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梅
(贵州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贵州 贵阳 550000)
李叔同的音乐与绘画分析
梁静梅
(贵州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贵州 贵阳 550000)
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晚年皈依佛教,即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研究李叔同留下的大量音乐作品与绘画作品,充分认识到其在音乐和绘画领域的贡献,对目前我国音乐与绘画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
李叔同;音乐;绘画;教育功能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人们尊称其为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一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造诣,并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皈依佛教后,精研律学,普渡众生出苦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一)李叔同的音乐成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提起这首《送别》,想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它那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能与心灵产生共鸣的歌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很多人未必知道这是李叔同根据约翰·奥德威作曲的《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自行填词创作的,并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李叔同在学习接受西方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将其引入国内,如根据欧洲音乐的优美曲调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将自己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外来音乐相结合,并得到广泛传唱,起到了传播新式歌曲的启蒙作用。李叔同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融入学堂乐歌,他曾经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李叔同认为,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感情的培养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因此,他更注重音乐的教化功能,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二)李叔同音乐中所蕴涵的民族情感。李叔同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极好的经、史、诗、学功底。小时候接受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使他一直怀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也使得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集中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充分体现出了他心系国家、关心民族的大爱情怀。在他的歌曲填词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诗词手法,作品易于理解、情感鲜明,其中尤以《送别》为最,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歌词形式,诠释了作者对于离别的心理感受。此外,他创作的《祖国歌》、《大中华》、《春游》、《西湖》等歌曲,都有自强不息、爱我中华情感的体现。如写于1912年民国初创时期的《大中华》:“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亦有《祖国歌》中“上下数千年,一脉沿,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的豪壮。这些都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首先,李叔同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养,并为之奋斗一生。他想通过音乐影响人们的心灵,从而引发他们对于国家民族的关注,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崛起作出贡献。这也是其创作大量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李叔同主张在音乐教育中,要先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然后才可对其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只有这样,学生方可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才有可能做到“德艺双馨”。最后,他有同孔子相似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始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切实促进学生进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一)李叔同的绘画成就。李叔同是将西洋画的特点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开创了许多中国绘画风格的先河。如中国油画、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等等。同时,他还留下了大量研究西洋绘画的著作,为我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李叔同的绘画作品是比较多的,然而遗憾的是其作品几乎全部散失。至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只剩《裸女》、《素描女像》、《白描佛像》等几件,只得从中一窥其绘画水平之全貌。《裸女》中一位妇女半裸,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眼睛微闭。这是其油画的代表作,他的油画风格近于印象派。李叔同的同事、艺术家姜丹书评价其绘画为:“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素描女像》应是木炭画,从中可见李叔同高超的素描技法,画面中的女性一头长发,眼帘微启,似有所思。展示了作者近乎天才的艺术才能。姜丹书对李叔同晚年画佛曾有如此评价:“晚年画佛像甚佳。余曾见一幅于王式园居士处。笔力道劲,傅色祝着,所作绝少。”而《白描佛像》则具体表现了作者运用中国传统书画笔法的功力。
(二)李叔同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
1.促进了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李叔同在学习和运用西洋画的过程中,对其类别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划分,有利于当时人们更好地认识西洋画。此外他还对学习西洋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美,对所有的自然物都可以进行模写,至于模写的美恶则是建立在模写技巧的高低上的,与自然物的本身美恶没有关系,并进一步对绘画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故作画者首重视力,辨别宜精细。”李叔同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西洋美术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将西洋美术全方位地呈现在中国美术家面前,使中国美术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美术。
2.区分美术与工艺。我国的美术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将美术和工艺混为一谈的。对此,李叔同进行了区分,他认为,美术与工艺之间的差别在于美术是以工艺为基础的,需要基本的工艺知识作为美术创作的依托,但同时美术又更多地融入了情感,强调精神层面的美感,因此与工艺偏重实技的特点是有区别的。李叔同对于美术和工艺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这对于深化当时人们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从新的角度认识并研究绘画。李叔同在《图画修得法》中对我国绘画的发展作了简单概括,认为绘画并不是独立发展的,其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一定联系。因此,李叔同强调认识绘画不能仅仅局限于其专业的一面,还应从更多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李叔同结合自身对于绘画的渊博学识,对绘画的多方面认识作了详尽的探讨。如针对绘画与语言、智育、德育、体育的关系展开了极为详尽的论述,提倡从多科学的角度认识研究绘画,是李叔同对于我国的绘画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4.深入剖析多种画法。李叔同首先对中西绘画的区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西人之画,以照像片为蓝本,专求形似。中国画以作字为先河,但取神似,而兼言笔法。尝见宋画真迹,无不精妙绝伦。置之西人美术馆,亦应居上乘之列。”认为中西画法之区别在于“神似”和“形似”的不同。然后
对画法类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十二种:随意画、临画、写生画、速写画、记忆画、默写画、图案画、自由画、补笔画、订正画、透写画、改作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此十二种画法的特点进行了一一说明。对多种画法进行深入剖析,也是李叔同在绘画领域的杰出贡献之一。
李叔同一生在音乐绘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通过对其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可以看到他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为近代音乐的教育起到了启蒙作用;同时他的绘画水平及贡献也都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他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和所作出的贡献都使其不愧于“弘一大师”的称号。
[1]李鸿梁.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J].武汉文史资料.2007(10).
[2]杨和平.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生成基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3]郑均宜.李叔同的油画艺术[J].检察风云.2009(10).
[4]丰子恺.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J].全国新书目.2007(14).
梁静梅,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专业教学及音乐理论教学。
J20-05
A
1007-0125(2015)01-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