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珠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的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用于反映事物形态特点的内容,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排比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而是与作者“思想”密切相关的
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可见,只有思想活跃、开阔、缜密,语言才能够自然、大气、饱满。“宏通”的思想来自哪?自然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这就要求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要“敏感”,即多看多想多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力求获得新颖深刻的看法;然后选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例如,某篇文章在论述优点和缺点的关系时,这样写道:“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 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许就变成了优点。 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 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或会计,犯错误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听力差的人不适合上传下达的工作,但搞档案管理却不受影响;吹毛求疵的人在团队中可能不受欢迎,但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刻板的人管理图书、看护设备,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是产品推销员的上佳人选……”
这段中先是提出“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许就变成了优点”这一观点,不落俗套,随后,用一组排比列举了几种优缺点相互转化的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观点。 如果没有对生活多方面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很难举出这么多恰当的实例,也不会得出这样富有新意的结论。
二、不同的文体,排比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记叙文以散句为主,排比等整句的使用应“点到即止”,一般而言,概括叙述或感情较强烈的段落使用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则不宜使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的“臃肿”排比。 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这样的整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剂量”大些也无妨。
例如,在一篇关于感恩母亲的散文中,某个同学这样写道:“妈妈,正因为太爱您,女儿才一直把您留在心里,尽管也曾经和您怄气、耍脾气,但女儿对您的爱却从没减弱过一分一毫。 怎能忘,为了满足女儿对知识的渴求,您背着手术后的我往返于学校、家和医院之间;怎能忘,为了给女儿驱走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热,您陪女儿挑灯夜读;怎能忘,为了让女儿有回家的感觉,每个假期我回家的日子,您都在家门口翘首远望;怎能忘……,您用点点滴滴的爱汇成宽广无边的海洋!”
这一段先表达了对妈妈的爱,然后用几个“怎能忘……”组成排比,从多方面表现妈妈对“我”的关爱和付出,言简而意丰,既记录了事件,又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文体特点。
三、排比应力求“丰富多彩”
在不同的排比句中,组成排比的“成员”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单句,也可以是复句甚至多重复句;可以是比喻、借代,也可以是反问、引用……一篇文章中的几组排比“各有千秋”,语言会更显精彩、生动、丰富。
例如,“自小到大,我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被父母事先用鲜花铺就;我所爬过的每一座山,荆棘已被父母用疲惫的双手折断;我每一次起飞,父母总是用他们坚硬的翅膀稳稳地托着我。 安逸的生活就这样平淡地过了十八个春秋,没有坎坷,没有艰辛,没有从高处坠落的彻骨之痛。 每每读书,羡慕闰土瓜田捉猹、撒网捕鱼的自由,向往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明察,渴望陶公东篱采菊、悠然南山的雅致。”
“天下的父母啊,请为你的孩子留下一笔真正的财富吧!给他山珍海味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将来食不果腹。 给他绫罗绸缎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将来衣衫褴褛。 给他万贯家财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将来一无所有。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项克敌制胜的本领,一把能够独立撑开的伞,正如蒲公英妈妈对子女的馈赠。”
这是某篇佳作中的两段。 第一段用三组排比接连而成。 第一组由三个比喻构成,形象地写出父母对自己的“包办”式呵护;第二组由三个短句构成,语言灵动跳跃;第三组的三个分句用三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其中有历史人物,也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 三组排比富于变化,内容丰富。 第二段用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否定了几种“财富”,为最后“真正的财富”不断蓄势,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
综上所述,恰当、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提高语言“品位”的一种好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勤于“笔耕”,不断积累,不断实践,就一定能使排比成为你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 曹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