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琴华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逐渐开放,投资者跨境投资愈发频繁,国内及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为满足客户获得收益和分散风险的需要,纷纷推出投资于他国市场的金融产品。国内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开展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将资金投资于境外;国外如汇丰环球投资、瑞银环球资产和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等投资机构,通过QFII/R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形式吸引境外资本投资于国内市场,并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现代化,未来银行必将积极、广泛的为境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托管服务,也为托管费收入增长提供新的渠道。
一、我国全球托管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1. 我国全球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1)投资额度增长,使用并不饱和。2012年以来,QDII/QFII/RQFII获批额度快速增长。据国家外汇局最新数据, 截至2014年9月末,已有256家QFII合计获批662.11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有86家RQFII合计获批2833亿人民币的投资额度,已获批地区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英国;QDII方面,已有123家机构合计获批846.9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目前近1.3万亿人民币的QDII/QFII/RQFII获批额度整体使用率在35%左右。
目前国内托管银行全球托管业务收入占比较小,但这一“蛋糕”前景乐观。截至2014年6月末,根据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QDII/QFII/RQFII资产托管规模为3600亿人民币,收入是2.36亿人民币。但如果全球托管额度使用完全,我国全球托管业务的托管费收入合计约18.65亿元/年,前景乐观。QDII/QFII/RQFII的额度和托管费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托管费按照完全使用额度情况计算。
(2)同业格局基本稳定。全球托管业务在国内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主要由外资银行和大行开展,浦发银行QDII托管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在QFII和RQFII上,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凭借多年的客户积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汇丰银行的市场份额最大。截至2013年12月底,汇丰中国托管的QFII获批投资额度合计171亿美元,占国内总额度的34.5%,RQFII托管657亿人民币,占当时总额度的41.7%。 国内银行里工行、中行、建行稳居前三--截至2014年2季度末QFII/RQFII托管规模分别为650亿元,588亿元和553亿元。股份行中仅有中信和兴业分别托管6.6亿元和4.7亿元。在QDII上,外资银行未获得境内托管资格,市场由国内银行垄断,其中工行605亿,中行294亿,建行175亿排名前三,浦发银行154亿位居第四。
外资银行和国内大行普遍重视对全球托管业务发展。目前外资银行及国有银行依托境外机构实现了从境外托管到境内托管的全流程服务,托管效率高。从2013年开始,汇丰就在内部对伦敦、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员工进行分批培训,内容是如何销售中国内地RQFII、QFII业务; 工行、中行、交行则在香港分行设立了托管业务团队,开展托管业务的营销及运营。
2. 全球托管业务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资本管制逐步放松、资本市场逐步规范,我国全球托管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1)境外市场投资收益明显,QDII成长空间大。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洲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长期表现良好,即使遭受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打击,美国等发达国家股市仍然在短暂下跌后逐渐恢复元气 并从2013年开始屡创新高,如美国标准普尔500种工业股票指数今年10月中旬达到1906点,较2013年初的1620点上涨了17%。境外市场持续的良好表现为全球托管业务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的日益增长,以及对境外投资认识的逐步加深,QDII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下表将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股票指数以2001年1月2日为基准进行了比较(如图):
(2)境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开放,为未来QFII/RQFII规模增长提供了基础。据统计,目前全球离岸人民币规模约1万亿元,而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可供投资的外汇资金规模也十分庞大。随着QFII和RQFII资金来源扩展至全球,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境外投资者将逐渐扩大对国内市场的投资规模,成为未来QFII和RQFII规模扩大的源泉,增长潜力巨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全球托管业务的发展对策
1. 积极拓展证券、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全球托管业务
2014年,《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新政鼓励证券、基金公司开展跨境业务,这一过程中,需要全球托管服务支撑。随着这些新政落地,证券、基金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的步伐将继续加快,符合条件的证券经营机构可以开发跨境跨市场、覆盖不同资产类别、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差异化收费结构与收费水平的产品,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QDII、QFII和RQFII业务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故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与证券、基金公司在跨境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全方位服务,并推动全球托管业务发展。
2. 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行内资源
(1)金融市场业务合作。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加快,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作为行内资产管理业务部门有望逐步实现境内投资和跨境投资的结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流动性管理和资产保值增值功能。无论是从综合化经营角度,还是从风险管理的需要出发,通过银行内部合作拓展全球托管业务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银行既可以获得资产管理-资产托管链条上的全部收入,又能在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内部相互联动,在全球范围内做好投资及托管服务,根据业务需要完成产品创新和流程设计。
(2)离岸业务合作。跨境投资需要寻求客户资金,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是国内四家拥有离岸业务牌照的银行,离岸财富管理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服务,拥有强大的客户需求背景。对此,拥有离岸业务牌照的银行可以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对客户开展有针对性营销,夯实业务基础,提高财富管理规模。募集的离岸产品进行境内投资时,可以通过QFII/RQFII形式指定管理人委托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投资于境内资本市场,共同制订产品方案和业务流程,发挥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实现离岸业务与资产托管业务的联动和双赢。
(3)自贸区分行业务合作。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实现跨境资金自由流动管理的重要试验窗口,根据人民银行对上海自贸区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自贸区内可建立与境外资金直接汇划的FA(Free-trade-zone Account)账户体系,境外资金流入区内FA账户不受管制,但由FA账户流入境内区外的银行账户会受到严格管制,从而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区内已经设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的原油期货即将在此推出。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贸区分行的地理优势建立与国际投资者的合作,开展积极营销,共同开发产品,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贴近境内市场的托管服务,发挥银行的专业优势和经验。
3. 把握全球托管市场商机、利用好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的契机,从人员、系统等方面做好安排。
(1)人员准备。全球托管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业务,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全球托管业务的深入开展,储备一定数量熟悉国际业务,能与境外客户沟通的人员是一项关键条件。商业银行开展全球托管业务要求前台业务人员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了解国际商业规则和文化,熟悉我国目前QDII、QFII和RQFII等全球托管产品的监管要求和托管流程;后台操作人员也需要有良好的英语条件,熟练处理境内外交易信息和数据的能力,熟悉QDII、QFII和RQFII产品的托管流程以及彭博、路透等数据服务,了解监管规则与监管部门进行日常报备及沟通。
(2)系统准备。开展全球托管要求托管后台系统能及时接收境外交易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使托管银行能对资产管理人履行托管人职责,能满足国内监管各项要求。托管后台系统还要能将国内市场数据、信息及时提供给境外托管人,同时履行估值、投资监督等职责。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球托管业务开展较少,部分银行后台系统处理国外市场交易信息数据的功能较弱,相关操,当资产管理人交易的频率较高、金额较大时,产品易超出银行运营能力,限制了商业银行全球托管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继续加强全球托管系统的开发工作,做好开展全球托管业务的准备。
4. 要注重QDII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对于发挥QDII产品托管业务,除托管运营能力之外,商业银行还需满足基金公司客户的销量条件。基金公司通常会要求境内托管人给予一定的销售目标承诺,并以此作为长期合作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发挥个人客户、公司客户及线上渠道的优势,与基金公司共同推动QDII产品的规模增长,增加托管费收入。
5.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的建设
对QFII和RQFII产品,由于投资管理人位于境外,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拥有营销以及运营能力。目前包括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以及工行、中行、交行等中资银行均采用由当地分支机构开展营销,同时总部配合的营销模式。另外,这些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还具有托管运营资格,能够成为QDII的境外次托管人以及QFII、RQFII的境外主托管人,形成完整的全球托管产业链,最大限度的获得全球托管业务收入。因此,面对全球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需要设立境外托管营销及运营机构,推动全球托管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6. 持续跟踪客户需求,加强创新研究
创新是商业银行开展全球托管业务的重中之重,2014年资本市场系列新政强调了证券、基金在跨境资产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与证券、基金公司联动开发跨境跨市场、覆盖不同资产类别、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的资产管理产品。根据国际成熟市场经验,随着我国投资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通互联(如沪港通),将产生多种跨境投资产品需求。我国商业银行须跟紧市场新产品推出的节奏,发挥资产托管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经验,由其与全球资产管理共同搭建跨境投资业务产品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作者系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托管与养老金业务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