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涵(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育花路小学 066000)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乐器则成为不可或缺的纽带之一。发挥它的优势,将为打造生本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致命的弱点——缺乏灵活性:许多教学课件是按照课堂预设制作的,不能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完全吻合,因此,经常会出现,节奏训练强化过程流于形式、音阶训练不够到位等问题。因此,巧妙利用乐器,将课堂的人文化、细腻化展示得更充分更具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线,也是音乐起始的原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兴趣往往高于旋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将自己的身体与节奏本身很好地切合在一起,形成最初的音乐领悟力。
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中,学生对“沙沙沙、沙沙沙”小雨的响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使用沙锤来体现小雨的声响,通过“请你轻晃沙锤”这样的指导语,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小雨轻轻落下的轻快与喜悦。再如《过新年》一课,教师通过民乐三大件“锣、鼓、叉”让学生体验新年的热闹与喜庆,同时对节奏的强弱通过不同的器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由此看来,常态教学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用具。节奏的快与慢、强与弱在在教师与学生使用乐器的同时,都能直观而具体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旋律是由一个个音节构成,将旋律准确的表现出来的过程,就是音准。电子琴音准是所有乐器中最标准的,因此,在教唱过程中,电子琴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指导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问你亲爱的伙伴”一节,学生在音准上反复出错。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手中的电子琴,让学生通过“对唱”“男女轮唱”“个别唱”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预先听觉”,将音准找好。在这一过程中,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轻轻的领唱,不但增强学生了对乐曲的理解力,对学生音准的记忆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论是电子琴、钢琴还是手风琴,这些乐器都会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课堂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它所演奏的长度和力度也都会由学生需求和教师的调控能力决定,因此,对课堂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注重传播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陶冶情操。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盘点古今中外的各色乐器:笛声的委婉,小号的嘹亮;古筝的婉约,竖笛的轻快……似乎每一种乐器里都有一个个性鲜明的精灵,吟唱着人间或悲或喜,或抑或扬的生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乐器发挥倾诉者的角色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创造音乐,是发散学生艺术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学习的相关领域,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欣赏”在辞海里面的意思是“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体验美好的事物”。音乐欣赏课是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理解美的重要途径。人们常说“音乐是跨越国际的语言”。音乐欣赏课堂上,除了聆听播放的音乐,教师现场的演奏有时更能将这种情感有效地传达。
例如,在教学《号手和鼓手》中,教师将小号和军鼓带到了课堂,让学生跟随教师小号的节奏进行敲击,不仅体验到了队伍整齐、昂扬的精神,同时,还初步体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
再如,《火车波尔卡》中,教师通过电子琴演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火车轻快的节奏以及火车行进时汽笛的声响,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密切,音乐与情感的交流。
音乐教育家洛林·霍兰德说:“音乐是掌握创造性进程的关键。”而乐器的创造性使用,更能反映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如,在教学《铃儿响叮当》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沙锤、三角铁、木鱼等不同的乐器,让学生在组内自由选取相应的乐器,伴随着音乐,共同演奏。表演结束后分别谈一谈每种乐器在这一过程中要表现什么?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有的用木鱼敲击声代表小鹿飞驰的脚步,有的用三角铁代表铃铛的声音,有的则用铁板表现呼啸的北风。
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但注意了乐器本身材质不同,同时也逐渐关注了乐段的不同,变现形式的不同。当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说:看到了圣诞老人,冒着大风雪,唱着歌,驾着雪橇给我们送礼物……但伴随着器乐声再次合唱时,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乐器创编正是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器乐教学看似传统,但他却带着固有的芬芳在音乐课堂上成为吸引学生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