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三种途径

2015-03-13 23:27黄桂静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生活化小学数学

黄桂静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109-02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数学抽象和数学应用的辩证结合,不可偏废其一;必须要由小学数学教学应试化向生活化、活动化、实际化、问题化转变。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数学给予学生的整体印象就是太抽象、太枯燥、太公式化,学起来吃力,不实用。基于这些问题,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现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讨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生活,引入新知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来源单一,绝大部分教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教材内容往往是高度凝练的抽象概念,使用的是相对专业化的词句,无法很好地跟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接,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施教,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数学课堂呆板、枯燥、抽象,使学生敬而远之。

善于取材生活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汲取生活养分,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让生活实例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事情,还要考虑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思维方式、生活阅历等问题,注意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接触事例的同时投入学习,掌握主动权。教师从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需要考量下面几方面的因素:

(一)生活实例要与教学目标相符。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完全摒弃教材,而是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化地转变教学内容,践行新课改的要求。

(二)立足学生,引导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

(三)内容的选择需要针对性与矛盾性并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的针对性得以体现,所以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生活实例,同时,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一课时,笔者出示了“纯生啤酒”“葡萄酒”“茅台酒”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酒,展开对话。

教师:“喝哪种酒容易醉?”

学生A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喝茅台酒容易醉。”

学生B提出疑问:“为什么喝茅台酒容易醉?”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B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折射出了酒精度即百分数的相关含义的知识点。这一实例来源于生活,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有效地引入了新知,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实用性。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感受生活,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内在转变,教学形式生活化则是外在体现。教学形式的有效转变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也是主动获取新知的重要源泉。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节点,转变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形式生活化,强调更多的是创设生活场景或开展活动,灵活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达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采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的可实施性,创设生活场景和开展活动这两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有各自的适用情况:

(一)创设生活场景:教学内容富有画面感的比较适合模拟生活场景。设计生活情景,应充满趣味性(激起兴趣)、富有探究性(有思考价值)和活动性(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对话式”教学)。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一课时,考虑到四则运算是生活中买卖交易必用的法则,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在结算菜的价格上,笔者创设了生活中买菜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饰卖菜主和买菜的客人,在具体的买卖交易情景中学习运算法则。

(二)开展活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适用于动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思考,能更好地达到学习和掌握新知的目的。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剪出不同长度的小纸条,并记录每张纸条长度(即为圆的周长),再把纸条围成圆,测量圆的直径。反复几次,比较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后,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形式生活化,实现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了新知。

三、作业形式生活化——回归生活,巩固新知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检查自我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理解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当中,绝大部分作业的形式还是以练题为主,没有实践,更谈不上实用性。

新课改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业形式生活化就是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扩展学习的长度和深度。作业形式生活化,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进而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这符合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以小组合作形式在班上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其中教师要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在做实践作业时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收集——整理——分析——探究——综合结论。同时要使学生明白:实践作业不是一次性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是持续性的,因此,实践作业也必须持续跟踪,及时发现问题的变化。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让学生学做小管家,以小组形式分别统计家里一周的开支情况,并用折线统计图反映自家的开支情况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会不同,在此过程中达到熟悉折线统计图的运用与意义的目的。其他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也可采用类似的形式,并持续跟踪,了解变化情况。

总之,学生不应只是从课堂上获取知识,而应在生活实践中应用和扩展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和作业形式生活化,可让学生走进生活、巩固新知,最终使数学回归生活。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新课改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