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筠
西充
乡村旅游是怎样炼成的?
——中共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谈发展乡村旅游
文/本刊记者 张筠
有着“西部绿谷”和“中国西部最美乡村”之美誉的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偏北部的嘉陵江、涪江脊背地带,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先生的故里。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清洁能源生产示范县、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西充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地域区位、优良的自然禀赋、厚重的人文历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西充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及推进路径策略是什么、成效如何?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充的乡村旅游,西充县委、县政府有着怎样的思考?初夏时节,记者走进西充,对中共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进行了独家专访。
面临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模式已由生产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的快速转型,各地将发展第三产业经济作为撬动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的重要杠杆。“我们要找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势,冷峻分析自己的发展差异和比较优势,以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避免同质化、泛概念化,努力提升县域旅游文化的核心竞争力。”韩伦红道出了自己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独到见解。
先天的地域区位优势是发展地方旅游业的先决条件,而文化则是旅游发展的“根”,正所谓“根深者叶茂,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西充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随着全县‘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深入推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交通基础明显改善,发展乡村旅游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韩伦红如是说。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记者看到:西充距四川南充市城区仅30公里,距成都、重庆仅2小时车程,境内广南、成德南、巴南、遂西、南绵等5条高速交汇,国道212线纵贯南北,毗邻南充机场、火车站、嘉陵江航道,成为了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和都市自驾游的重要节点。
“不仅区位交通便捷,更重要的是西充自然资源禀赋优良、农业优势凸显、历史人文交相辉映。”韩伦红说。在自然资源方面,西充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3%。境内有宝马河、龙滩河、李桥河、桐子河和青龙湖、莲花湖、九龙湖等水资源,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域面积3000多亩,被誉为“充国西湖”。化凤山、凤凰山、南岷山、万年山等巍峨叠翠,百福寺森林公园林海松涛,森林面积达1800多亩,金华山原生态丘陵田园风光被评为四川省100个“最美观景摄影点”。
“西充现代农业优势凸显,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韩伦红说,“西充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已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35万亩,5万亩基地、92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到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形成了古楼充国香桃源、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中国有机生活公园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成功培育了有机牛奶猪、香葵鸡、莲花茶、槐树土鸡蛋、西充黄芯苕等特色有机农产品。”
同时,西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文化,唐武德四年(621年)建县,至今已有1390余年历史,是“诳楚存汉”大将军纪信,三国硕儒谯周,唐代高僧何炯(号宗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创始人张澜故里;拥有西充文庙、张澜故居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惟妙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的木雕、原生态的“祥龙嫁歌”、别开生面的“板凳龙”等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内馆藏文物位居全省县级前列,是全省“文化县”“文物大县”和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高亢远行,必须用思想照亮征程。没有理念的旅游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更不能引领县域旅游业的发展走得更远。”韩伦红明确指出。
乡村旅游到底应该有着怎样的发展理念、确立怎样的目标和思路、构建怎样的发展模式?西充人进行了深度追问。
“我们主动顺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势,秉承‘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现代人‘低碳乐活、健康环保’的生活追求,深度挖掘西充‘有机、生态、绿色’的特色,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中国西部绿谷’和‘中国西部最美乡村’。”韩伦红这样解读。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自然生态、绿色和谐”。近年来,西充注重“生态打底、保护为先”,将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各领域、全过程,有序推进景区开发、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切实抓好水环境、土壤、天然林等的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行生态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生态产业加速发展、生态产品优化升级的新模式、新机制,将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努力打造满足现代品质生活需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都市人群旅游休闲的生态乐园、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的示范样板,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坚持“全域覆盖、全景西充”。西充按照“农旅一体、产村共融”总体要求,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保、交通水利等“一盘棋”思考、“一张图”谋划,做到“多规融合、多业相容”。突出有机农业、生态田园和农耕文化体验等重点,着力打造以“三山(化凤山、凤凰山、百福山)两湖(青龙湖、九龙湖)两村(古楼桃园新村、中国生态有机循环第一村)一故居(张澜故居)”为重点,集有机农业观光体验、乡村度假休闲、健康养生养老等于一体的百里乡村旅游示范带,力争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有机引领、三产互动”。西充以创建“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品牌为统揽,带动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服务业高端化融合发展,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以发展有机农业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型工业,多扶食品工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星河生物科技、绮香纱丝业等54户企业入驻发展;加快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园、西充福镇、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全力打造集“绿色产业、生态观光、娱乐休闲、养生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发展模式上,坚持“四位一体、联动推进”。西充坚持以乡村旅游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新村建设、乡村旅游、综合配套改革“四位一体”联动发展。以打造标志性旅游景点作为龙头,同步推进特色产业景观化提升,联动规划建设新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来水、天然气等生活设施和休闲广场、幼儿园、健身场所、医疗卫生等配套项目,加强农民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和生活素养提升,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花园、农村变社区、村民变市民的目标。
今年春节以来,西充已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特别是陕西、重庆、河北、云南等新兴客源市场游客纷至沓来,有力促进了商贸服务、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健康养老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提供了助推器。
“我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运营模式,强化宣传推介,乡村旅游呈现‘多线并进、多业相融、三产互动’的快速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成功承办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细数西充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效,韩伦红有着难以抑制的幸福和欣慰。
然而,令韩伦红更为高兴的是西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中开辟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路子”。
“我们首先是突出特色打造三大精品旅游线路。”韩伦红说。主要是:突出“健康生活”主题,打造有机体验观光带。依托有机农业基础,以“中国有机生活公园”“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为核心,统筹推进义青观百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古楼桃园新村等景点建设,着力丰富“享有机生活、回梦里家园”的内涵特质。中国有机生活公园成功列为全省乡村旅游升级版项目,仅今年春节期间吸引游客1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0余万元。双龙桥印象田园酒店、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原乡原味餐厅成为南充市仅有的两家五星级乡村旅游酒店,双龙桥新村被评为“国家级宜居村”。突出“乐享山水”主题,打造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带。发挥西充生态比较优势,以古楼充国香桃源、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百福寺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快建设明和农博园等配套景点,全力打造天然“氧吧”。青龙湖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古楼充国香桃源完成核心景区建设,成功举办南充市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和三届桃花节、品果节,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余万元。突出“文化体验”主题,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深度挖掘西充忠义文化、红色文化、宗密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以5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为龙头,加快推进张澜故里、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多福古镇、华严禅境等景点建设,规划建设创意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张澜故里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产业与景点、项目与景点、业态与景点多方联动,探索‘农旅互动’新路子。”韩伦红对整体联动发展乡村进行了阐释。他说,在产业与景点联动方面,西充按照“围绕产业布局推进景点建设、建好景点推进产业转型”的理念,依托3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了义兴万亩有机供港农业产业园、莲池明和农业博览园等产业园区,将旅游景点有机融合到产业链上,实现了“业中有景、景中有业”。在项目与景点联动方面,西充将项目资源优先向重要景点倾斜,对核心景点及其配套功能进行集中打造,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小集镇开发、道路管网基础设施纳入景区规划同步建设,打造了新农村综合体、商业一条街等配套项目,提升了景区整体品位。在业态与景点联动方面,西充依托义兴万亩有机供港产业园,成功开发牛奶猪、香葵鸡、莲花茶等旅游商品,推出婚纱摄影、美食体验、水上娱乐等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项目。深度开发板凳龙、祥龙嫁歌、手工剪纸等民间艺术,编排川北民歌、戏剧、皮影等表演活动,不断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韩伦红看来,发展乡村旅游要增添可持续发展活力,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激活要素发展。近年来,西充创新探索出以百科中国有机生活公园为代表的“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采取“企业建园区、文化塑特色、高端抓营销”的方式,招引百科公司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深度挖掘川东北农耕、民俗等传统文化,打造集有机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中国有机生活公园,成为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创新探索出以双龙桥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为代表的“新村依托型”发展模式,采取“新村聚落、企业营运、群众主体”的方式,依托凤鸣双龙桥新农村综合体和良好生态环境,招引中石化川西地产公司建设五星级乡村旅游酒店整体包装、品牌运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客栈等相关产业,户均增收2.4万元。创新探索出以古楼充国香桃源为代表的“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采取“产业打底、协会引领、节庆搭台”的方式,依托万亩充国香桃基地,通过产业协会组织带动,定期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和配套服务业。2015年“桃花节”期间,景区内15家农家乐共实现旅游收入50余万元,2014年1000多万公斤“充国香桃”实现脱销。同时,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以同德仙湖山庄为代表的“网络订制型”发展模式,采取“特色农庄、网络直销、个性订制”的方式,通过业主统一规划,引导群众建设欧式农庄,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开展营销,根据游客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旅游服务,2014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12户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坚持“文旅融合型”发展,采取“发挥伟人效应、弘扬主题文化、发展多元业态”的方式,用好张澜先生诞生地这一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民主文化,配套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体验等业态,着力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四川省红色旅游线的重要节点。
“为了保障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我们通过建机制、破瓶颈、强营销等多种手段,让西充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发力。”韩伦红说。为了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西充按照“立项统筹、规划引领、各司其职、联动推进”原则,坚持多元投入,整合涉旅项目资金近10亿元,集中投向张澜故里、中国有机生活公园等景点建设,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融资、业主建设”模式,招引中石化川西地产、明宇集团等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开发,破解了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完善了各类乡村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对重大旅游项目在功能配套、项目整合、奖扶奖补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和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对乡村农家乐(酒店)进行统一规划指导、统一技能培训,严格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县共培育农家乐230余家、农家客栈78家、土特产品经营点82家,激发了全县人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热情。同时,进行高端宣传营销造势,依托央视等高端平台,在央视网国际频道开设“蜀地·西充”专栏,推出《远方的家》西充专辑等。完成了《凤凰情》《夜孔雀》等5部电影、60余部微电影拍摄和《中国西充·绿色征途》等旅游画册、宣传书籍出版。先后举办张澜先生诞辰1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施瓦辛格低碳中国行等重大活动,特别是今年全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38家主流媒体参与活动宣传报道,扩大了西充乡村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在谈到如何实现西充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时,韩伦红表示,西充将围绕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以完善规划为引领、以打造精品景区为核心、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保障,“重点就是进一步在规划、精品景区打造、旅游业态融合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以有机观光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影视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养老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高端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绿谷”和“中国西部最美乡村”。
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实施以“七大板块、四条环线”为重点的项目推动战略,以国道212线为轴心,加快推进以中国有机生活公园、双龙桥国家宜居村、古楼充国香桃源为核心的有机体验观光带,以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百福寺森林公园为核心的自然生态观光带,以张澜故里4A级景区、中国微电影城、西充福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重点景区建设,启动实施百里乡村绿道、特色露营基地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标志性景点、代表性景区、独特性景观,真正把乡村旅游做出品位、做出档次。
深度挖掘西充良好生态、特色文化等资源,大力开发民俗风情体验、手工制品展示、有机美食品鉴、户外山地运动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商贸服务、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大产业、大景区、大旅游、大乡村”发展格局。同时,加强市场营销推广,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完善全方位的营销体系,创新线上线下营销方式,不断扩大西充旅游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办法,大力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发展模式,实现景区开发和群众增收致富“互利双赢”。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县乡村旅游的加快发展,中国‘西部绿谷’将成为西充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处处都有好环境、家家都有好收成、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发展’的美好愿景将逐步变为现实。”韩伦红信心百倍。(责任编辑/张筠 设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