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德政与嘉靖议礼之争探论

2015-03-12 14:00陈旭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2期

陈旭

摘 要:由于明孝宗是明代中期德政颇多的一位难得贤君,且其离世十余年之际距明世宗称帝为时不远,所以群臣在后面嘉靖初年的“大礼议”时的一边倒多是出于真心实意地思念明孝宗德政之情。

关键词: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杨廷和;张璁;大礼议

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时,为何出现了群臣一边倒反对明世宗的现象?把嘉靖初年的大礼议看做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是一种最流行的观点,但这不能完全解释该事件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由于明孝宗是明代中期德政颇多的一位难得贤君,且其离世十余年之际距明世宗称帝为时不远,所以群臣在后面嘉靖初年的“大礼议”时的一边倒多是出于真心实意地思念明孝宗德政之情。这绝非杨廷和等大臣对张璁等异议者有所打压所能彻底造成的。

明孝宗在大搞斋醮、滥增传奉官、好兴土木等弊政上,和其父明宪宗简直没有多少区别,史料中常有记载①。更甚者明孝宗在位的中后期还多有上朝“日晏”和章奏批答迟滞的不良记录,还不如其父勤政。明宪宗在位时几乎是无一年无一月不上朝,他只是多不在上朝数刻时间之外特召大臣面议,而非真的整日晏处深宫不见群臣及不认真批答章奏。他之所以获得宪宗的庙号,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勤政特点。但是明朝官员们对明孝宗的好感,却大大超过明宪宗。有关明孝宗一生的定评,史家给予的褒词之高可谓难以复加,这在明代中期的帝王中是很难与之媲美的。无论国史还是野史的作者,做出的评价大多趋同。就连以苛刻着称的清修《明史》都没有表示异议,在《孝宗本纪》的赞语中竟然无一句贬词,其前后明英宗、明代宗、明宪宗、明武宗皆不如之②。今人也有说明宪宗是“庸父”和暴君,而明孝宗却是“贤子”和贤君的,就是因为明孝宗的德政大大超过了他的弊政。

那么,明孝宗的德政到底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呢?细阅史料,当包括很见宽仁大度、所用大臣多正人、特召大臣颇多、多优待百官之举、善于纳谏、减免税粮较多、多太平少动乱等方面。所以,在当时和后世明孝宗都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在明孝宗驾崩后,朝野上下颇多深情感念者,而非做作之态。甚至非官居高位者也常如此。明孝宗得人心之广,不是一般的皇帝所能做到的。明孝宗德政的影响力是如此的深远,以至在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还有很多感念之人,其德政对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中朝臣造成深刻的影响就可以理解了。

明孝宗德政之多见于如下方面:

(一)孝宗的宽仁大度

明孝宗宽仁待下,气量颇大,夸赞者颇多。杨廉说:“先帝临朝十九年,其仁如天”③。万斯同说:“论者以宣、孝比诸成、康,不其然与?或犹以谓贵戚骄恣稍为盛德之累,不知帝仁心为质,用恩过多。未免邻于姑息,而迁改之速,卒亦不害其为治,则恶得以是而遂少之!④

(二)孝宗时大臣多正人

何良俊说:“徐谦斋作相,终始孝庙一朝。当时治教熙洽,可以比隆三代。盖一时正人如王端毅、马端肃、刘忠宣、倪文毅、张东白、杨文懿、张庄简、韩贯道诸人,布列六曹。戴简肃掌都察院事,章枫山、谢方石为两京祭酒。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野无遗贤⑤”。弘治时朝中虽然也有小人,但较少在朝中当道,可谓众正盈朝。

(三)孝宗特召大臣颇多

弘治晚年之政中最可圈点之处就是特召大臣之举,颇为频繁。而且其召对多不流于形式,君臣间款谈颇洽。明孝宗特召之事,嘉靖初年尚被大臣们所感念,也希望明世宗能积极效法。沈德符赞:“孝宗留心政事,优礼大臣。每赐召对,几如古之昼日三接,此本朝极盛际也”⑥!

(四)孝宗多优待百官之举

明孝宗多优礼在朝大臣,多优礼致仕居家大臣,又优待夜间饮酒归家官员。此类事情尚多,若多搜寻史料,难以尽举。明孝宗多优待百官之举,使得曾经在孝宗朝为官之人难以忘怀皇帝之恩。

(五)孝宗善于纳谏

对明孝宗之善于纳谏,赞誉者颇多。万斯同说:“孝宗时言路大开,一时骨鲠之士披露肝胆,敢于弼违,抑云盛矣!顾其时俞者十一,而咈者且十九。书云从谏弗拂,改过不吝,帝固犹有所未逮耶?然考十八年间,虽斥逐间闻,而因言拜杖者绝少,则亦度越于诸帝远矣!⑦。

(六)孝宗减免税粮特多

当明孝宗在位时,每年减免的税粮特多,民众受惠良多。万斯同说:“由英及宪,费用浸繁,度支每绌,忧时者已情见乎辞焉。孝庙仁明恭俭,休养惇宠。吏祛苛扰之文,民享乐利之泽。太和宇宙,其有明之成周欤?正德荒游,井里骚动”⑧。

(七)孝宗时太平少动乱

明孝宗在位时更加太平,比明宪宗和明武宗时稳定不少。弘治朝比成化和正德朝少大的动乱,诸如“流贼”叛乱、宗藩谋反、外族入侵之类。是由于此期对北方游牧民族蒙古等的战事很少,边疆即便偶有骚动,但一般数年就告平息。内地的流民起义之类叛乱,如流民问题,能被迅速平定。而其它土司地区的叛乱局促于一隅,很少能造成蔓延之势。

在明孝宗死后直到嘉靖前期,朝野上下思念明孝宗德政之人极多,且与其子明武宗的政治表现关系密切。在弘治朝,随着太子朱厚照的日益年长,群臣不断上疏提醒明孝宗当注意对明武宗的培养教育,以便他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明孝宗对这些建议也时加采纳。明孝宗对惟一成立的儿子朱厚照显然一直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也是比较希望他能够将来当个好皇帝的。可惜事与愿违,虽然明孝宗期待方殷,群臣也对朱厚照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并且也部分得到了施行,然而对朱厚照教育的成果却颇不能尽人意。朱厚照虽然天资聪颖,可是却日益贪玩。明孝宗出于宠爱,对其年少之时的“颇好骑射”一类嗜好也未能有效约束。由于明武宗的昏悖无道自明朝开国以来诸帝中都极为罕见,引发了正德朝政局的动荡,危机屡现。这种强烈的现实反差使得朝野上下自正德至嘉靖初年思念明孝宗德政之人极多,欲图重现明孝宗的贤明之治。

甚至在大礼议中反對杨廷和等人的张璁、杨一清、胡世宁、王廷相、李默、罗洪先等人也对明孝宗的德政不乏赞誉之情。张璁在正德十六年(1521)时曾作诗曰:“权纳慈皇莫敢分。女中尧舜古来闻。我朝家法真无比,内决从容待嗣君。”曰:“阁西厅互抑扬,将军威武后文章。顷观懿敕宗元老,风在关睢仰孝皇。⑨”杨一清有诗曰:“伤心遗诏龙沙外,注目宸容豹尾中”。又曰:“人间何日忘弘治,天下兹辰哭孝宗(五月七日,忌辰也)”⑩。胡世宁曾劝明世宗批阅章奏时,可效法孝宗。他疏言:”臣又窃闻孝宗皇帝时,毎日奏章进入先令近侍知书忠实之人看详事情缓急轻重,分别等类。凡群臣建言及部院卿寺奏覆重大事情,必进御览。其有事情重大而本长难看者,亦令指点紧关情节进览。其民本常事不须一一亲看者,另作一类。又不时于其中抽看一二,以验其精别当否。以是圣目不致多劳,而大事听断无遗。此事旧闻长老传言,如此不知的否。”

张璁一派也知晓大礼议与人心思孝宗德政的关系,但是出于对明世宗的辩护,张璁等人则在议礼时丝毫不考虑此点。张璁为首一派的反驳主要是认为明孝宗生前未尝预立朱厚熜为嗣,与汉宋之故事不同。而且兴献王又只生朱厚熜一人,为孝宗之后则不能更尽孝于亲生父母。至于报答明孝宗和慈寿太后,张璁等人主张明世宗当两宫并尊,尽其孝敬,也可以达到此目的。

注释:

①[清]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五《读弘治实录》,续修四库集部1415册,第482-483页。[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弘治中年之政》,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27页;卷五《沈禄》;卷十一《传奉官之滥》,第150页;卷二十七《僧道异恩》,第684-685页。[清]谈迁:《国榷》卷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2723页。张岱:《夜航船》卷三《明代奸臣》》,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89页。[明]韩邦奇:《苑洛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集部1269册,第660-661页。[清]万斯同:《明史》卷246《邹智等传》,续修四库史部328册,第332页。[清]弘历:《御制诗集》五集卷三十二《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文渊阁四库集部1310册,第105页。

②[清]张廷玉:《明史》卷十五《孝宗本纪》,第196页。

③[明]杨廉:《杨文恪公文集》卷四十五《奉张东白》,续修四库集部1333册,第88页。

④[清]万斯同:《明史》卷一四《孝宗本纪》,续修四库史部324册,第180页。

⑤[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史四》,四库存目子部103册,第338页。

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召对》,第25页。

⑦[清]万斯同:《明史》卷二四七《姜洪等传》,续修四库史部328册,第347页。

⑧[清]万斯同:《明史》卷95《食货志序》,续修四库史部325册,第605页。

⑨[明]张璁:《太师张文忠公集》卷三《纪时二十首》,四库存目集部77册,第215-216页。

⑩[明]王同轨:《耳谈类增》卷三十九《泰陵诸咏》,第239页。

[明]胡世宁:《胡端敏奏议》卷七《省繁文复旧规以便勤政疏》,第679-6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