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岩 王 蕾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14000)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从旧石器时期原始先民设计简单器物开始,情感作为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纵观人类发展史,与其说是物种的优胜劣汰,不如说是人类情感的进化选择。远古人类虽没有完全形成美丑的概念但从对工具实用性的不断探索中就可以窥见一二。不论是原始社会的陶器、奴隶社会的青铜器,还是封建社会的瓷器先民们都是将最初笨拙的外形不断加工为轻巧的外形,有的甚至直接会在陶器、青铜器的内壁上绘制简单纹样。最后呈现出一幅幅外观宜人,满怀情感诉求的作品。
情感化的服装设计展现穿着者的灵魂,拉近人与服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更深的层面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
色彩情感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指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靠视觉产生信息并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色彩情感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其实是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产生的一系列喜恶等主观体验,它虽是一种物理现象但是通过服装这个载体却可以充分给予穿着者一种由外及里的状态美。
不管是注重民族文化的民族装还是立足于功能性的生活装,服装最终都是为人设计。从人类用树皮编结成草裙御寒、遮羞到金缕玉衣代表身份与地位的显贵,服装的款式或简单或繁复,虽千变万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款式造型的创造始终都以情感为依托,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形态的再造和构成,在不断地实践中提炼、总结和创造。
服装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状态及审美形态,是产品设计中最贴合人本身的设计形式,因此服装设计师需要更加关注人类的发展动态以及情感表达。服装消费者在国内外各种大小品牌中挑选符合自己情感诉求、生活状态、身份地位的服装,往往在被颜色吸引的同时款式的别致与否也会成为考虑的关键因素,就如同现实中执行某件事,预期可控制的感知往往带来正向的体验,并且促进购买者进行与此件服装相应的完整操作。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个性化、潮流化的服装款式对于占据服装市场主力军的年轻购买者来说服装款式体现着各自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因此,作为当代设计师在观察服装形态,设计服装款式的同时,也同样要研究自己品牌的受众或当季系列服装所对应的客户人群,以期获得最佳的情感效果。
情感化设计注重提升的是设计的情感内化,但是不同的消费者因为具有各异的成长坏境、社会背景、以及所受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对服装的消费理念、品味格调都会产生很大差异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更新换代,面料作为服装的皮肤,一些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了贴合当代潮流的创意面料,包括高档衬衫面料、西装面料和女装花式面料等。创意精神与实用性在不断契合,在以混纺为主打的服装市场上,亚麻和大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面料成分具有明显的天然手感,理性的科技与感性的设计融合,面料在设计师手中幻化为一件件上乘的艺术品,含有了自己的生命。精心设计的简约和艺术效果的张扬,服装的面料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和喜好。
面料在服装审美中也是最重要的情感传递的符号,纺织材料材质不同,处理工艺不同,从而形成疏密、厚薄等不同质感,显出涩滑、软硬等不同触觉,构成雅俗、浓淡等不同视觉印象。比如,经典西装面料和衬衫面料显著运用混纺纤维成分,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大程度的舒适感。新型亚麻是夏季面料不可或缺的纤维成分,克服了纯亚麻的皱面效果。2015年流行的精致触感面料更是在平纹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增加纹理结构,形成趣味表面的效果。可以想见,缺少造型的面料设计都如此有趣、精致,那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工艺、技法设计出的服装更是深受消费者追捧。
人与人之间的色彩情感因内部和外界的共同作用而不尽相同,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需要将色彩情感的影响因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使其与款式、面料巧妙结合,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特点,服装色彩运用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比例上,设计师必须按照色彩的情感处理,让色彩富有一种生命的律动美和情绪的力量感。基于这种情感因素,作者认为服装设计师要有序的按照色彩在整件服装中所占的面积比和位置,以黄金比为参考标准进行搭配。
在具体人群的服装设计中,童装的设计要求在色彩上采用高纯度、高明度的色调,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更易启发孩童对五彩世界的新奇感。而受众为老年人的服装,色彩则可以考虑运用偏中性色调和纯度偏低的色调。当然,年龄并不能完全限定色彩,只要讲究配色法度,相同的色彩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
消费者对所选服装的隐形情感因素可以通过服装外在的表现形式——款式来转化为显性因素,使其在视觉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不同的人群有其不同的着装风格,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款式时首先要遵循服装款式构成的法则:在客户体态与服装形态之间,按照单纯齐一、调和对比的法则,既调和又对比,既多样又统一,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展开,设计出能满足大众更深层次情感需求的服装款式。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不断了解穿着者的个性,所处的生活环境,偏爱的服装种类,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服装设计的起始方向。
面料、款式、色彩是构成服装的三要素,而每一次掀起服装改革浪潮的都是面料,情感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服装面料。通过服装设计师巧妙的设计、创作,将服装的造型、款式与面料的风格、特性相结合,一款款风姿绰约的服装才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纺织面料在经过多元化不同程度的材料形态的挖掘和制作手段多维性的探索后,与服装的色彩、款式设计相结合,演变为具有丰富艺术情感的服装面料,在服装设计的二次创作中更成为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延伸的一种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美感作为一种高级精神享受已经在不断影响普通大众的衣食住行,现代人无论对自身外形还是所消费的物品都着重强调“第一视觉”感受,特别是对于身处时尚行业中的服装设计师,对目标客户的情感和美感变化要尤为关注。服装设计中情感交流是双向性的,“服装设计师——服装消费者”是一种高级别信息交互传递的过程,服装借助人这个载体,使之具有某种“意识化”的特质;同样,人借助服装这个载体,可以把某些隐藏的情感以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最终使终端客户在服装设计师的情感化设计的过程中,享受不同服装带来的别样心情。
[1]诺曼(美).《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鲍礼媛,潘苗.情感化设计在服装中的体现.《山东纺织科技》,2011(07).
[3]陈韶强.谈情感因素对服装设计的影响.《大众文艺》,2011(1).
[4]康辉.浅谈纺织面料特性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1).
[5]肖劲蓉.服装品牌中情感因素的解析与构建.《纺织学报》,2012(10).
[6]涂林.色彩情感与服装设计.《职教论坛》,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