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电影《亲爱的》视听语言特色浅析

2015-03-15 00:57杨艳军
北极光 2015年9期
关键词:陈可辛悲情孩子

文/杨艳军

一、独特的视听语言

陈可辛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导演,无疑他也是一位好的监制。不管陈可辛做导演的成就多么辉煌,但是从陈可辛做导演的执影思路,和做监制时的理性头脑来看,陈可辛都毫无疑问是个天生的监 制。

陈可辛身兼导演、监制、制片人,他在香港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巧妙的将商业性和艺术性结合,在电影作品取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一并获得了较高的票房和口碑,这在当时的电影市场显的极为难得。

每一位成功导演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最后才能确定自己的独特视听语言。陈可辛也是如此,《金枝玉叶》、《双城故事》、《新难兄难弟》作为探索,之后通过《甜蜜蜜》登上了自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之后又合拍了电影《投名状》、《如来·爱》。这些电影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之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听语言特色。《亲爱的》作为陈可辛导演的最新力作,突破了以往的视听表达方式,在艺术创作层面创造新的高峰。

1.独特的画面

陈可辛用生活化的镜头表达生活中的细节,叙述着一个真实深刻的故事,有效的扩展了画面中的信息量,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从不缺乏摇镜头。影片开头就运用一个长的摇镜头,表达了人物所处环境,当观众还在猜测导演用意的时候,镜头摇到了男主角田文军的身上,不禁使观众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铺垫镜头是为了表现主角的行为动作。第二处是田文军在找孩子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摇镜头,表现他此刻内心的慌乱。

之后在介绍田文军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的时候,采用手持镜头的方法,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使观众能更好的融入到环境之中去。另外一处使用手持镜头是在调查李红琴的时候,表达了李红琴内心的无助和慌乱。

此外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跟镜头。第一处是鹏鹏看到自己妈妈的车,跟着车跑了一路想追上妈妈,此处镜头一直是跟着孩子在跑,突出了孩子在追妈妈的路途遥远,为孩子接下来迷路被坏人拐卖做出铺垫。还有一处比较明显的就是当田文军在李红琴那找到自己的孩子,抱着孩子跑的那段用了将近两分钟的跟镜头,但并不会令观众感到乏味,而是使观众一直提着心,担心孩子到底能不能找回去。

对于特写,有的人说特写就是表现细节,但好的特写能够深入人物内心,挖掘人物更加深刻的情感。在田文军发布寻子启示的时候,一个长长的特写镜头,主角对着镜头,让观众产生一种似乎是在对每一个人在诉说一样。

导演技巧的另一个元素就是场面调度,它表现了导演对情节,人物形象的整体构思,表现出了导演对生活的理想和态度。在鲁晓娟接受心理治疗的时候,人物位置并没有符合传统构图,而是位于画面左侧,而剩余则是大片的墙壁,突出此时鲁晓娟心中的空洞,孤独。还有当李红琴接受警察调查的时候,采用俯拍的角度,李红琴藏在桌子后面,露出半边脑袋,躲躲闪闪,充分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无知和心中的低人一等的认知。

画面剪辑是对拍摄的一次再创造,《亲爱的》在影片剪辑上也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说田文军在找孩子时,运用了节奏性效果剪辑,画面转换非常快,镜头也非常短,从而引起了紧张和急迫的效果。

画面剪辑的另一个亮点是田文军后期寻找孩子的时候采用音画分离的方式,画面和人物对白不在一条时间线上,对白的内容和画面不统一。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表现寻找孩子的艰辛,既不耽误表现人物的状态、行为,又能使观众了解事情最后的结果。

2.音乐特色

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中音乐运用都非常恰到好处,《亲爱的》当中总共有四首主题曲,分别是《亲爱的小孩》、《隐形的翅膀》、《每一次》、《一份钱》。这几首歌在选曲上都比较偏悲情,伤感,反映了电影的主题。

例如《亲爱的小孩》,从歌名就能看出是和孩子有关的一首歌,非常符合电影的主题,是以孩子为主线的,影片结尾处也响起了这首歌,使观众深深陷在里面不能自拔,更添了一份心酸。另外《隐形的翅膀》和《每一次》则是给人以积极的力量,也很好的反映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就是一切都有希望,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点爱。

整部电影的歌曲几乎都以一种较为内敛抒情的慢板歌曲,充分的抒发了人物当下的内心情感,也在侧面表达着整部电影的情感基调。因为作为电影中的重要语言之一,往往在某些时段比任何台词动作都更加具有表现力。《亲爱的》作为一部悲情伤感,催泪感人的作品,电影音乐更为重要。而选取的歌曲,对音乐的反复和变奏,音乐设置位置,也充分体现了陈可辛的深厚功力。

二、独特的意义挖掘

1.真实是故事的筋骨

《亲爱的》以打拐界有名的“彭高峰寻子事件”为基础。讲述着血缘与亲情间爱的争斗。而这只是一个基础的影片情感基调。陈可辛则是用了一副描绘众生嘴脸的画卷来表达着影片的情感。田文军、鲁晓娟、李红琴、韩德忠,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无奈,为何而生,为何而奋斗,为何落泪,为何发疯。

以韩德忠为例,作为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却也避不开失子之痛,多年的苦苦追寻也无济于事。对于自己所犯错误的审视和反省,态度上的思考和转变。韩德忠帮助了主人公寻子,承载和发展了故事的情节,更主要的,韩德忠是一个充满着戏剧色彩和深刻故事的,活脱脱的一个“人”。

2.开放式的结尾

当李红琴决留下,并且意外怀孕时,相信很多观众意想不到。这个看似是美好的情节更让这个悲情的人物更加悲情,任何悲情无关于情节,如果你是一个悲情的人,那么一切注定悲情。还需要继续坚持要回抚养权吗?这是一个导演留给广大观众的问题。故事看似也就此终结。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一个既定的结局。因为这个故事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也许结局是大喜之后乐极生悲,也许是悲伤与无奈过后的一缕阳光。陈可辛留给人们一个问题,也留给故事一个最合适的结局。因为我们无需纠结于最后,有时候,他的故事即是你的故事,作何选择,何种结局,对你我而言,早应有了结论。

猜你喜欢
陈可辛悲情孩子
悲情英雄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跨越与融合,离散与回归——陈可辛“北漂”十年的文化审视和空间位移
陈水扁“悲情奔丧”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