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易
《梦里花落知多少》主要写的是三毛的丈夫荷西死后,三毛的生活状态。在本书中,三毛的每一章、每一回都离不开荷西的影子,都离不开那些与荷西在一起的美好岁月。可见三毛与荷西间的感情不仅仅是深入骨髓,甚至已经渗透到了灵魂。
由于近几年娱乐圈中的几对“金童玉女”的相继出轨、离婚,使得“真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让人们越来越不相信“真爱”的存在。
但是开始由书走进三毛和荷西的生活后,我发现我又从三毛和荷西的身上看到了真爱的影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也能拥有像三毛荷西那样纯真、质朴,不受现实羁绊的恋情;但我又担心,美好的时光匆匆,无情的人或事会将我带离那份美好。在本书中,虽然三毛极力描写在没有荷西的日子里她还是一样的坚强,一样的乐观,但每个用心来读或是匆匆略过的人都能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得到一丝丝的悲伤与无奈。
荷西的死对三毛真的是一场劫难。三毛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都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从《背影》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在文学、心情上都与早期的作品大不相同,说情叙事变得极其内敛,总是不想引起任何波澜。
在我看来三毛和荷西他们仿佛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游历各国,到处探险,几乎不受外界的干扰。没有钱了就以物换物,没有地方住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他们结婚后生活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繁世外的桃花源,在那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整天吵吵闹闹的大街,没有浮躁的人或事。在那里只有为自己而过的小日子。
我也有过失恋的经历,也知道爱人离开自己时的那种不甘和恐惧的心情。但是我终究还是不懂的,毕竟三毛一生的挚爱,是永远离她而去了。
经历过失恋的人都知道,失恋的时候是最需要人陪,最需要别人安慰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人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为了不给自己时间乱想,不让自己重新回到那种悲伤之中,我会主动邀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唱歌。让自己重新找到爱的寄托。
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在失去荷西之初,三毛是坚信着怎样的信仰,拥有着怎样的勇气、怎样的坚强,让她在异国,独自生活,独自经历那些漫长、寂静的黑夜。
她说:“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明白了爱,而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我是没有选择地做了暂时的不死鸟(她是暂时的不死之鸟,她是为了她的父母才做了暂时的不死之鸟,可见她的心随着荷西一同走了。),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这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不死鸟》中的一段话。这里写尽了三毛的无奈与对父母割舍不下的爱。但三毛的确是一个坚强的人,她是个洒脱不羁的女子,不为世俗所束缚,将自己的愁绪与期盼挥洒在笔尖。外表刚强的她,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闯荡,犹如沙漠中的一朵虽经历风沙仍不会开败的花。
三毛曾说过:“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而且我的人生一定要玩得痛快才走,当然走不走不在我,但起码我的人生哲学是做任何事一定要觉得好玩的才去做,绝不会为了达成一个目的,而勉强自己。”三毛她就是这样的洒脱,用自己的信条任性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看过三毛书的人都知道,三毛和荷西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都是有朋友相伴左右的。我猜想这并不是偶然,如果也让我碰到了这么一对充满天真,处处为别人考虑,对人不设防的夫妻,我想我也会很迫切地要和他们成为朋友,并把守护他们的天真当成我的责任。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能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对他们关心备至,爱护有加的真正原因吧。
她说:“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你写的东西好好玩!我觉得这是一种赞美。”在三毛的笔下有时真的觉得三毛荷西这两个人都很有意思,真的就像是两个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小屁孩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他们现实的生活中完全看不到那些精打细算、费心费力操持家事的影子。就像是小时候和一帮小朋友蹲在地上你是爸爸我是妈妈,他是孩子,在玩过家家一样。用草做菜,用红砖粉做辣椒粉,用黑土做孜然,将草穿起来就是烤串,孩子饿了就喂奶,大家吃完就睡觉,然后几分钟后天又亮了。虽然总是重复着这几种玩法,但从来都不会觉得厌烦。
有人问三毛:“撒哈拉里有很多很好玩的事情都没有被写进书里,很多读者都在等你的文章。”
三毛说:“这不可惜,我的人生里还有更大的幸福。读者有读者的幸福,他们不应从我这得到幸福,他们应该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是啊,三毛的人生毕竟不属于我,她那么爱她的荷西,爱她的生活。她用自己做例子,将那种很多人都期望的生活变成现实,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那些我们只敢停留在脑子里的生活镜像是怎样的,她用她的行动吸引着我们自己去追寻幸福的人生,而不要只停留在阅读她的小说中。
我想你
还记得
是否清晰记得
那过去
天空是微微雨
却看不到你在哪里
我想你
记得你
仰望天空的你
梦里花开花落知多少
仿佛再回到过去
又想起你……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