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

2015-03-13 22:21:29付仁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期

付仁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默会认识论的回应是相当热烈和多元的。默会认识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都在教育界引起了关注。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将默会知识转化成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旨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默会知识的获得和情境的设置有关。

【关键词】传授默会知识 营造教学意境 让学生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39-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交流默会知识,树立新的师生关系理念,有效运用默会知识,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也是默会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显性化的过程。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默会知识都是难以言说的,默会知识的获得就更是一个令人感到讳莫如深的过程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发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中的,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理解学生者,理解学生的学习,理解学生学习的成败,必须从他的真实生活、他所在的家庭文化、课堂文化和社区文化乃至社会文化中寻找默会知识的来源。不能获得知识中有价值的内核。当然无法内化为自己的默会知识。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默会认识,必须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手段,重视入的能动性、独立性,强调学生的默会认知潜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个性化教学手段主要有: ①启发式教学。②发现式教学。③自由式教学。只有在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中,个体的默会思维因素才能被激活。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3.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必要性

默会知识与显性知识既对立又统一。默会知识给予显性知识补充和拓展。个人思想、经历境遇、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个人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如运用显性知识教学内容。但在默会知识的传授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难以把握。不仅要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有必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展现默会知识的价值,合理运用默会知识,教会学生理解,接受默会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些无法用语言准确教授的内容。①镶嵌于实践活动之中,非命题和语言所能尽,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②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只能通过学徒制传递。③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④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也有人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默会知识虽然是无法言传的,但却是可以意会的,可意会意味着可提取、可反思、可交流)。⑤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与根源性。语文学科确实有难以言说的神秘,需要学生与教师形成默契,共同理解。教师只有学会运用默会知识,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

4.语文教师从主观上注意运用默会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单依靠语言讲授! 还要合理恰当地运用默会知识。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利用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利用默会知识理解语文知识、技巧、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自身进行高质量的语文知识讲授外。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利用默会知识体会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表演或者情景朗读。教师直接讲授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灌输知识,学生不容易接纳,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单纯的记忆层面,很难融会贯通,默会知识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正确的想法,对于学生理解上发生的偏差要积极纠正,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默会知识。

5.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默化知识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使得默化知识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范围广泛。要在语文教学中顺利、流畅地运用默会知识,就要具备一定的默会知识储量。增加默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阅读欲望很强,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提供学校图书馆的适龄书籍,供学生阅读,教师与学生家长应积极交流沟通。在阅读过程中增加的默会知识不知不觉就会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堂知识,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运用默化知识时可以借助阅读交流时的经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形成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也体现了师生之间智力的各种机能交流。

6.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①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②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

③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默会知识的获得,前提必须是将认识者置于与认识对象有关的具体境脉中,包括对象本身的具体细节以及对象所存在于的文化实践境脉中,同时要使认识者自己的存在与对象的境脉融为一体。默会知识则发生于由这些寓居转向集中意识的过程中。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7.结语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并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教育应从小抓起,教师应该灵活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编排,选择科学方法、或诵读、或感悟、或画演让学生在浓浓诗香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提高语文素养。老师呼吁把课堂教学从不断进行的实践中予以剥离的现状,弥合只重视显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与支持大量默会知识获得的真实实践之间的鸿沟。

参考文献:

[1]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2]顾婷婷;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