重“道”的层面,过于注重“道说”,而没有在“技”的层面上来做出区分。其实,语言在“技”的层面上,并不是不能实现“道”的,正是在计算机语言的技术性存在中,人们才能看到现在动画中的生成性的语言。所以语言的“技”的层面其实是能生成出“道”的境域的。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日常的存在状态做了一种流俗取向的价值评判,而实际上,人们在现实的日常状态的存在中,也并不是将其当做“非本真”状态的,而且也并不是如同海尔格尔所说日常的语言中有着模棱两可。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往中,应该如哈贝马斯所说,要遵循交往的合理性原则,大家都要在平等、自由、真诚的原则下进行交往,如果都以海德格尔式的近乎“原始”而不是“原初”的话语境况来交往,那么人类文明的发展将难以获得出路。

再就是海德格尔重视了方言的生成在日常的存在中的唤回诗性栖居的作用,而对标准语则从其存在的素朴性角度给予“边缘化”的地位。其实,从人类文明的建设以及世界共同体、地球村正在逐步形成的情况来看,标准语(普通话),乃是莱布尼茨所设定的“人工语言”都是有其积极的现实合理性的,而与之相反,尽管原初的方言有诗性,但是要是没有基于普通话而来的预先的领会,人们是很难从方言中听到诗意的。

第六,影视艺术思想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其对“技术与艺术”的关系的思考中。海德格尔看到了技术与艺术的根底是一样的,都是来自于古希腊所说的“技艺”,而在他看来,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遮蔽了其原初的本质,现代技术只有回复到其本有着的原初“解蔽”的存在,才能真正回到其诗性的与艺术同为“技艺之子”的原初存在。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将技术的本质思考为“座架”,v而且也正是在此一技术的意义上,海德格尔在思想的深处存在对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体的不满,认为它们的存在更多地导致了人们在世生存的无根状态。而从现代影视艺术的发展的现状来看,更多的影视艺术作品其实唤回的是人性,生成的是人类在世的诗意栖居的“提醒”,是对人生在世的审美性存在的照亮。尽管这种影视技术呈现影视艺术的现象显现出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的“原初性回归”,也即回到作为解蔽着的技艺性存在,但是就海德格尔对影视艺术的认识在当时影视艺术不发展的背景下,还是极为不足的。

第七,诗学道德伦理维度方面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诗学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在其艺术的分析中,缺乏一种基于人类交往的伦理道德的价值标准。海德格尔的艺术分析更多地是在原初的天地人神的四重一体的境域中来呈示,也可以说是在一种“原初伦理学”的层面上来剖析、阐释诗歌,但“原初伦理学”畢竟不是“道德伦理学”的全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就是生存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海德格尔在“道德伦理学”层面上的缺失,也使得海德格尔的文艺思想更多地是一种想象性的诗意,而难焕发出一种源自人类交往的现实感的人伦之爱。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文艺思想是有其发生的背景的,当然我们也并没有否认海德格尔思想的革新精神,因为海德格尔认为思想就是路,“道路而非著作”vi,所以思想一直是随顺存在走在路上,我们只是基于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已有文本来展开其文艺思想的局限性的分析。此种分析更为现实的目的是在吸取其积极的合理处,又看到其不足的情况下,要立足中国国情,着眼世界文艺发展史,批判吸收海德格尔文艺思想资源。要立足当代文论建设实际,积极强调理性、秩序和结构建设的积极意义,弘扬主体精神,以切实可行地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梦想;再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坚持实践在文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生存伦理道德建设并重的方针,在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同时,也要加强人类社会内部的伦理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海德格尔.尼采(上、下卷)[M].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

[3]张福海.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卷)[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5]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94.

注释:

[1]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60.

[2]海德格尔.尼采(上、下卷)[M].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494.

[3][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卷)[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7,1068.

[4]张福海.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94.

[5][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卷)[M].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7.

[6]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94:1.

本课题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为:“海德格尔文艺思想的局限性研究”(编号:J15WD20)。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海德格尔局限性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