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2015-03-13 06:32:20郑艳玲王艳红高建山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欠发达指标体系指标

郑艳玲,王艳红,高建山

(1. 衡水学院 a. 科研处;b. 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2. 华北理工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9)

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郑艳玲1a,王艳红2,高建山1b

(1. 衡水学院 a. 科研处;b. 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2. 华北理工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9)

生态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随着区域生态文化建设实践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反映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测度生态文化发展与政策执行的效果.根据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与历史性特征,为服务于区域生态文化建设,基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自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与生态文化建设实际,构建了以测度生态文化建设成效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生态文化;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生态文明

人类以人的方式繁衍生息,这种人的方式就是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结晶[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依次经历了以狩猎文化为主的原始文明,农耕文化为主的农业文明,以及化石工业文化为主导的工业文明三种文明形态.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借力先进的科技力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与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人类深刻反思与自然界的关系,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协调发展,应该选择一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将取代工业文明.

生态文化主张在人类价值实现过程中惠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在两者的互益活动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近期以来,诸多学者在省、市等不同区域,从各自不同视角探讨了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然而,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等情况亟需进行动态监测,需要建立一套反映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测度前期或当期生态文化发展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确保区域生态文化在发展、变迁中得到创新发展.根据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与历史性特征,为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本文基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自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与生态文化建设实际,构建了以测度生态文化建设成效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指标体系.

1 生态文化内涵与特征

生态文化内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即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3].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生态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态文明观,它反映了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本文特指其广义内涵).从本质上讲,生态文化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别体现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与物质层面等三个维度上.精神层面的生态文化是理念、理论层面的生态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生态艺术,以及生态发展规律、生态经济规律、生态技术等内容;生态文化的制度层面,即设定规章,将生态环保行为规范渗入政治结构,使生态保护与低碳消费等制度化,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与社会制度的产生;物质层面,是生态文化的行为层面,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转变,包括物质生产的生产技术、工艺、资源利用情况、能源形式,及其他具有生态教育功能的物质产品等.生态文化的三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层面是导向,制度层面是保障,两者结合催生物质生态文化的生成.

生态文化内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即生态文化具有历史性和区域性特征,这是由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决定的,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4].

2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建设与考核差异分析

2.1 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现状与生态文化建设问题

经济发达地区一般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较完整,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其粗放的运作模式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普遍面临着生态资源与水资源缺乏、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等问题.一般来讲,发达地区承载的人口逐渐增多,自然资源利用的强度也越来越高,绿地、湖泊等公共用地,以及住房空间等要素相对缺乏导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挤、社会秩序等问题;同时粗放式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污染物的集中排放,严重降低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直接危及居民身心健康.

面对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应着力在节能降耗、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以及生产生活的生态化转变等方面进行监管.建立起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能够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2.2 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现状与生态文化建设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结构单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按目前的状态来看普遍较小.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发展仍然是核心问题,其瓶颈乃是资本、市场、劳动力等要素的缺乏,需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速提高这些资源的集聚水平.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欠发达地区所兴办的工业多是粗放型的传统产业,能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按照产业梯度专业的顺序,承接的也基本均为发达地区淘汰的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与此同时,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刚刚起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还未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成分,亟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5].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口的不断集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日益严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面大,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较突出,但是由于财力有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冲动,然而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欠发达地区必须要走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化建设并行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规划,严格控制重污染产业的引进,现有产业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生态农业,力求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资源节约化、消费绿色化等.同时强化生态环保知识的宣教与生态技术的引进与研发;现有财力基础上,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尤其是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2.3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发展绩效评价差异分析

如上所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生态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也就不同,最终导致发展的成效,也就是生态文化物质层面的具体体现也就不同,相应地其绩效考核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成效,重在考察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的客观现实下,对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治理面源污染,进行生态补偿等途径,最终体现为居民生活宜居程度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发展绩效的考量,除以上因素外,重点应考察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方面.

3 区域生态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遵循以下原则:①针对性原则,生态文化建设具有区域性差异特征,评价体系分别针对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发展实际,分别设定绩效考核指标;②动态性原则,生态文化建设具有历史阶段性差异特征,其发展建设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绩效考察指标也应随之动态优化;③定量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与区域统计局、统计公报公布的重要指标,或通过相关统计数据直接或间接计算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客观性、代表性与可获得性.

3.2 指标选取

基于以上对生态文化科学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遵循相应原则,参考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设定区域生态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6].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化指标体系

3.3 指标解读

如表1所示,分别从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的治理与效率,以及居民生活宜居程度等5个方面共计30个指标测度区域生态文化建设效果,其中分别针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设定了不同的指标(表1中“所属指标体系”①指发达地区指标,②为欠发达地区指标).

生态环境健康程度,主要从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以及降水的PH值等方面来体现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发达地区人口密集、机车保有量高,存在一定的噪声污染,在以上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环境噪声平均值”指标.

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烈的经济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方式”旨在考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问题,为此选择“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指标考察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量情况,选择“第三产业占GDP比重”“R&D 占 GDP 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考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研发与高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重在考察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程度,选取单位GDP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废气与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测度区域生态文化建设在资源环境问题治理方面的成效.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分别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与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面源污染或具有潜在的污染隐患.因而,特别选取了工业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生活污水、垃圾等处理的相关指标作为发达地区面源污染治理效率的考核指标;另外,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环保设施的欠缺,增加了关于环保投资力度方面的考核;基于农业面源的污染,特别考察关于农业用地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情况.

进行生态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居住环境的宜居度.针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发达地区人口高密集情况,特别设置了森林、绿化覆盖率,人口密度,人均道路、住房面积等测度发达地区的居民生活宜居度.欠发达地区该项指标的测度,则侧重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比例与居住情况.

4 结束语

生态文化发展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又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及时把握生态文化发展与相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统计指标是生态文化发展程度的指示器,是生态文化发展测度的载体.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或者是统计指标缺乏等原因造成了本文在指标体系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缺少关于反映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技术、工艺研发及其使用的考量指标,缺少反映生态环保产业等生产经济发展比重等指标.选取的这些指标或许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绩效,亦不能完全反映与解决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矛盾和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为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提供标杆,为实践操作与实证研究提供服务,能够成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

[1] 王旭峰.生态文化辞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

[2] 陈寿朋,杨立新.论生态文化及其价值观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5(2):76-79.

[3] 余谋昌.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J].长白学刊,2005(1):99-104.

[4] 杨莉,戴明忠.区域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J].江苏环境科技,2004(3):27-29.

[5] 吕娟.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局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158.

[6] 张欢,成金华,冯银,等.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5(2):1-15.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Base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ZHENG Yanling1a, WANG Yanhong2, GAO Jianshan1b
(1. a. Research Department, b. Library,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 Librar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Ecological culture reflects the people's way of life i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cultural construction, an evaluation system refl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ulture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urgently to timely measure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and historic features of the eco-culture, the stud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culture of the developed areas and less developed regions,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iming at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cultur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culture.

regional eco-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dex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205

A

1673-2065(2015)04-0035-04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4.011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李玉玲)

2015-02-1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37014);河北省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A201400267);衡水学院重点研究项目(2013014)

郑艳玲(1978-),女,河北故城人,衡水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王艳红(1979-),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经济学硕士.

猜你喜欢
欠发达指标体系指标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4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2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40:04
KPI与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