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完全手册

2015-03-12 02:22
中国收藏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孟小冬吴昌硕

苏富比:拍卖私洽皆精彩

苏富比(北京)将于11月27日至30日于国贸三期国贸大酒店举行“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及私人洽购展”。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将再次推出当代水墨专题,连同现代及当代艺术,为藏家呈现完整的中国艺术面貌;苏富比将同时呈献三个私人洽购展预览,包括“苏富比钻石”、“S.J.PHILLIPS LTD.皇室及贵族收藏重要瑰丽古董珠宝及二十世纪早期珠宝”,以及“KOOPMAN RARE ART精美古董银器”。

即将于11月30日举槌的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分为三大板块。“经典现代艺术”汇聚了赵无极、王怀庆、罗中立等名家杰作,多出自重要私人珍藏,精彩纷呈;“当代艺术”板块则有周春芽、曾梵志、刘韡等不落窠臼的代表之作;“当代水墨艺术”则将全面呈现中国艺术的丰富面貌,囊括刘国松、徐累、李津等先锋当代水墨作品。

私人洽购展更是精彩纷呈,其中“苏富比钻石”将呈现一系列华彩闪烁的钻石首饰,每一件“苏富比钻石”首饰均为完美经典,各自散发着独特迷人的风采。

此次苏富比将在北京与伦敦著名古董珠宝商S. J. Phillips Ltd.合作办展览,为藏家呈现一批皇室及贵族收藏重要瑰丽古董珠宝及20世纪早期珠宝。S. J. Phillips Ltd.创始于1869年,是伦敦著名的邦德街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珠宝商。

著名英国古董银器商Koopman Rare Art将首次联合苏富比举行展 身北京。Koopman Rare Art的各地重要银器收藏,备受皇室以至于全球各大博物馆和鉴藏家的追捧,在收藏界享誉60年。

匡时:瓷器杂项值得关注

北京匡时2014年秋拍精彩纷呈,其中瓷玉工艺品专场甄选明清瓷器玉器杂项200余件,种类丰富,不乏精美鲜见之佳器。

本专场甄选明清瓷器100余件,全场青花、彩瓷、色釉瓷争奇斗艳。多件粉彩瓷器各展其芳,其中,清乾隆青花粉彩福寿缠枝花卉纹盆奁成对颇为难得,此类花盆为清宫日常陈设典型之器,装饰风格富丽华贵,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青花粉彩的最高工艺水平。另一件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宝相花纹莲子壶乃清宫御用饮茶之器,粉彩纹饰外的描金轮廓线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为御用茶壶之典范。

群瓷斗艳之中单色釉瓷器独具一丝清雅,本场中一对清雍正粉青釉刻莲纹碗即是其中代表作。此对碗源自何东爵士家族基金会旧藏。另有一件清雍正仿汝釉弦纹尊则更显雍正单色釉瓷器之雄浑气势。清乾隆青花矾红描金云龙纹绶带耳葫芦瓶、清雍正粉青釉小口尊、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花卉纹僧帽壶等精巧玲珑之物不胜枚举。

此外,玉器、铜器、木器部分精心挑选各类杂项类拍品120件左右,囊括宫廷珍玩以及文房雅器。其中,一件清乾隆白玉雕双凤耳狮钮山水纹瓶为难得一见的乾隆时期玉器。同台竞技的清代铜鬲式炉,底款为方篆体,铸后修磨而成,20字篆书款实为难得的珍品,市场罕见。

保利:傅抱石佳作惹眼

2014年是傅抱石先生诞辰110周年,为表示对大师的怀念与敬仰,北京保利将在秋拍中推出傅抱石作品专场,现已征集到近30件傅抱石所绘佳作精品,题材丰富多样,鲜明体现着画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熟画风。11月中旬,北京保利拍卖还将举办“三石两鸿一大千”大展,这批画作将会以“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题呈现。

20世纪60年代是傅抱石的一个创作高峰期,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主要以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为主题,这在客观上是受到当时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也是承接了中国画的创新使命,以写生推动中国画推陈出新,输入新内容。在上世纪60年代初,傅抱石率领一众画家进行了二万三千里的写生,历经十几个省,观尽众生万象。在这次长途旅行之后,他创作出一批表现新时代的作品,相较其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此次付拍的《遵义春咏》显然即为政治色彩浓郁的红色作品,带有一个特殊年代的印记;笔墨上而言,延续了“抱石皴”的特点,但少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刚猛、激荡,多了一份沉稳与克制,这与傅抱石当时的观点相符:“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图》则是创作于1943年(癸未)的佳构,是傅抱石第一次以龚贤诗入画。人物取简笔铁线描,寥寥数笔,神形俱备,山石用方折遒健之笔钩皴,迅而劲,苍而毛,然后敷墨、染色。这种方法抱石先生在1942年到1944年间较多使用。应该指出的是,作者的山水画技法,一直处于探索变化之中,由于描绘对象、环境、心境与追求目标的差异,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段,造就不同的境界。所以,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所谓“抱石皴”,这是鉴者必须注意的。

《入眼荒寒一洒然》是傅抱石上世纪40年代初期一个非常特殊的“过渡时期”面貌作品,叶宗镐专为此画撰写长文,对此类作品评价极高:“非常罕见的,也是最为难得的,最为珍贵的。”据画家家属目见此画的原样装裱及签条题写方式,认为这幅《入眼荒寒一洒然》乃1942年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的“石涛组画”之一。

此外,《风雨归舟》、《蜀山图》、《策杖携琴图》、《泛舟图》、《王维诗意图》、《松涧飞泉》等作品都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傅抱石专场外,保利本次秋拍将再次推出Speelman专场。A&J; Speelman为英国最著名的古董商之一,享誉全球古董收藏界与拍卖市场。现今的经营者Jules Speelman先生于1964年加入了其父Alfred Speelman先生的生意,并于上世纪70年代全面接管并扩充了家族事业。作为Speelman家族200余年古董生意的继承者,Jules Speelman先生不仅将家族艺术馆移至伦敦市中心最位昂贵的Mayfair区,使其成为该区除了奢华名店外的标志性艺术机构,他更承袭了父亲对东方艺术的热爱,艺术藏品囊括中国古董各个门类,及喜马拉雅、印度、东南亚等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

继2011年与Speelman先生成功合作了重要犀角与象牙雕刻的展览及拍卖后,北京保利将于本次秋拍再度与其联合推出专场拍卖。此次的专拍将呈现精美掐丝珐琅器、金铜佛造像、历代雕漆器等门类的中国古董30件,而这些门类也是其收藏品中最为业界与学者青睐及赞誉的部分,以往历次在市场现身均引起各方关注,引发竞买热潮。

其中,一尊清康熙铜胎掐丝珐琅西洋人物甚为珍罕,连座通高达42厘米,人物面目、服饰造型类似欧洲贵族,抑或取材于当时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其工艺精湛华美,为典型康熙时期掐丝珐琅造器风格。查阅世界各地公私收藏,仅见二尊与之类似的藏品。另有一件清中期铜胎掐丝珐琅吹笛童子骑牛像,题材少见,做工上乘。漆器部分,一件清乾隆剔彩春寿大捧盒彩漆厚重艳丽,刀工精妙,诚为乾隆御用漆器上品。一同付拍的清康熙紫檀硬木嵌百宝“大宝箴”柜式大屏当为清廷御用之宝。

银座:“冬皇”故物再续传奇

京剧艺术大师余叔岩惟一的女弟子、曾风靡一时的的老生红角、梅兰芳的红颜知己、杜月笙的最爱——被誉为“梨园冬皇”的民国著名京剧女演员孟小冬堪称一代奇女子。她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与戏曲之间的不解之缘,历尽繁华与孤独,也充满悲情与浪漫。而即将于北京银座本年度秋拍中登场的“冬皇故物”专场则将为我们还原“一代冬皇”传奇的一生。

此批“冬皇故物”涉及文化、艺术、戏曲等方面,是研究孟小冬、杜月笙等民国风云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该专场囊括了伴随孟小冬大半生的一批珍贵名家书画、原版录音带、首饰、家书、生活用品、老照片等50余件珍贵物品。

遗物中有溥儒先生在香港亲赠孟小冬的《观音像》,画面朴素简洁,笔意连贯流畅,墨色浓淡相宜,造型精准生动,为溥儒先生的用心之作,而后经孟小冬带回台湾一直悬于自家客厅;梅兰芳、余叔岩所绘折扇《梅花》,原为《谈余叔岩》的作者、资深京剧票友孙养农藏,后因感念孟小冬在港期间的关照,同时又得知此物对她的特殊意义,最终赠送孟小冬;杜月笙与孟小冬定情之物——一枚重达17克拉的“祖母绿戒指”,是杜月笙惟一赠与孟小冬的珠宝首饰;《郝寿臣脸谱集》系解放后周恩来总理委托《大公报》社长费彝民赠与孟小冬的珍贵物品……每一件“故物”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故事。如今现身拍场,无疑是睹物思人,让我们一起去追溯“一代冬皇”孟小冬的往昔岁月。

据了解,孟小冬,年少成名,12岁首次登台于无锡,14岁便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名角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场献艺,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18妙龄为谋求更高的艺术发展和追求,北上深造,花信之年即称皇艺坛,后几经周折终拜余叔岩做关门弟子,成为余派惟一的女弟子。在余派弟子中,孟小冬堪称为得其真传者,她程门执辔,苦修5年,以惊人的毅力和虔诚的态度继承了余派的衣钵,身肩重责,将余派曲艺传播到大江南北。1947年,孟小冬于上海的中国大戏院举办告别舞台义演,被菊坛盛赞为“广陵绝响”,结束了粉墨生涯的她由绚烂归于平淡,逐渐淡出了戏迷的视线。此后她坚持在香港课徒传艺,晚年移居台北仍坚持传授余派曲艺而直至1977年去世。一代“冬皇”以高尚的艺德,受到京剧界广大同行的尊崇。孟小冬取得的成就,为京剧女演员在戏曲舞台上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倾动众生的同时也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孟小冬的艺术生涯贯穿了民国风云际会和京剧黄金发展期,观其一生可知其所处之世。

此外,孟小冬基金会也于日前将世所罕见的孟小冬生前私人录制的珍贵原版录音带的数字资料赠与中国戏曲学院,以望填补戏曲历史、学术等领域的空白。与此同时,银座国际也将联合孟小冬基金会、北京京剧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于11月13日在梅兰芳大剧院共同呈献“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暨‘冬皇故物专题展览”。

荣宝:诗文稿墨迹解读王铎

这件明代书法大家王铎诗文稿册页可谓书法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并重。

论其书法艺术价值,这批以行书为书体的诗文稿出入于“二王”间,笔画沉雄亦不乏灵动;论其史料研究价值,诗中多有涉及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等事件,是直击明末清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论其精神内涵解读,所谓“诗以言志”,诗文中常见王铎在国家动乱垂危之际的焦虑与愤懑,以及降清之后内心的痛苦与纠结,让读者在“贰臣”的阴影之外,读到一个生活在特殊历史转折年代的全面的、内心丰富细腻的王铎,从而理解他的痛苦、无奈甚至救赎。

自王铎诗文稿册页入库后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荣宝对诗文稿做了仔细研究和解读,以此让大家对它的内容和价值有深刻认识。同时荣宝还延请了国内研究王铎的专家对这批诗文稿进行研究解读,又在《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老师的“松竹草堂”举行了“王铎书法的考鉴与研究—王铎佳书赏鉴消夏会”,韩玉涛、刘正成、高文龙、张以国等研究王铎的大家们品读王铎的墨迹,对这批诗文稿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副主编高文龙老师历时大半年时间,对“诗文稿墨迹一”部分进行了详细释文,并撰写了研究文章;同时,高文龙老师又对《兵部尚书豫石吕公墓志铭》作了释文和解读;“诗文稿墨迹二”部分,荣宝沿用这部分诗稿首次出现在拍卖会上时,北京文博学院黄君教授撰写的《珍贵的王铎晚年诗稿真迹》一文,以此来了解这批诗文稿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对于这批珍贵的王铎诗文稿,荣宝也将诗文内容和研究成果汇集成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组织审稿后出版。同时,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收藏,荣宝根据诗文稿的内容以及完整性,将这批诗文稿分为19个标的进行拍卖。其中,“诗文稿墨迹一”部分拆分成16个标的;“诗文稿墨迹二”部分共60页,为一个完整标的。除这些诗稿外,另有《兵部尚书豫石吕公墓志铭》一篇,王铎之子王无党自书诗一册。

西泠拍卖十周年 :孤本古籍“王者归来”

一部旧藏于日本安田文库的北宋浙刊单刻经《妙法莲华经入注七卷》是本次西泠秋拍的重量级拍品。

不久前,西泠印社专门为此经卷举办了“天水遗珍——宋刻《妙法莲华经入注》、宋拓《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参问变相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图书馆研究员李致忠、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先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景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思仁(J.S.Edgren)等多位古籍界资深专家经研究后一致认为,从撰序年代、施财刊记、避讳字、刻工名、刊刻字体、纸张等多种角度综合判断,这部刊刻于浙江的《妙法莲华经入注》实是北宋末期刻本。而在此之前,这部书一直被视作南宋刻本。与会专家表示,这部《妙法莲华经入注》重新认定为北宋刻本,对南北宋之交的版本鉴定,将产生重要而深广的影响。

《妙法莲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此次西泠秋拍中的这部《妙法莲华经入注》是将经文和注解合刻的第一个版本,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宋版《妙法莲华经》,原装十厚册足本,初刻初印。书中所用的颜体字极为精美传神,在存世宋版中非常罕见。此书为海内外孤本,见于傅增湘、长泽规矩也、阿部隆一等著名版本学家的重要著述,流传有绪;曾经日本顶级财阀收藏,并由日本书志学会在宋本特展上展出,堪为日藏宋版书中的精品。

此外,研讨会还针对另一件宋代孤本——日本佐伯文库旧藏宋拓画帖《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参问变相经》展开了讨论。此本是现存最早的、惟一的宋拓连环画帖,也是现存最早的善财童子连环版画和现存最早的浓淡相间拓实物。它的出现不仅在版画、拓本、佛经、美术、风俗等领域填补了诸多文物艺术研究的空白,而且还关联了宋代的绘画创作、佛教信仰、儒释交流研究,并具有海外交流方面的意义。

近年来,红色题材绘画作品是收藏界追捧的对象。红色题材经久不衰,其中民间收藏的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的名家作品,甚至填补了国家收藏的不足,为公众所关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西泠印社本年度秋拍将推出“静风堂藏红色题材新中国绘画”专题,囊括了数位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理事及社员的艺术家作品,一齐展现出如火如荼的红色年代以及中国绘画从文化观念到笔墨语言的重大改变。

在解放之初,年画、版画、连环画、漫画的创作展现出繁荣的景象。水墨人物画正是在这些画种的影响下得以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连环画人物形象描绘上更加注意人物性格的表现,在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形式风格也多样化起来。除了叶浅予、贺友直等老一代连环画家,亦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新生力量,程十发即为其中翘楚。其作品以人物见长,色彩鲜活,造型生动,笔墨风格既有传统意味,又适应了社会对新的美学旨趣的向往。

为了探索传统笔墨与新中国真山真水的结合,自上世纪50年代初,各地美术家协会开始组织艺术家写生,遵循现实主义道路和真山真水对话,用写生的方式表达新的生活、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革命家们曾经战斗、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纷纷进入了山水画家的视野。

从韶山、井冈山,到遵义、延安,艺术家们去革命圣地体验生活,体悟革命的过程,为新时期山水画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程十发《南湖红船》(1970年作)、唐云《韶山》(1975年作)、陈佩秋《南湖烟雨楼》、唐云《南湖图》(1971年作)、朱屺瞻《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1961年作)均是以革命圣地为题材的佳作。

朵云轩:缶翁大千佳构争辉

近代以诗、书、画、印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当首推吴昌硕。吴昌硕的艺术以金石书法为根基,其书法诸体皆精,个性鲜明,最负盛名者首推石鼓文,此外兼精楷行隶草诸体,尤其是吴氏的行草书,信手挥洒,纵横排奡,如龙蛇竞走,毫无修饰之气。艺术品市场对吴昌硕行书的关注甚至超过篆书,概因行草书更见其真性情之故。

此次朵云轩秋拍征集到吴昌硕行书《为石墨书自作诗稿》手卷一件,足以代表吴氏行书的典型面目,堪称其平生力作。透过该件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不少信息:涉及吴昌硕的生活状态,其书法所宗的范本,平生交游,吴昌硕和其妻弟施石墨的关系,吴昌硕中晚期书法之面貌等诸方面。

此手卷落款署年为庚子年(1900年),吴昌硕时年56岁,卷中共录吴氏自作诗九首,分别为:今我不平、煮石、清肃、赠陈同叔先生时升、安东即目、别安东、登金山绝顶、画荷、画菊。内容涉及平生际遇、友好交往、游历、题画等吴氏生活的各个方面。诗言志,这些或沉郁顿挫或轻快飞扬的诗句,无一不是出自作者的内心世界。虽然吴昌硕在诗文上的成就为其金石书画的盛名所掩,但事实上,吴昌硕一生爱诗,从其青少年时代学诗开始,至老没有一日离开过诗。其对诗的挚爱及所花功夫绝不亚于其他艺术品类,也甚为自矜。他在一首赠施夫人的诗中甚至自称:“平生数长物,夫婿是诗人。”可见他对诗的钟爱甚至超过了其书、画、印,其书画篆刻或许有些应酬,而其诗作绝无应酬之作。

吴昌硕爱诗,自有渊源,除了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世界以外,也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吴家是安吉书香门第,吴昌硕的父亲、祖父辈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擅长诗文,且都有个人诗集面世。至于其十二世祖吴维岳,更是明代的诗坛大家,著名的“嘉靖广五子”之一。

吴昌硕一生做了多少诗,至今无人能精确统计。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光浙江博物馆所藏手稿就有2000余首,这还不包括其他流传在外的诗作,仅题画诗就有800多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他对妻子施酒所说的“夫婿是诗人”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夫子自道!

此卷上款“石墨”是吴昌硕妻子施酒之弟施为,施为字振甫,号石墨,心性孤傲,工诗,幽愁以屈原自况,其诗风与吴昌硕诗风相近,善书古籕文,兼工篆刻,得秦汉印意。施为能诗善书,但却没能博得功名,只能终身为私塾和下层幕僚。相同的爱好,类似的命运,使吴昌硕和施为这两个以姻亲关系相称的年轻人结为挚友,由于这个手卷是应施为之请所书,作为姐夫的吴昌硕当然要在妻弟面前彰显一下自己的才情。所以无论是诗作还是书法水准都是代表其时最高水准的,书写时充满激情,尤其是《今我不平》等诗纯属私密性的情绪发泄之作,更是写得郁勃飞动,苍劲高古、韵味无穷,可谓是为知音而作。

吴昌硕的行书主要取法王铎,但笔力更为强健,显然是吴氏的金石功力所致,此卷书法行草兼夹,落笔如风驰电转,略无凝滞,写到竖划则纵笔直下,大有刻印冲刀所向披靡之势,全卷首尾呼应,行气疏密参差,结体大开大合,节奏强烈,观之如同听交响乐般荡气回肠,吴昌硕虽生长于江南,但书风却是南人北相,一股燕赵侠客般的豪气在笔端激荡萦回。此卷由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题签,文曰“缶庐师手写诗稿长卷,王贤谨签。”足见王先生对恩师的尊崇之情。

而今我们仍可看到一些写有“石墨”上款的吴昌硕传世画作,如浙江省博物馆就藏有吴昌硕为石墨作的《钟馗》图轴,但如此手书长卷尚属仅见。在今年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之际,这件包含如此丰富信息的吴氏手迹现身朵云轩秋拍,堪称适逢其时,且看谁有缘竞得此卷宝物了。

除了吴昌硕《为石墨书自作诗稿卷》外,张大千《赵尧生乡居诗意图卷》也是本次朵云轩拍卖的重点。在近代巴蜀文坛上,赵熙绝对是个声名显赫的人物。赵熙(1867年至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世称“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一生勤学,手不释卷。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其文章骈散俱精,以散文为多。赵诗学古最精,运用最活,兼擅古体与律、绝,尤精五律。赵熙平生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却怀才不遇,索性就寄情于山水之间,一生作诗3000余首。

对于赵熙这样的蜀中名宿,作为同乡晚辈的张大千当然是深为敬重的。因此当赵老先生嘱其为自作乡居诗配画时也就欣然领命,精心创作了这件画卷。此卷作于己卯(1939年),其时的张大千正当不惑之年,在遵循石涛画风的同时,已然开始了上溯宋元,融合南北宗的大成努力。此画为横向构图,远近景层次分明,用平远法安排景物以展现恬淡清远的田园风光,切合主人乡居安然闲适的生活状态。画中那个在林中策杖徐行的老人分明就是赵熙本人了,他神态安详地信步闲行在乡间的陇亩阡陌中,享受着归隐田园的惬意,这里没有战火烽烟,没有宦海风波,有的是林木葱茏、鸟声啾啾、稻谷飘香,老人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在其时抗战正酣的烽火年代他心中保持着一份可贵的安宁淡定,这一切都被大千先生的妙笔收入画卷之中,永为留念。此画画风虽仍延续石涛,但明显已把石涛野逸苍茫的画风成功转换为大千自身明丽爽洁的面目,且看画中树石的皴笔擦法,前景中大笔横扫的远山,观者自能明了其中奥妙。这种画风的转型也正表明张大千对于追求自我画风的努力。其时的张大千已经从北京颐和园回到了故乡四川,在峨眉山上清寺设砚作画,从而摆脱了日寇的骚扰,换得了一方宁静的创作空间,画上钤有“借居上清”闲章一方,正表明创作环境。在蜀地为蜀人作画,天时地利两相宜,自然心手双畅,笔端逸气横生。

除了大千妙绘之外,此卷的另一可贵之处是融诸家墨迹于一卷之内,合诗书画三绝于一掌之中。引首有民国著名书家谢无量题的“岷峨秀气”四个大字,谢氏书作以小行书居多,如此神旺气畅的大字实为罕见。大千画后即为赵熙手书乡居图组诗,诗书俱佳,允称双绝。其后由民国著名报人、艺文杂志编辑陆丹林牵头,引得诸家竞相唱和,墨韵流衍更显文采风流。其中有叶恭绰、杨云史、徐谦、杨天骥、柳亚子、于右任、沈尹默、江庸、向宗迪、曾克耑、龙榆生等诸时贤名流,尤其是叶恭绰、于右任、沈尹默、柳亚子等人自作诗长题,及张大千手书签条,使得此卷更显珍贵。有如此众多的文人墨客为之题咏,可见赵熙其时的名望之隆和陆丹林在文坛的影响之大。

此卷融画坛巨匠张大千和“南沈北于”民国书坛两大领军人物手迹于一卷,仅此三人已堪称三绝,何况有众名流共襄盛举,更属难能。如今此卷将在朵云秋拍露面,无疑是令广大藏家兴奋的好消息,这正是”三绝兼具四美全,此卷长留天地间!”

佳士得:名包首次造访香港拍场

日前,香港佳士得携带其本年度秋拍精品相继亮相北京和上海,多件精品颇为引人眼球。

本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分不乏重磅拍品,其中,常玉作于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盆中牡丹》、刘野《谁怕L夫人?》、张晓刚《灰色背景的肖像》等都是本季拍卖的亮点。此外,中国书画和瓷器工艺品部分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拍品。

值得一说的是,佳士得将在此次秋拍上首度于亚洲地区推出手袋及配饰专场拍卖。届时,葆蝶家、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品牌的经典之作都将现身此次拍卖。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中国区除外)魏蔚表示:“亚洲艺术收藏者普遍对于顶级欧洲公司的经典皮具制品之工艺与美感青睐有加,因此,我们决定在香港推出稀有且限量的配饰拍卖,它们将会于佳士得在历山大厦的艺廊及香港会展中心的佳士得拍卖会定期举办。”

作为时尚及珠宝销售的一部分,佳士得从2004年开始出售二手名包。去年,佳士得开始通过在线拍卖出售二手名包。而这些登上拍台的名包从爱马仕限量版鳄鱼皮手包到外形犹如香奈儿五号香水瓶的香奈儿包,不一而足,价格通常从5万至45万港元不等,不过某些稀有名包的价格可能会高得多。名包收藏家们追求的通常是顶级设计师的稀有货或限量版。而在知名设计师品牌中,爱马仕和香奈儿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像路易威登和古驰这样的品牌也会出现在拍卖会上。

据了解,二手名包屡屡在拍场创造佳绩。不久前,一款爱马仕镶钻鳄鱼皮铂金包在美国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1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3.5万元)的高价。而爱马仕最贵的钻石铂金包是在2011年拍场诞生的,当时的记录为20.3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3.5万元)。近几年来,亚洲女性尤其是中国内地女性对名包的需求日渐旺盛,这也是促使佳士得在香港开始名包拍卖的根本原因。

万昌斯:呈现宫廷瑰宝

近400件拍品、“中国宫廷瑰宝专拍”和“中国玉器及艺术珍品”两个专场——万昌斯拍卖行本年度秋拍可谓精彩纷呈。据悉,本次秋拍将于11月27日在香港信德中心举行,提前3天预展。

其中,“中国宫廷瑰宝专拍”将推出约20件清代宫廷瑰宝,如清雍正白玉卧足杯一对、清乾隆白玉仿古嵌宝“御制诗”匜、清乾隆白玉雕九如御制诗花插、白玉仿古“平定合符”、白玉御制诗白梅笔筒、白玉仿古饕餮纹方觚、清18世纪白玉“双龙戏珠”双耳方瓶等等,可圈可点之处不少。

其中,清乾隆白玉仿古嵌宝“御制诗”匜尤为难得。此匜不仅刻有六字款识,更有在宫廷玉器中也并不常见的:双龙捧乾卦“纹识,反映乾隆对此匜评价极高。在众多宫廷玉器中,此匜代表了乾隆仿古玉器的最高境界。此匜流出宫廷后,辗转被美国Robert E. 及 Katharine Chew Tod 家族收藏近百年。纽约苏富比曾于2011年3月拍卖此匜,以高出估价近24倍的价格成交。此匜今秋再现拍场想必将引来更多藏家追捧。

一同付拍的白玉仿古“平定合符”选料上乘,雕工细腻精美,品相大致完整,造型绝无仅有,意义深远。

“中国玉器及艺术珍品”专场以玉器为主打,附有少量翡翠及瓷杂精品。除了常见的玉佩、玉坠、文房、器皿等外,万昌斯还将特别推出三个玉器系列——相对罕见的中古及高古玉器、生坑及带沁色的挂件与把件、精致生动的圆雕动物。(更多拍品数据及拍卖详情可浏览 www.marchance-auctioneers.com 查阅或致电+852 2868 6938垂询)

猜你喜欢
孟小冬吴昌硕
吴昌硕艺术展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回忆:孟小冬与张大千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孟小冬删戏
梨园几度冬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