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064400)
浅谈音乐教学中音像结合的情感体验
——以《红星歌》教学为例
李玉茹(河北省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06440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像资源导学,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距离学生久远的时代音乐作品。有了电影片段的欣赏,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感召下,更能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音像结合情感欣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似一缕和煦的春风,又似一丝甘甜的雨露,悄悄浸润人的心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情感。音乐课中适时地让学生把握音乐中表达的情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冀教版第八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红星歌》,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雄壮有力的儿童歌曲。歌曲的引子雄壮有力,如号角一般。歌曲的各乐句均以的节奏开头,形成勇往直前的高度统一的音乐形象。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表现了小主人公对党和毛主席的赞颂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但是,由于上个世纪战争年代的故事与学生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差别太大,使得学生很难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从电影片段入手,欣赏《红星歌》《映山红》等歌曲,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战争年代的儿童对党的坚定信念以及热爱祖国的决心和情怀。
在听了以上两首影视歌曲之后,学生都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影片的片段,并让学生注意影片中的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出示闪闪发光的五角星。
师:看着这枚闪闪发光的五角星,让我们集体穿越,一起来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感受一下战争年代,这闪闪的红星代表着什么呢?我们先来观看这段视频。
2.播放《红星歌》无声视频画面片段。
师:你觉得缺少了什么?(播放无声视频《红星歌》)
师:嗯,缺少了声音,没关系,作为影片的一部分,歌曲创造—种特定的气氛,起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的作用。我们加入音乐,再听一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特点。播放《红星歌》视频。
3.出示潘冬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影片内容
师:这个人就是我们影片中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潘冬子。我们今天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影片中年仅十岁的潘冬子勇敢、坚强,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里,一心想参加红军,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亲眼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残杀的情景,发誓要为妈妈报仇。怀着这个心愿,冬子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并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炼,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下面让我们在聆听一遍这首歌曲,体会这首歌曲的特点。
通过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立刻对歌曲学习有了极大的欲望,也对潘冬子这个人物肃然起敬,听音乐时候也是格外仔细。于是,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来听辨。
1.播放幻灯片,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和速度。
2.听后组织学生讨论,出示进行曲特点(见附图1)。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并多带有附点音符,有一种带有步伐节奏的特点,铿锵有力,能够协调步伐、动作的一致性,还能起到战斗的号角的作用。这正是进行曲的风格。
3.出示歌谱(见附图2),倾听歌曲。提示学生注意音乐记号(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反复跳跃记号等),并提问:看看歌谱中有哪些音乐记号重复出现?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4.讲解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见附图3)。
5.教师弹琴范唱歌曲,提示学生在重音记号的地方拍手,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师:歌曲中有几段歌词?每段歌词中有没有歌词重复的地方?他们的旋律是一样的吗?
6.播放两个旋律短句(见附图4)的音响,了解旋律的上行和下行,以便帮助学生找好音准。学生纷纷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区别两个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7.再听歌曲,区别两段歌词的结尾旋律走向。
教师提问:两段歌词的结尾是一样的旋律吗?
教师分别演唱歌曲的反复跳跃记号部分,区别两段歌词结尾的异同。
8.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缺点和错误。
9.学生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师:让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共同体会一下潘冬子身穿军装,头戴军帽,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感觉吧!
歌曲教学中,教师没有逐句教唱,而是每一次听歌曲环节都是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由浅入深,完全让音乐统领课堂。这样,每一遍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争抢回答。在一次次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音乐的旋律,掌握了学习音乐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可利用电影片段,播放潘冬子妈妈被火活活烧死的片段。这时,音乐背景《映山红》出现,使得很多学生都为之动容,不禁落下了伤心泪水,那种惋惜、愤怒的情绪难于言表。此时教学得到了升华,教师可再一次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渲染作用。当我们再次演唱歌曲《红星歌》的时候,学生起身站立,和着音乐,坚定有力的踏歌而行。此时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已经被音乐浸染了浓厚的革命情怀,情感得到了升华。
(责编 张翼翔)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