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SIM卡并非革命者

2015-03-16 06:40陈亮
通信世界 2015年20期
关键词:票券SIM卡厂商

虚拟SIM卡并非革命者

作者 | 陈亮

日前,苹果和三星将联手开发虚拟SIM卡的消息在业内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不过从诸多观点看,业内显然对于虚拟SIM卡的认识及其对于运营商的冲击存在着误区。

近期业界传出终端市场一直相互抗衡的苹果和三星将联手开发虚拟SIM卡(以下简称“eSIM”),报道称,或许今后移动通信用户将彻底告别SIM卡,进入“可以随意切换电信运营商服务”的“无卡时代”。一向以“免费午餐”而备受消费者欢迎的移动互联网会不会因为eSIM革了电信运营商的命,进而真正进入“免费时代”?

SIM卡的前世今生

国内几乎每一位移动通信用户都离不开SIM卡,可以说,SIM卡是移动终端的灵魂,没有SIM卡的移动终端只是玩具。熟悉移动通信市场的朋友可能会留意到,当我们到电信运营商处办理移动业务开户或购买手机卡办手续时,有些电信运营商会在SIM卡的包装上注明“您的用户号码是移动通信网络上惟一的身份识别”,从这个角度来看,办理开户手续并领到SIM卡,就好像公民领取身份证一样,用户的移动终端也有了在移动通信世界行走通畅的“身份证”。

SIM卡的真名应该是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是一片微型的处理系统,除了拥有客户信息存储的功能之外,还能够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交互。SIM卡在GSM时代大规模兴起,发展到3G/4G时代开始演化出RUIM卡和UIM卡(通常依然统称为SIM卡),不知不觉中SIM卡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20多个年头。而SIM卡诞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机卡分离问题,也就是移动终端和用户身份识别脱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终端而无需受到终端厂商或电信运营商的制约。

eSIM的理念其实并不新颖,韩国、日本等国家早就推出了无SIM卡终端的业务(俗称“机卡合一”)。电信运营商和指定的终端厂商合作,在终端中预留用户信息存储与处理模块,当用户到电信运营商处办理入网手续时,电信运营商将本应输入在SIM卡上的用户信息(如移动通信号码等),通过写号程序和数据线输入到终端的预置模块中,同样完成开户手续。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卡合一”也好、eSIM也罢,只不过是将用户信息处理的软硬件系统从独立分离变成与终端结合在一起,本质上移动通信业务的受理和使用流程并未发生改变,省去了SIM卡的硬件部分,但SIM卡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用户信息部分,照样是存在的。

eSIM并非革命

数年前苹果的Passbook应用推出时,不少用户都为之叫好。Passbook允许用户和商家将相关信息存储其中(如电子票券、会员身份等),用户通过Passbook可以整合和管理这些信息,从而无需再使用实体的纸质票券或随身携带大量的会员卡。这项业务改变了用户和商家的票券及会员卡等的发放、领取、管理和使用的方式,但票券、会员身份与优惠等服务还是需要商家制定和提供的。

eSIM也是如此,虽然可以将实物的SIM卡信息和程序写入eSIM之中,但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服务、身份识别等信息依旧需要电信运营商制定和提供,终端厂商根本没办法自行制定相关信息,更不可能和电信运营商一样发放用户号码。毕竟用户所使用移动通信服务都必须依托在某个电信运营商所建立的网络之上,终端厂商可以进行基于电信运营商基础网络的OTT,但离开了基础网络,一切OTT都只是无本之木。

由此可见,所谓“eSIM是革命性产品并从此改变电信运营商命运”的说法只是对移动通信网络不熟悉的一厢情愿。既然如此,eSIM的面市将会给我们带来何种改变?

一是eSIM能够以更加友好和便利的方式管理用户的移动通信“网络身份”。例如,eSIM可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段、不同场合等条件下,无需用户手工干预即可根据之前设定的程序在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或不同移动通信号码之间智能切换。

二是从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法规制度要求来看,提供eSIM功能的终端厂商必须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才可能实现eSIM业务的全面落地,而且eSIM也不能改变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地位。由于电信运营商才是用户“网络身份信息”的发行者,因此终端的“写号”操作都必须有电信运营商的支持,而且,为了获得更多电信运营商的支持,eSIM还必须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标准规范,才有利于全面推广。

三是eSIM在实际使用中依然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实际问题。首先,用户虽然可以将成功开户后的不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信息写入eSIM,但每增加一个号码就必须到相应的电信运营商处进行写号,不可能真正随时随地想用就用。其次,eSIM会改变用户的使用行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挂失补卡、更换终端等),用户、终端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协同流程还需理顺、有待考验。最后,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必须慎重,如何避免eSIM的信息泄漏等现象,同时还应兼顾“实名制”等强制性要求。

由此可见,eSIM的诞生是移动终端的进步,但远未到改变国内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的程度。当然,终端厂商可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多种灵活的业务模式,例如短期非固定业务套餐、Wi-Fi等非基础通信网络业务优惠等,但这都有赖于行业政策法规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

猜你喜欢
票券SIM卡厂商
票券相伴的生活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从支付核销一体券 看电子票券营销迈入2.0时代
SIM卡防盗很关键 小喻教你如何给它“上保险”
铁路GSM-R SIM卡读写次数测试方法研究
SIM卡的“减肥史”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政府“票券化”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益分析——以三种公共产品为样本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人民币冠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