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燕平
TE Connectivity:创意连接 无线未来
文/王燕平
右:TE Connectivity工业事业部自动化与控制商务总经理 宋湘辉左:TE Connectivity工业部市场经理 毕勇
制造业的需求早已今非昔比:更可靠、自动化程度更高、更灵活、扩展性更强、更分散化的生产流程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当然,还需要更出色的连接。生产力和成产效率与连接密不可分,这也是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在过去六十年里始终与制造和流程自动化领军企业保持密切合作的原因,TE始终致力于帮助工业合作伙伴解决连接方面的难题。
目前全球的连接和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近1650亿美金,来自高德纳(Gartner Group)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将会有250亿台物联网设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报告也指出,到2025年,B2B行业里(如:智能工厂)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9万亿美元。这一趋势正引领着对TE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2015财年TE的净销售额达122亿美元,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中依然表现出色。TE是如何在小小的连接世界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借201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之机,本刊记者采访了TE工业事业部自动化与控制商务总经理宋湘辉及TE工业部市场经理毕勇。
TE是一家连接器和传感器领军企业,其解决方案遍布工业控制、人机界面、运动驱动系统、机器人、数据通讯、电源分配、生产设备及物料处理领域。目前业务遍布美洲、中国、亚洲、欧洲、中东及非洲,为150多个国家的客户设计、制造及交付连接和传感器解决方案。2014年,TE收购了厦门德利兴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德利兴)和厦门西霸士连接器有限公司(西霸士)业务,并将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到了新设立的厦门新工厂,进一步巩固了TE在严苛环境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优势。宋湘辉表示,TE依靠精益管理使其在产品品质方面领先于市场,这是其产品最核心的价值。中国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不断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通讯日渐紧密,TE的专业技术正成为海量数据进行传感、连接和传输的重要保证。TE提供的连接和传感技术主要包括:连接器、传感器、光纤、电路保护、密封和保护、天线、继电器、精密电缆和无线;TE还提供运动与驱动应用解决方案、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方案、HMI人机界面解决方案、板对板连接方案、线对板连接方案、通讯机信号连接方案、电机连接方案等,特别是混合式连接方案,可将电力、信号和/或数据集成在一套连接器系统内部。此次在展会上展出的Motorman和Power4Net混合式连接器可通过释放重要机器占据的空间、简化布线复杂性、缩短安装和维修时间来提升效率。
据报道,TE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商用航空、海底通信和传感器业务领域持续表现强劲。到2015财年底,TE产品组合中有80%的产品专注于各种严苛环境的应用,并且该业务销售份额占其总体80%。宋湘辉表示,TE针对严苛环境的解决方案旨在防止任何可能出现的故障。
从开足马力生产的工厂到充满破坏性压力的深海,在高压、振动、高电压、湿度及高/低温等所有严苛环境中几乎都有TE的产品。例如电动汽车的发动机,使用TE的传感器来检测传动轴的位置,这些传感器要承受每分钟超过2万次的转速以及-40℃至130℃之间的宽温范围。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供应商越来越注重创新,在这一点上TE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创新始终是TE发展的核心重点。宋湘辉介绍说,TE每年投入将近销售额的5%用于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有1.45万专利已经批准或正在申请,22%的销售额来自于过去3个财年TE发布的新产品,这一比例在业界属于较高水平。同时,TE已经连续5年被汤森路透评为“企业百强创新机构”。
TE创新的脚步在中国也一直没有停止。公司在中国本土设立了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由专业的本土研发团队服务在华及全球客户。毕勇介绍说,本次工博会,TE通过冲压、注塑、组装、压接四大模块集中展示其面向“工业4.0”和“智能生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展示的产品包括:升级版重载连接器、ARISO非接触式互连系统、全新M8/M12连接器系统,工业级微型I/O连接器等,并重点展示了用于机械臂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连接器解决方案。
“虽然连接器只是智能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小部件,但却是保障整体品质、实现智能互连的关键。”毕勇在讲解时表示,“在迈入‘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虽然TE不生产机器人,但是我们可以提供机器人内部连接、传感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适应恶劣环境的各种接口和连接产品。”
机器人手臂需要适应复杂和精密度日益增加的生产工艺,存在很多不好走线的部分,传统的电缆连接已不再能够满足这项要求,很多线缆都在手臂外面。毕勇介绍说,TE为机械臂提供非接触连接智能手臂平台(ARISO非接触式连接技术)。凭借ARISO非接触式连接,机器人手臂在复杂的生产流程中可以灵活自如,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精度。TE还在不断地丰富这个平台,目前展示的第二代平台,功率仍受限制,未来的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将在此方面进一步提升。ARISO能解决机器人手臂很多复杂线路的问题,是TE将来发展的重点。此外,机器人手臂以后会越做越小,所以TE将不断推出更小的连接器,例如微小接口连接器MINI I/O,只有一般连接器的1/4大小,相较于一般的RJ45更节省空间,也更可靠。再有,Motorman这种复合型的连接器在机器人手臂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毕勇还介绍说,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为客户快速提供定制化产品是TE的优势,TE很早便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因为连接器主要部分是塑胶和金属,塑胶3D打印多年前就能实现,现在金属3D打印技术也在TE成功应用。TE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也投入了金属3D打印设备,可为中国客户提供金属和塑料的功能样品。
本地化的研发和生产无疑是TE这个跨国企业成功的基础。TE覆盖全球的设计中心、生产基地以及超过7500名的本土工程师队伍,使其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并满足本地需求,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结果。
2014财年,TE中国销售额达23亿美元。尽管市场环境严峻,TE在中国仍保持了强劲发展。1988年第一个中国内地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89年在上海开办第一家工厂,1989至2006年在全国创建了15家生产基地,2006年上海工程中心揭幕,2010年TE中国总部在上海成立,2012年重点扩建昆山和苏州生产基地,2013年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认定TE(上海)为地区总部,2014年宣布收购厦门德利兴和西霸士,2015年宣布厦门新工厂成立。27年来,TE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脚步从没有犹豫过,到目前为止共拥有3个设计中心,约20家生产基地,22000名员工,2200多名工程师。
宋湘辉介绍,TE工业事业部在中国覆盖的市场领域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业自动化、铁路以及智能楼宇。工业自动化领域主要是智能机械自动化;铁路部分包括高铁、轻轨、地铁行业的应用,如信号控制系统,机车的高、低压连接系统,以及子系统里所有的电动应用;在智能楼宇工程中,涉及电梯照明,智能的安防、控制,暖通等。当前,在发展较快的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方面也是其发展重点。
TE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据悉,2016年还将在苏州投入建设新工厂,实现部分工业领域连接器的本土化生产,如机器人领域,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与此同时,TE也非常重视在中国的研发。据宋湘辉介绍,过去一年,TE中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重载连接器。2015年10月“TE工程师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而此盛会过去是每年一次在欧美地区举办。大会邀请了全球TE各个事业部、各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到中国举办技术论坛,研讨机器人、电动车及各个领域的新技术,给中国工程师带来创新思路。
宋湘辉指出,“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使得智能制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在自动化和控制领域,TE凭借出众的创新技术优势和深厚的行业经验,成为本地市场和用户实现高效生产的保障。“未来,TE将继续为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因地制宜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