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诚 蒋志华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对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确定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理念,体育公共服务范围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界限,“十二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当前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应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等维度来确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2001303
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是检验体育公共服务成效、促进体育公共服务改进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就特别要求加强计划实施的成效评估。而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这是开展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工作所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国内研究概况
由于评价工作对于改进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所以在国家提出“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以建立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后,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特别注重了对体育公共服务评价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也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
国内的研究主要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选择方面来进行,有的是从城乡一体化或均等化的视角,有的则是从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在具体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单从应用于某地或某区域实证研究过的文献,按发表时间先后来梳理一下,看看这些研究者是选择哪些指标来评价体育公共服务的,其中有什么问题或者不足。
陈琦等开展了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的问卷调查,其问卷包括人口统计信息和公众评价信息2个部分,公众评价信息涵盖了出台政策法规条例、群众性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修建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进行体质监测、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组织、培训和发挥群众体育指导员作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8个方面的问题。范冬荣、刘礼对株洲市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公众评价,也是从这8个方面和期望值、满意度2个维度来进行的。
刘亮对武汉城市圈体育公共服务进行绩效评估,则是从政府责任(制度完善度、制度执行度)、资源投入(财政投入、公共体育设施投入、人力资源投入、信息投入)、价值目标(服务均等化程度、服务到达基层程度、青少年体育改善程度)、社会回应(公众评价、公众参与)、服务效能(服务效果、服务效率、服务对象全面性、服务过程公益性)5个维度来进行的。
熊飞、朱梅新在对西部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评价时,选用了人均体育事业收入、人均体育群众支出、人均拥有体育场馆支出、万人拥有群众体育工作管理人员数、万人拥有公益性社会指导员数、万人拥有体育场馆从业人数、万人拥有体育社团组织数、体育俱乐部会员数占总人口比重、每天参与健身站点活动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国民体质监测人数占总人口比重、城乡健身人数比值、城乡群众体育管理人数比值、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值等13个指标。
陈珍怀基于Martilla提出的IPA(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对成都市体育公共服务进行居民满意度评价,构建的测评指标体系包括人员配置(体育指导员配置情况、每万人拥有体育指导员情况、体育指导员服务态度与效率)、场地设施(体育场地设施覆盖情况、体育场地设施质量、体育场地设施维修更新频率)、体质监测(国民体质监测普及率)、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组织全民健身竞赛情况)、体育健身信息(健身宣传健身讲座开展情况)、服务成效(国民体质健康合格情况、体育人口数量增长情况)等6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
王梦阳在制定《上海市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时,初步确立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29项指标构成,包括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公共体育场开放程度、公共体育场收费标准、百姓健身房覆盖率、百姓健身房项目设置、健身广场覆盖率、健身广场环境、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比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长,举办体育活动频率、活动中市民参与程度、开展健身讲座频率、健身讲座质量、体质监测站数量、体质监测站人员素质、体质监测开展次数、体质监测涉及人群,公益性体育组织数量、公益性体育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公益性健身团队数量、公益性健身团队活动开展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次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质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公平性、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政府对于市民意见的听取情况、市民自身需求的表达情况、政府对于市民相关建议与意见的回应情况。
王文兰、汤国杰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个方面对杭州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评价,其中投入指标由筹资水平、人力资源、场地设施、组织管理和健身信息5个维度构成,包括学生人均体育经费支出、人均体育公共服务经费支出、学校体育课程班师比、各社区(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配备达标比例、学校体育场地达标率、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学校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比例、体育主管部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比例、社区体育健身苑健身路径覆盖率、社区(行政村)体育管理机构覆盖率、社区(行政村)有定期开展活动社会团体的比例、体育健身讲座次数、发放体育健身资料、体育信息宣传比例等14个指标;产出指标由日常体育、体质测试和活动赛事3个维度构成,包括体育课开足率、学校大课间活动落实率、每日一小时锻炼落实率、社区(行政村)晨(晚)练健身点分布比例、学校每学年学生体质测试落实率、组织居民体质测试率、每学年召开田径运动会学校的比例、每学年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学校的比例、每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比例、每年参加体育主管部门举办赛事活动的比例等10个指标;效果指标由体质状况、体育人口和公众评价3个维度构成,包括学生体质合格率、学生肥胖率、居民体质合格率、学生和社区居民体育人口、公众期望值和满意度等5个指标。endprint
从以上研究来看,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数量少则10来个,多则30个左右,有的指标体系中包含了过多的学校体育方面的数据,有的则较少涉及。总之,反映出研究者们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和范围把握不当,指标选用缺乏科学的依据,随意性较大。
2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选择
科学的评价往往是建立在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计算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这就自然离不开指标的选择。而指标的选择,既要看其自身的价值,即它能用来说明什么,还要看其与要说明什么之间的关联程度,即在说明什么中到底作用有多大,而且还要注意它与别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能把所能获取数据的都拿来做指标。一句话,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评价有相当的支持力。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就是应当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体育公共服务状况、绩效的。而哪些才是最能反映体育公共服务状况和绩效的呢?这又要基于对体育公共服务内涵和范围的准备把握。
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体包括社会其他具有公共性质的部门,运用公共权力,调动公共资源,面向社会,满足公众特定的直接的需求的活动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政府之外的很多公共性质的部门也提供着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在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中,有一些服务由政府提供,其满足的是公众最基本、最迫切和最必要的需求,这些构成了公共服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这些服务形态就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显然,体育公共服务也存在多元化的提供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而在《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则要求以建立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可见,随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实施,体育公共服务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加以了强调和突出。所以,当前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主要评价政府所提供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显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主导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体育公共服务评价的具体范围也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界限,这个评价范围主要应依据国家对本时期体育公共服务基本任务的规定而予以确定。
3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群众体育工作中。《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完善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健身指导、科学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等方面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可见,“十二五”时期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任务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时期体育公共服务评价应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为主要评价内容。
具体而言,当前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应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等维度,依据《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相关要求来加以确定。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如表1,“十三五”及其以后时期的评价指标应根据国家以及体育主管部门的任务要求而加以调整。
在二级指标的确定上,我们考虑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即实际享受到政府提供服务的人群范围,所以多用了覆盖率、参与率、比率等相对指标。
参考文献
[1]陈琦等.广州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现状调查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4):27.
[2]范冬荣,刘礼.株洲市体育公共服务公众评价调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2):33.
[3]刘亮.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武汉“1+8”城市圈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6):2728.
[4]熊飞,朱梅新.西部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5):1920.
[5]陈珍怀.基于IPA分析法的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以成都市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
[6]王梦阳.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以上海市为例[J].体育科学,2013,(10):65.
[7]王文兰,汤国杰.杭州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09110.
[8]黄恒学,等.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921.
[9]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china.findlaw.cn/laodongfa/laodonganli/gzxj/62401.html,2011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