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华
【关键词】“让学”模式 个性化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29-01
“让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一切让位给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去摄取知识。“让学”理念下构建的是“以生为本”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和过程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多于教,点拨关键之处
在“让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够自发地带着兴趣去学,就完全可以学得通、学得好。教师的作用就是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在关键之处巧妙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瓶颈”,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愉悦体验。
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来推算,把课堂让给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用“割补法”进行转化。课件展示出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割补法”得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但是对公式的表述却未能彻底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适当点拨“关键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割补”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割补”操作,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很多条,虽然割补的位置不同,但最终还是可以得出相同的“长方形”。整节课中“学”的时间多于“教”的时间,其效果也比说教灌输好很多。
二、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差异
“让学”模式在学习方法上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时,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是让学生主动学,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课堂上的“各抒己见”并非“胡言乱语”,弱化教师的“权威性”但不是弱化“引导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让学”模式时要精心备课,不仅要吃透教材,更要备好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情况,并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做好引导。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时,笔者先举例讲解何为“倍数”何为“因数”。像3×4=12,在叙述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时,就说12是3的倍数,12是4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通过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很多的发现。比如3的倍数还有多少呢?3、6、9、12、15、18……倍数是算不完的,无限多。由此学生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而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的规律。那么因数呢?12的因数有哪些呢?通过列出乘法算式可以看出有1、2、3、4、6、12。由此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自然数1,最大的因数是其本身”的规律。这些结论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内化了知识,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核心价值。
三、展示过程,“让学”贯穿其中
“让学”注重的是“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把自己获得知识的细节展示出来。因为有个性差异,所以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每个学生达成的目标也不同,只要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把学习内化的过程展示出来就是成功的。“让学”的核心目标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果每个学生在“让学”课堂中都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顺利跨过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让学”课堂构建的成功表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时,因为之前已经认识了小数,现在只要让学生能把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即可。根据整数相加的运算规律,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对齐数位以后,相应的小数点就对齐了,在相加或相减时,直接进位或退位即可。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以后,就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1:“吃早餐时,5个包子2.5元钱,1碗稀饭0.6元,加在一起是3.1元,有时候老板就只收我3元钱。”生2:“我陪妈妈去超市,很多的商品标价都有小数点,结账时如果小数点不对齐那就出笑话了。”由此可见,“让学”的课堂在学生展示学习过程时,知识也内化为能力,这就是“让学”课堂模式的最终目的。
“让学”课堂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去探索、发现,学生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可持续地积累知识,最后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