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奇
摘 要:《锌皮娃娃兵》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反映的是阿富汗战争中苏联政府所极力掩饰的真相。作为纪实文学,这部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区别于以往战争纪实文学的描写方法,大量运用修辞,充分发挥作者细腻的女性心理进行细节描写,表达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旨。
关键词:《锌皮娃娃兵》;阿富汗战争;纪实文学
《锌皮娃娃兵》的作者斯·亚·阿列克谢耶维奇①以独特的角度审度历史,看待战争。她以纪实文学的方式还原阿富汗战争的真相。她命途多舛,却苦尽甘来,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对她创作生涯最掷地有声的肯定。
《锌皮娃娃兵》这部作品揭露了阿富汗战争时苏联部队的内幕,不同阶层官兵的心态和他们在阿富汗令人发指的行径。这部作品里没有主人公,每一位战争的参与者都是这部作品的主角。表明作者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定立场。
《锌皮娃娃兵》最大的创作特点就是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作者把自己看作是战争亲历者的一员。作品由作者亲赴战场后整理出来的日记摘抄和被采访者的口述组成,真实地向读者讲述阿富汗战争中俄罗斯战争参与者及其家属的感受。作者毫不遮掩地痛斥战争,热爱和平的中心主题思想。这些战争参与者或是死里逃生的前线士兵,或是从俄罗斯来到阿富汗战场后方支援的医生、护士、厨师等,更多的是俄罗斯士兵的父母和他们的妻儿。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世间的悲痛有千万种反映。”在作者收集素材时便充分印证。年轻的俄罗斯士兵在讲述时有的早已神志不清,只是记得零散的战前片段;有的也已经被这可怕的战争吓破了胆,害怕与人交流。战争的后方保障人员不会卖弄自己救死扶伤的本事,他们只是用一个个血淋淋的真相告訴作者战争的残酷。而最令作者心碎,花费作者大量心思整理再编的确是俄罗斯士兵的亲人,他们的每一句讲述都是对阿富汗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赴阿战场的亲人的追思。
《锌皮娃娃兵》这部作品与以往苏联文学的战争文学不同,作品里并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塑造赞美任何一个英雄人物。她关注的是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她关注的是战争参与者对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的衡量。作者在作品中没有指责“娃娃兵”们的行为对与错,却还原阿富汗战场的真相从而引发人类的深思。在作品中,作者不只一次的指出“娃娃兵”们为克服对战争的恐惧而吸毒,麻醉自己,成为杀人工具。这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
作品采用隐喻、暗喻等修辞手法,而作者将《锌皮娃娃兵》作为描写阿富汗战争的作品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证明。作者没有像把描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作品命名为《切尔诺贝利的祈祷》这样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隐喻的修辞手法间接表现出阿富汗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在这里,锌皮代指将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的俄罗斯士兵运回国的棺材,而娃娃兵却指的是正值风华正茂却远离家乡参与到残酷战争的俄罗斯年轻的士兵们。作者用婉转的方式却有利的揭示主题,反对“苏联时期”对阿富汗的非正义侵略。题目中“娃娃”二字,是作者以一位女性的角度,以一位母亲的心态看待远离家乡的俄罗斯年轻的士兵们。也许,当他们离开祖国的那一刻,注定了阴阳永隔,在他们母亲的心中留下孩提时纯真的模样……
作品文字朴实深刻,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揭露主体思想。作品中有大量俄罗斯俚语俗语,拉近了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与讲述人感同身受。例如,在作品中所提到的“我们会像是一群白色的乌鸦……”中“白乌鸦”在俄罗斯俗语中指的是标新立异的,亦或是与周围格格不入之人。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近似于白话的语言,没有俄语中“之乎者也”的修饰,却字字锥入人心,引人深思。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强加于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
作为女性作家的斯·亚·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作品中表现出女人的细腻,她将这部纪实文学的细节描写发挥到极致。例如在作品中作者这样记录下其中一位战争参与者的母亲对她说的话:“宣誓以后,给了他几个小时的假,我们就到公园了。我们坐在草坪上,他脱下皮靴,两只脚都磨得血淋淋的。他们刚进行过五十公里急行军,没有46码的军靴,只能发给他一双44码的……”这段文字,一是可以看出来母亲对于儿子的心疼,流露出母亲对于儿子的疼爱。二是作者不忽略任何细节还原战争参与者及其家属的当时情感。
阿富汗战争已经过去很久,和平与发展也早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战争纪实文学《锌皮娃娃兵》也在用其生动形象的隐喻,通俗易懂的语言,难以忘记的细节提醒着我们热爱和平!
注释:
①斯·亚·阿列克谢耶维奇(С.А.Алексеевич)(1948–),白俄罗斯作家,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祈祷》等。
参考文献:
[1]陈新宇.斯·阿列克西耶维奇和她的战争纪实文[J].译林,2006(2).
[2]高莾.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J].北方文学,2015(11).
[3]高莾(译).锌皮娃娃兵[M].九州出版社,2015年10月第2次印刷.
[4]田洪敏.倾听心灵的声音——斯·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