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或入股:警惕中国ICT产业的“变和博弈”

2015-03-16 08:05孙永杰
通信世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思科惠普合资

合资或入股:警惕中国ICT产业的“变和博弈”

本刊记者 | 孙永杰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微软同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母公司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面向中国政府部门以及国企用户提供全新及定制版操作系统。此举在业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借此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国自主操作系统不再是梦。

不知业内人士看到此项合作有何感想?至少从合资公司占股的比例看,让我们想到了今年浪潮与思科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以及5月惠普卖掉华三加上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服务等业务,与清华紫光集团合资成立“新华三”(紫光占股51%,惠普企业占股49%)。对于类似合作,媒体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双赢,甚至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让这些IT巨头与自己合作,是自身创新和技术已经崛起的表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看看与之合作的对象,微软、思科、惠普,它们的主营业务分别是操作系统、网络及存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等,联想到之前在中国ICT产业因“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去IOE”风潮以及中国大力主张的ICT关键应用领域和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创新政策,上述外企的产品无疑均在此列,而从业绩表现看,恰是在这个时期下滑比较明显。

例如思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受益于中国对网络市场的大量投资,思科在中国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这一情况在2013年“斯诺登事件”后发生了逆转,思科在华业绩急转直下,并持续下滑至今。IDC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国网络设备销售额仅为2013年同期的81.3%,市场份额从28.5%下降到了19.4%;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网络市场增长了19.5%,华为、锐捷、中兴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7.2%提升到了46.3%。而惠普的服务器、存储等业务也因受到“去IOE”和联想并购IBM x86服务器(变成中国企业的业务)的影响,出货量和营收不断下滑。至于微软,除了一贯受到中国市场盗版(主要是个人用户)影响,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替代微软Windows的呼声一直未断,并在此期间不断加码,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和国企在采购中已经开始放弃Windows。

种种迹象让这些外企意识到,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和公平的市场竞争力几乎同等重要。而采用合资的方式,尤其是中方控股的方式,不能完全说将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变为正,但强大的负面作用已经被稀释,这恐怕才是这些外企与中国企业合资的主要原因。反过来看合资的中国企业,几乎多少都具备国资背景,有的企业具有很深的政府和国企市场根基。在此并非否认这些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但从其仍需要与人家合资看,恐怕最需要的还是人家的技术,也就是我国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上述中国网安(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的合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自主操作系统真的可以市场化,又何必要与微软合作弄个什么所谓的定制版呢?而提及定制版,业内马上想到的就是目前在移动市场中,中国企业的所谓定制版Android,尽管UI上五花八门,但最底层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谷歌手中。由此这种合资方式“变和博弈”的第一可能就是不会从实质上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由于所谓的借鉴及合作,有可能会迟滞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看,由于采取了合资和中方控股的方式,在规避了上述中国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政策风险之后,或利用中国相关合资企业的本地市场、关系、资金等优势,在自己藏于幕后的同时,加剧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坐收渔翁之利。最典型的就是惠普,据IDC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报告显示,惠普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60.1%,明显超越其他友厂商,出货排名也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上升至第四,销售额排名进至第三名,而出货量同比、环比增长率以及销售额同比、环比增长率,在前六大服务器厂商的排名均名列第一,且都是双位数的增长。相比之下,中国的浪潮与曙光同比增长幅度均落后于市场的总体增幅,而华为的环比增长率更是只有1.98%。当然这还是“新华三”成立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效力,只是渠道向好的表现。如果这是开始显现的效应,那么未来潜在的效应也不容忽视。

最后就是对于中国产业和厂商走向全球市场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内厂商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国内市场竞争,进军全球市场的力度势必减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合资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例如“新华三”(主要是与惠普中国的合作),思科与浪潮也是如此,这无疑又间接消灭了未来两个可能会走向全球市场与之竞争的对手,至少可以利用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间接削弱已经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例如在服务器市场中的联想、华为等。

还是之前所言,我们并非完全否认在ICT产业中这种中西合资,中方控股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只是提醒国内的产业和厂商这种合作背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能够清醒意识到人家与我们合资的真正原因和目的,不可盲目认为我们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与人家同等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更要切忌因合资而产生的惰性心理,毕竟站在巨人肩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并领先于这些巨人,这才是我们企业所倡导的自主创新并最终由此形成市场竞争力的主旨。

伴随国家对于ICT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合资或入股成为主要的形式。尽管这些确实可以在短期内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但从长远看也蕴含一定的隐忧。

猜你喜欢
思科惠普合资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合资股份买卖潮来临
缤越:合资SUV的克星
中韩合资大型综合性医院落户青岛
思科新一代防火墙帮助客户实现全数字化计划
值得安利 ZUKZ2 Pro
惠普增加裁员5%
惠普推出全新系列激光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