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敏 (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 454150)
正确的歌唱发声,关键在于歌唱肌肉的受教育,即掌握发声器官正常运动的机能。由于它不像其它乐器训练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这无疑增加了它的训练难度,一但方法稍不科学,歌唱中势必引起声音的病变,例如,歌唱中“卡喉”的情况就是一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几种歌唱时产生“卡喉”的原因及避免方法。
原因一:错误理解发声原理。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片面的认为是用“喉头”在唱歌,只要喉头用劲儿,便能发出美妙的歌声。结果喉头越用劲,咽喉一带的肌肉被束的越紧,这种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必定发“卡”。恰恰相反,“打开喉咙”和“放下喉头”是发声的首要条件。
原因二:不正确的气声结合。
有些学生在练声时,一味片面的追求气息如何的深,好像气息越深越好,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练气,而不注重气声的配合和作品的需要,结果收效甚微。有些同学只追求声音如何如何的细,而不注重气息的配合,结果练出来的声音像猫叫,这两种方法都有些偏激。
美好的声音应当是气息和声音恰当结合的产物。比如,歌唱时的起因(即激起)就很重要,在激起时,声带的靠拢和各腔体的打开以及气息的应用同时进行,如果声带先靠拢,而后在呼气,这样,气息会晚到一步,势必会引起喉部的紧张。这样发出的声音“卡”且“闷”,有些则是呼气力量太强,动作过于冲动,这种情况下,两个声带会突然相碰,用力甚者,声带还会叠在一起,这样,对喉咙周围的肌肉组织是相当有害的。长时间练,轻则声音发“卡”,重则“声带小结”,更严重者会导致“失声”。
原因三:“急于求成”尤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学习声乐要端正心态,要知道学习声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由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段再到自然阶段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发声技巧还达不到的情况下,勉强上高音,与其说是“唱”上去的,不如说是“挤”上去的。这样发出的声音根本无法去表达声乐作品,而且长期错误练习,会使发声肌肉产生一系列病变,“卡喉”情况在所难免,这将对学生声乐技巧的进步和自信心的培养大为不利。
另外,不正确的站姿和不良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歌唱时“卡喉”的直接原因。
针对这几种情况,我谈五种自己在声乐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毛病产生的方法。
其一,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发声原理。练声时要把整个人体看作是一个发声的大乐器,歌声是否美妙主动,完全取决于各器官、腔体的协调配合。歌至激情处,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在发声。显然,只用“喉头”唱歌的观点是极为片面的。具体来讲,人体乐器分三部分;(1)震动体——人的声带。(2)击动体——人呼出的气。(3)共鸣体——人的声带所在的咽喉(包括喉结在内)以外其他可以被利用的地区 (如:头腔、咽腔、胸腔、腹腔等等)。待学生有了正确的发声概念,再进行发声技能方面的培训。磨刀不费砍材功!
其二,运用贴切、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启发学生的声音。
声乐教学非常抽象,在看不见,接触不到的情况下,我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将学生的声音启发出来。如练习“声音通畅”“打开喉咙”时,我先不让同学们练声,而是让他们比赛“打哈欠”,看谁打的哈欠最真实、最舒服。同学们觉得很好玩,便一个个张大嘴巴打哈欠,随即喉咙和各腔体都顺势打开,再要求学生同时将声音放出来,使声音融入“哈欠”中。这种“气声融合”所发出的声音,既通畅,又松弛,毫无挤压喉头之感。
再如,唱高声时,用“阻气”的方法。这样可以加强声门的挡气作用和增强共鸣腔对呼气的阻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排气,使有限的气息撑开需要共鸣的腔体,尤其是头腔、胸腔和腹腔,使声音在声道内发挥最大的潜力,这样出来的声音较有穿透力。为了使同学们体会和掌握这种方法,我绕开了生理方面的内容,从心理方面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去寻找声音的形象。告诉同学们要有“高处喊人”的感觉,每个音都是你的朋友、亲人或仇人,音的高低都是他们离你的距离远近,然后将不同的心情融入声音,或兴奋的叫喊,或深情的呼唤,或愤怒的呐喊,或意想不到的惊叹。这样,同学们在练声时,会有意识的根据音高来调整气息和状态,再用“哈欠”将各腔体打开,引起共鸣。结果,每个同学都惊喜的发现了自己的进步。这时,我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其实,练声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源于生活,又融入生活。
其三,正确的“哼鸣”是治疗“喉头紧张”“声音发卡”的一剂良药。
在做哼鸣练习时,运用面罩共鸣感觉去做。首先,要在叹气深呼吸的状态下,喉头自然放松打开,发声时,要求上下嘴唇相对放松,在叹气的基础上,加强深呼吸和感觉腹部有弹性的持力,体会咽部、喉部等腔体的开发状态,尤其是头腔内微微震动的感觉。刚开始练时,音要平稳的级进,在声音稳定,喉头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跳跃式练习。哼鸣时,上下两唇或合上,或微微张开,如声音相同不变形,则说明气息没有超负荷摩擦的声带,哼鸣方法是正确的,这样也容易避免喉头产生病变。
其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入艺术殿堂。
搞文学创作、美术创作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同样,“想象”是声音的翅膀。在声乐教学中,我总是积极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力来配合教学。比如,在训练《蝴蝶夫人》的咏叹调《当晴朗的一天》时,我一边播放歌唱家深情的演唱,一边运用多媒体放映图像,我制作了画面“晴朗的天空”,在网上下载了“遥远的大海”以及蝴蝶夫人站在海边的画面,以及制作了一个小天使,歌声伴着动感的画面,同学们的心也一个个想蝴蝶夫人一样,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遥远的军舰,飞向梦中美好的地方,兴奋的同学们融入了合唱的队伍,唱很深情很贴切。在训练两句难度最大的旋律时,我让同学们想象同时有两股力量对抗,气息向下走的越深,则声音向上走的越远。由于声乐教室在三楼,我要求同学们将气息叹到一楼或更深处,同时借助哈欠将声音送至六楼或云霄。由于这种唱法借助气息的力量为主要动力,气息越向下,喉头放的越低,同时,想象声音的位置越高,软腭抬得也越高,这是唱高音的最佳状态,就这样,声音借助想象,想象带动声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学生激昂的将高音唱了出来,且声音较有弹性,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其五,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除了勤学、善思、苦练、多想之外,还应该积极聆听名家、名曲,批判性的呼吸,这也不失为声乐进步的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