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与辽宁民营企业的成长研究

2015-03-14 05:19马丽波
关键词:企业主家族企业经理人

马丽波,张 强

(东北财经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信用体系建设与辽宁民营企业的成长研究

马丽波a,张 强b

(东北财经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 b.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基于民营企业的内外源信用体系,从信用因素对银行放贷行为的影响和完善外源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两方面分析完善民营企业外源信用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指出完善内源信用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走出代际传承困境应建立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关系建立的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职业经理人对获得未来收益心理预期θ的因素,并提出完善内源信用体系的政策性建议,分别为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用体系;辽宁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外源信用体系;中小微企业融资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基础。加快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企业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Marris(1963)提出了对企业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四大因素:需求、供给、管理和融资,其中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微型企业经常由于资金短缺致使“燃料”不足而停滞甚至夭折。[1]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加剧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张杰(2000)指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体制内”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融资壁垒,减少对其的融资安排。[2]另一方面,代际传承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家族企业正处于“向左转或向右转”的岔路口,即代际传承中是以传统的“子承父业”的家族内部治理,还是转变治理模式,聘用外部职业经理人进行治理。[3]当家族企业主选择后者作为传承方式时,却因高度集中和缺乏规范的社会信息所引起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加剧了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间的“信任危机”,制约了家族企业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4]

完善的民营企业信用体系不仅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具有增益效用,还有助于解决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本文将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信用体系对于辽宁省民营企业成长的作用。

二、完善民营企业外源信用体系,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金融资源是中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融资能力就是影响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5]若缺乏信用,企业就难以融资,出现资金周转问题,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2012年锦州市调查结果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存在150亿元以上的资金缺口,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技术改造的中小微企业占总数的80%。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完善的信用体系不仅能简化其贷款程序,降低成本,还能有效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款无法追回的可能性,有效降低贷款风险。[6]

1.信用因素对银行放贷行为的影响

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和收益,避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审查和监督,增加了银行放贷的成本。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差,内控制度不健全,银行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查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并要加强监督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和信贷配给的发生;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额要小于大企业的贷款额,而审查和监督的成本一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分摊成本较高,银行会将这部分成本累加到其贷款利率之上,这两方面造成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度的加大和贷款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大企业经营相对平稳,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加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因此其对贷款需求较弱;而中小微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企业又大部分处于经营的初期或是成长阶段,加上获得银行信贷的难度较大,因而其贷款需求较强。

在图1中,D2代表大企业的贷款需求曲线,D1代表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曲线。根据上述分析,中小微企业的由于信贷配给的存在,其获得的贷款额度将会小于大企业的贷款额度,D1位于D2的左侧。同时由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较大,因为其贷款需求曲线的斜率要大于大企业的贷款需求曲线,D1陡于D2。由于银行放贷是处于对其收益是否在平均费率与贷款利率一致的水平上,所以其贷款供给曲线可由AC曲线表示。

AC=C/B+i

(1)

式中:i为银行吸收存款利率,C为银行每一笔贷款的企业审查和监督成本,B为贷款额。

在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供给曲线S分别与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曲线D1和大企业的需求曲线D2相交与S1和S2点,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可贷款额度B1小于大企业的可贷款额度B2,B1r2。

图1 信用因素对银行放贷行为的影响

当中小微民营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外源信用体系之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银行信息的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有效降低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理性的银行因此会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额度,同时降低对其贷款的利率。图1中,一方面由于外源信用的改善,使得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配给额度增加,图中贷款需求曲线D1右移,产生了信贷配给增加效应;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的完善,获得贷款的难度降低,同时银行会适当采取延长贷款期限等更为宽松的政策,由此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微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程度,图中表现为D1曲线的斜率变小,产生贷款需求的自减效应。可以看出,在信用体系所产生的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曲线转变为新的需求曲线D1′,交贷款供给曲线于S3,此时,其贷款利率降低到r1′水平,贷款额增加到B1′水平。更进一步,在极端情况下,当D1曲线移动到D1″时,银行会给予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相同的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二者处于一个平等的贷款环境之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小微民营企业外源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银行贷款前信息搜集成本、审查成本以及贷款后监督等成本,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有助于建立银企之间长期的信任关系,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少和融资贵的问题。

2.完善外源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完善民营企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这需要在省内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以企业形式运营的信用评级机构,按照设定好的信用代码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分评级,并定期通过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2)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银政合作,政府为优良的中小微企业搭建政府增信平台,拓宽政府增信下信贷种类,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加强银企对接活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辅导和咨询服务,提高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透明度,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3)企业要营造守信受益的良性机制。自觉守信,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信用信息利用效率,重视信用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三、完善内源信用体系,促进民营企业走出代际传承困境

目前,辽宁省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仍普遍采取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成长初期,由于家族成员间存在“利他主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凝聚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原始积累的主要经营模式,对民营企业顺利度过艰难的成长期和创新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辽宁省第一代家族企业创始人和治理权威都已渐入暮年,企业代际传承迫在眉睫。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不只是简单的股权或管理职位禅让,更重要的是树立接班人的权威形象。家族权威治理的局限性以及权威重塑面临的现实障碍催生了另一种代际传承模式,即职业经理人治理。[8]然而,由于企业内源信任体系的不健全,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常常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导致的双重信任缺失和机会主义行为。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还造成了家族企业主“慎用外人”的现象。调查显示,辽宁省多数家族企业存在代际传承问题,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1.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关系建立的博弈模型

为了分析家族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信任的产生,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假设甲为家族企业,其支付为A,乙为职业经理人,其支付为B,两者均为理性人,且乙有助于甲提高企业效率。博弈分三个阶段(见图2):

图2 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关系动态博弈模型

第一个阶段,若甲不聘用乙,则甲乙的收益为(A0,B0)。而作为理性人甲,出于提高企业效率的考虑,就需要聘用乙。

第二个阶段,此时甲已经决定聘用乙,此时乙面对两个决策选择:选择不背叛,此时,甲乙纳什均衡下的支付为(A1,B1),其中乙的收益B1由两部分构成:现金收入以及非现金收入,非现金收入中包括当前的舒适度、声誉以及未来受雇佣能力;另一个决策选择——背叛。

第三个阶段,若乙在第二个阶段选择背叛,此时甲面对两个决策选择:选择不惩罚,此时甲乙双方的支付为(A2,B2);选择惩罚,乙的收益为B3,是乙没被惩罚时的收益B2减去甲对其的惩罚,此时甲的收益为A3,此时家族企业想要惩罚成功,还存在一个诉讼成本和监督成本,所以A3=甲对乙在惩罚下的收益-诉讼成本-监督成本。

根据以上分析,当B3

当B1

通过以上的博弈模型可以看出,职业经理人收益及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是影响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信任关系博弈结果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说明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关系产生过程,将博弈继续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对于无限期博弈本身来说,双方都观测到过去的历史,双方的总支付是所有各阶段博弈支付的贴现值之和或加权平均值。因此,理性的博弈者为了追求长期利益会放弃采取短期内的背叛行为。

假设职业经理人每期不背叛策略的收益为B,背叛策略的收益为G,并且假定一旦家族企业主发现职业经理人的背叛行为之后会停止聘用该职业经理人,此时其收益会为0。此外,给定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贴现因子θ,代表职业经理人对获得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或者说是其对雇主和企业的信心。

πC表示职业经理人选择背叛战略的收益:

(2)

πH表示职业经理人选择不背叛策略下的收益:

(3)

只要πH≥πC,即B/(1-θ)≥B+G,θ≥G/(B+G),对获得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超过G/(B+G)这一临界值,理性的职业经理人将会选择不背叛的战略;同时,预期到职业经理人会选择不背叛的策略,家族企业主会选择信任职业经理人。

在这个模型中实际内含了一个假设:职业经理人的背叛行为能够立马被观察到,因而其欺骗行为只能维持一期。在现实中,由于内源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博弈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家族企业主对于职业经理人背叛行为的发现是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为了使模型更具有普遍性,加入一个背叛行为被发现经历的时间因素t,πC(t)表示职业经理人此时采取背叛行为后的收益:

(4)

通过以上无限期博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信任的产生与长远利益有关,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9]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影响其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其对获得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即贴现因子θ。如果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稳定所产生的不确定增多,会影响职业经理人预期的θ,当出现θ≤G/(B+G)的可能性上升时,职业经理人采取背叛策略的可能性也会上升,家族企业主采取惩罚措施的可能性也会上升,信任的建立将更加困难。

2.影响职业经理人对获得未来收益心理预期θ的因素

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经理人对获得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θ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θ反映了职业经理人对雇主信任和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θ也反映了家族企业主为维持职业经理人忠诚所必要的激励成本,即家族企业主必须满足职业经理人这一心理预期的最小值。

职业经理人对获得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除了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对雇主和企业的信任倾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程度的影响。其中,信任倾向是由社会信任基础、心理契约以及科学制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社会信任是以社会道德规范、社会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信任。它对职业经理人信任倾向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心理契约是人际关系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交往与合作时间越久,彼此就越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契约纽带,就越能促使信用倾向的产生。制度信任是以正式制度安排为要素而产生的具有较强约束性的一种信任倾向维度。家族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安排,强化对制度的信任。

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的表现主要由五个维度构成:情感、规范、理想、经济和机会。情感指经理人对家族企业的喜欢与否及程度;规范指经理人会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出于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与理念赞同与否及心理依赖程度;理想指企业能否为职业经理人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而提供事业平台;经济指职业经理人能够理性地预期到离开企业平台带来的损失和机会成本;机会指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发展潜力和其职业前景的预期。

3.完善内源信用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1)作为引进主体的民营企业,应逐步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增进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倾向,从自身的角度完善企业内源信用体系。具体说来:

一是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和退出机制。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职业经理人引入方案,以岗定责、以职确权;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经理人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退出机制,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对职业经理人的退出及时预判;做好“补充”工作,搜集与丰富企业的信息库资源,做好后备工作,以保障管理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做好“善后”工作,健全经理人退出补偿机制,以减少人为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

二是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突破内外有别的信任模式。家族企业内员工结构存在“二元性”,由此导致的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信任模式,阻碍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阻碍了企业对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必要探索和建设与之匹配的企业文化,限制了企业的转型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内在引导,结合制度和契约的外在约束,两者相互促进;同时赋予职业经理人足够的利润分享和充分授权,增强其组织认同感,提升管理水平,对职业经理人的忠诚保持信任,打破内、外的信任界限,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积极作用。

三是为职业经理人营造良好的内部运营环境。完善内部执行机构,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层经理人员相互制衡关系。明确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对企业财务结构的影响,通过债务和资本权益的权衡和选择,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提供控制手段。

四是完善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与惩罚机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让职业经理人持有部分股权,形成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赋予其“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应完善相应的处罚机制,对职业经理人的热情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内部规则。

(2)完善民营企业内源信用体系,走出代际传承困境,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通过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法律法规中应加大对信息公开的规定,以减少家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其次,要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完善的契约合同,对职业经理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增强职业经理人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在现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经理人人才评价、合理流动、信息传递、市场激励约束等机制,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行为的程度化,降低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四、结 语

一个完善的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由内外源两部分构成;外源信用体系的缺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内源信用体系的缺失,加剧了家族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家族企业陷入代际传承的困境。完善辽宁省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及代际传承的问题,有助于促进辽宁省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更好地发展。

[1]MARRISR.Amodelofthe“managerial”enterprise[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3,77(2):185-209.

[2]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

[3]徐细雄,刘星.创始人权威、控制权配置与家族企业治理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2):139-148.

[4]储小平.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2(4):100-108.

[5]EISENHARDTKM.EnvironmentandgrowthamongUSsemiconductorventures,1978-1988[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0,35(3):504-529.

[6]刘承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7(3):53-55.

[7]詹姆斯.家族企业[M].暴永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377-387.

[8]LINGY,KELLERMANNSFW.TheeffectsoffamilyfirmspecificsourcesofTMTdiversity:Themoderatingroleofinformationexchangefrequency[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9,47(2):322-344.

[9]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3-13.

2014-09-1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BJL010)

马丽波(1964-),女,博士,教授;E-mail:mlb334@dufe.edu.cn

1671-7031(2015)01-0015-05

F279.273.1

A

猜你喜欢
企业主家族企业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