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合作生彩

2015-03-13 23:26赵淑娟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

赵淑娟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 教学片段 教学案例 案例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71-02

【案例背景】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克隆技术的介绍,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在交流不同的算法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上,在算理的理解上不够重视,指导也不到位。一方面是学生个人的力量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算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一起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教学时,笔者目标明确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当遇到困难后那种合作的欲望被激活时,笔者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此时的合作是基于学生的自身需求,也是很多学生想说而不能说,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辩论和求证的一个平台。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周后,健健的胸围是多少米?谁能列式?

生:0.77+0.12= 。

师:谁能说一下为什么要列一个加法算式?

生:把两个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

(学生独立计算)

师: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你们觉得熟悉吗?

生:整数加法也是这样的。

师: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小组讨论,小组长安排组员作好记录。

组1:我们组发现相同点是:都是一位对着一位相加,都从低位算起。

组2:我们盖住小数点:0.77米这样看就是77厘米,0.12米这样看就是12厘米,加起来就是89厘米,把它们添上小数点就是0.89米。

师:同学们真历害,善于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还有哪个小组要补充?

组3:我们组发现的不同点是:小数加法里有小数点。

【点评】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借助已有经验,去探究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也是一位对着一位加,从而实现从整数加法到小数加法的知识迁移。此时的合作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法的算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片段二]

师:同学们看,这里有两道小数加法算式,(师相机板书①0.18+0.02;②0.25+0.4)你能独立计算吗?赶快试一试吧。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老师这里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师:看来遇到困难了,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小组长找好发言的代表。

组1:我们组认为数位不同不能相加减,因为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1,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01。

师:老师听明白了,也就是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师:你们是通过讲道理回答这个问题的。还可以怎样理解?

组2:我们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0.25元+0.4元,如果让分和角相加就没有意义了。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明白了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一下子抓住了小数计算的本质。

【点评】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小数计算的算理,明白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这里的合作也是画龙点睛之笔,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深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案例启示】

一、看准合作时机

在第一个教学片段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激活原有的计算经验,让学生自觉地联系到原先所学的整数加减的知识,这样做对不对呢?老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整数加减和小数加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合作,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计算的方法。在第二个教学片段中,笔者又给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相同的数位相加?当学生的思维点被卡住时,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这一次的合作,让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认知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点。

二、体会合作乐趣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自主计算时能够静下心来,经历一次连贯的思维过程,边计算,边用已有的知识解答一个个“为什么”;让学生以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索,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思维之魅力。

片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
外研社选修六Module 3 Roy’s story教学案例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探究
OOAD与MVC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案例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