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 框架下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化研究

2015-03-15 11:55张蓓佳
中国科技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服务企业

张蓓佳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节能服务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在工业革命中后期,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以及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节约能源的政策,鼓励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一些公司开始尝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服务,节能服务产业自此诞生[1]。国外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有着启发性的作用,1997年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正式启动,同年在北京、辽宁和山东成立了三家以合同能源管理为运行机制的节能服务企业,示范这种创新机制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基于三家示范企业在示范期内取得的成功,项目二期于2003 年正式启动,全国各地类似的节能服务企业不断涌现,自此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开始快速形成,正式登上国家节能环保的大舞台。

在本文中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定义为:为用能单位在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产业,其主体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开展节能服务业务的节能服务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节能服务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接受用能单位的委托,签订节能项目服务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改造的设备、技术、资金等一条龙服务,通过为用能单位节约下来的能源成本来获得项目收益。目前,中国节能服务企业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所提供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模式是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其应用比例达到47%[2]。在这种模式下,由节能服务企业融资,在项目期内用能单位和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效益,这也是世界银行/GEF 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一期重点示范的商务模式。

可见从20 世纪90 年代至今,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不过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仍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3]。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必将吸引学术界的目光,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对节能服务产业的相关研究,但其中绝大部分的文献都是描述性的分析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现状,指出当前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但将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成果还相当稀少。

2 SCP 框架下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分析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采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 范式)的框架进行分析[4]。下面我们就基于SCP 框架,按照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的顺序来分析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现状。

2.1 市场结构分析

本文选取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来对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1)市场集中度。CRn指数是用来说明产业的市场集中度的最常见的描述性指标,一般用产业规模上处于前4 或前8 位的企业的相关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5]。2012—2014 年连续三年时间内,中国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协会将节能量作为单一排名指标,评定出三届中国节能服务企业百强榜单,这说明节能量可以成为考察节能服务企业的重要指标。本文在表1 中列出了2011—2013 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排名前8 位企业的节能量和产业总节能量,根据CRn指数的定义计算出这三年的CR8指数分别为9%、17.3%和14.8%,可以看出近三年来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CR8指数均小于40%,按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划分标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市场处于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竞争阶段。

表1 2011—201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前八名企业节能量 (单位:吨标准煤)

(2)产品差异化。节能服务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下运作,所提供的产品其实就是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所提供的一条龙服务,这一系列的服务包括节能咨询服务、能源审计服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服务、施工设计服务、节能项目融资服务、人员培训服务、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保养服务。从形式上看,不同企业提供的服务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在缺乏节能服务质量信息披露渠道的情况下,用能单位会认为服务基本上是同质的、无差异的。

(3)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简单来说就是妨碍企业进入的因素[6]。中国节能服务市场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三个方面。

①资金壁垒。中国节能服务企业近半数的节能项目是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来运作的,这种模式意味着企业在节能项目开展之初就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然而企业回收资本的周期却很长,平均在4 ~8 年,最长能超过20 年,如果企业同时开展多个项目,那么对于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将会非常巨大。目前,国家虽然未给节能服务企业设立最低注册资本,但根据《201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前5 批已备案的3210 家节能服务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1693 万元,比《公司法》中规定的成立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3 万元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500 万元都要多,可见节能服务产业是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壁垒的,也就是说,如果新的企业或者潜在的企业要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就必须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②技术壁垒。节能服务企业为用能单位提供的节能服务离不开节能技术的支持,国内外现已投入应用的节能技术有很多,主要应用于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中国规模较大的节能企业都能够通过自主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开展技术研究,从而拥有自己的节能技术专利,例如中节能工业节能有限公司就拥有实用新型专利技术66 项。这就形成了节能服务产业的技术壁垒,因为这些拥有排他性专利技术的企业控制了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能够阻止新的企业或者潜在的企业进入。如果新的企业或者潜在的企业要进入市场和原有企业竞争,就需要投资一定的成本自主研究开发,或者购买他人的专利技术,使其经营成本上升,这就是节能服务产业存在的技术壁垒。③政策壁垒。节能服务产业是当前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并没有限制或禁止提供节能服务的规定,也不存在各种产业准入标准和资格,政策壁垒基本缺失。虽然在2010 年6 月,国家发文要求各省市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做好本地区节能服务企业备案申请及审核工作,并在文件中规定了企业备案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最低注册资金要求、融资能力要求、企业信用要求还有技术人才要求等,但这并没有构成节能服务市场的进入政策壁垒,因为这种备案制度不同于市场准入制度,它并非强制执行的行政性制度安排,而是以备案企业才可以获得中央财政奖励的条件来鼓励企业自愿申请,就算企业不备案,它损失的只是额外的国家奖励而已。

2.2 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各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7]。本文将对节能服务企业的并购行为和促销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市场行为的规律和趋势。

(1)并购行为。目前用能单位对于综合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不少单位的节能需求涉及多个细分领域,单一服务已无法满足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的需求。然而,中国现存的节能服务企业,绝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和建筑节能的某一细分环节,例如2013 年,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审批通过的第五批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中,不少企业是从LED 灯生产转入照明节能,可能无法满足对于建筑节能、空调、锅炉及照明等综合化服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扩大经营规模,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节能服务。近年来,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内的并购整合行为已初现端倪,如深圳达实智能有限公司2011 年以来先后收购了北京启迪德润、上海联欣科技和上海腾隆变配电设备等公司,从单一建筑智能化业务向绿色建筑供电系统服务商延伸,并壮大为一家全国性公司。仅2011—2012 年一年时间里,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内共披露并购案例19 例,交易金额近80 亿元。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的估算,到2015 年底,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中预计将会出现年产值达10 亿元的企业20 家,达5 亿元的企业50 家,达1 亿元的企业200 家,这预示着节能服务产业正在进入全面整合阶段。

(2)促销行为。中国节能服务企业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拓展用户市场需要依托于专业的、可靠的、专门面向用能单位的宣传平台,如专业的门户网站、报纸期刊以及行业内的年度峰会及各种展会等。2014 年有着节能服务产业“达沃斯论坛”美誉的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召开,与2007 年第一届峰会相比,节能服务企业参会代表由当时的不足100 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 多人,其中赤峰和然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等节能服务企业还担任了峰会赞助单位。同样的,在由EMCA 创办的《中国节能服务》期刊和中国节能服务网上也能看到对不少节能服务企业的宣传推广。这些都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业内形象。

2.3 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下的市场运行效果,衡量市场绩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因此本文分别用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来描述节能服务市场运行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效果[8]。

(1)经济绩效。节能服务市场中企业的运行使得节能服务产业在某些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表现为经济绩效。本文采用企业在利润和总产值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来描述经济绩效。

图1 38 家节能服务上市企业2012—2014 年平均净利润分布

①企业净利润。节能服务市场中企业本身的经济增长水平可以用企业净利润来表示[9]。节能服务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业信息统计还不完善,因此无法获得全产业的大数据,仅能根据业内上市企业披露的信息来分析。图1 中描绘了38 家节能服务上市企业2012—2014 年的平均净利润情况,这些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上市门槛问题多选择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另外,国内一些并未上市的重点节能服务企业,如汇通华城、嘉力达、佩尔优、珠海优华等,近年来的盈利规模多数也在3000 万元以下。总的来说,中国当前的节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盈利水平较低的现象,部分节能服务企业甚至还存在连年亏损的情况。②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节能服务市场中企业市场运行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可以用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来表示。如图2 所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生产总值是在逐年增加的,从2005 年的47亿元增长至2013 年的2156 亿元,累计增长4486%,同时其占GDP 的比重也从2005 年微不足道的0.025%上升到了2013 年的0.38%,占比比重整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但一方面由于中国的GDP 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另一方面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仍算是朝阳产业,因此节能服务产业的生产总值占GDP 的比重仍然很小,比重变化也不太明显,然而这却意味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有着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上升的空间。

图2 节能服务产业生产总值占GDP 的比重

(2)社会绩效。节能服务市场中企业运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效果表现为社会绩效。在本文中,用产业就业水平来描述。可以看出,2005—2013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从业人数是逐年增加的。从业人员的增加当然和企业数量的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EMCA 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节能服务企业近3900 家,而到2012 年底,这个数目增长至4175 家,2013 年企业数量更是增长至4852 家。企业数量的增加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为社会福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图3 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3)环境绩效。节能服务市场中企业运行对环境的影响效果表现为环境绩效。节能服务企业为用能单位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由于多耗能而产生的污染排放,因此其环境绩效可以表现为节能服务产业为用能单位实现的总体节能量和二氧化碳减排量。图4 列出了2009—2013 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每年实现的总体节能量和二氧化碳减排量,二者都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节能服务市场中的节能服务企业通过提供节能服务为用能单位节约了能耗,减少了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绩效。

图4 节能服务产业实现节能量及二氧化碳减排量

3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化建议

通过对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中国节能服务企业由于数量众多,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政策进入壁垒缺失,导致了市场集中度低,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又造成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整体利润水平仍然较低的现状。事实上,这与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仍处于成长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成长期的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节能服务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节能服务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方面努力寻求企业并购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积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扩大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但由于节能服务企业意识到并采取以上市场行为的时间还不长,因而整个节能服务产业近几年来的盈利水平都较差。综上所述,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而言,未来如何提升产业整体利润水平,实现能效经济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化建议。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获得更多企业利润的关键还是在于为用能单位节约更多的能源,提高服务水平,具体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企业要加强节能技术创新,从技术上做到提高节能效果。首先节能服务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投入,充足的资金是技术研发的保障;其次要加强产学研结合,与研究节能技术课题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各自的科研优势,争取把技术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还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吸取先进的经验,并能够在自己的研发中借鉴他人经验,使得技术成果更加完善。②节能服务企业有了先进的节能技术保障之后,还需为用能单位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首先企业开展节能服务需要深入其中,依据不同的用户制定出最适合的节能改造方案。例如对钢铁厂进行节能改造时,节能服务企业需要深入认识钢铁厂整个的运作过程,了解钢铁厂什么地方能耗最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其次企业要为节能项目的各个环节把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节能项目包括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施工运维等诸多环节,不能因为过于关注某一环节而忽视了其他环节。最后企业还要尽可能地为用能单位提供增值服务,即在合同规定的内容之外,为用能单位寻找新的、更佳的节能方向。例如在对照明系统的改造过程中,合同规定只是对灯具进行更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现如果对线路同时进行改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可以向用能单位提出建议,以达到更好的节电效果。③然而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服务专业化都离不开人的努力,构建一只专业的人才队伍也是壮大企业的必要途径。首先企业要通过宣传业务发展理念来吸引对口的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并通过专业的招聘渠道筛选引进人才;其次因为节能服务产业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更新较快,企业需要为人才定期提供培训,保证他们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最后企业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采取满足其物质或精神方面需求的方式来留住人才。

通过为用能单位节约更多的能源来实现节能服务企业利润的增加,对政府来说意味着全社会更好的节能效果,能够增加环境绩效,与近年来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目标相一致。因此为了保障节能服务企业产业优化措施的顺利实施,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而言:①为了保障节能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条件。首先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问题,中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信用度低,融资困难,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向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专门用于节能服务技术创新的专项基金贷款,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尝试以自身的公信力或联合数家信誉度高的国有控股企业为节能服务企业做担保,又或者直接成立专门的、为节能服务企业做担保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基金,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信用增级和贷款担保。除去政府公益性扶持和商业银行贷款外,政府还需要鼓励融资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例如可以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模式和碳交易融资模式等。其次要鼓励节能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政府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例如可以由政府牵头提出重大节能技术项目攻关,企业要得到政府的全额资助必须同科研机构合作。最后要促进国内外节能服务业内交流,政府应当联合第三方机构,例如行业协会等,多举办业内交流会,邀请国内外节能服务企业参加,为业内经验交流打造平台。②为了保障节能服务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一方面要明确节能服务中的一系列标准,包括能源审计标准、节能技术标准、节能效果评估标准等。节能服务产业标准化的构建能够为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参照的标准,使得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服务质量评估有据可循。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构建企业服务质量信息披露平台,在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架起公开透明的桥梁,督促节能服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③为了加强节能服务企业人才管理,政府要推广节能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节能服务相关的职业证书可以分为技术等级证书、管理等级证书等类别,政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每年组织资格认证考试,企业可以按照人才取得证书的级别来进行录用、定岗、晋升以及分配薪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规范行业人才准入标准,提高人才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晋升和薪酬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1]孙红. 合同能源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7.

[2]康艳兵,张扬,刘强.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建设科技,2011,(4):28 -31.

[3]李博洋,顾成奎.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10):31 -32.

[4]Sherrill Shaffer. Competitive Bank Pricing and Adverse Selection,with Implications for Testing the SCP Hypothesis[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2,4(3):633 -647.

[5]Abdus Samad. Market Structure,Conduct and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Bangladesh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8,19(2):181 -193.

[6]徐枫,李云龙. 基于SCP 范式的中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2,(6):14 -15.

[7]张赞. 基于SCP 范式的中国网络零售产业组织现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2):42 -48.

[8]何燕芳. 基于SCP 范式的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64 -70.

[9]谢仲华,丁先云. 合同能源管理实务及风险防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83 -85.

猜你喜欢
服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