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娜
摘 要:少小离家的季羡林先生是在泉城济南度过他的童年时代,褪去寄人篱下的苦涩之外,济南的自然风光及其当时较为先进的教育和优秀的师资对其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其对自然散文的书写上,呈现出清新淡然的艺术品格。
关键词:济南;季羡林散文
6岁离家的季羡林先生因本身担负着光耀门楣的重任被济南叔父接到家中悉心培育。在小学和正谊时,在叔父严格教育下,他系统的学习了“四书五经”,并且 “大概处于一种逆反心理,我爱看的偏是这些书。中国的旧小说,包括《金瓶梅》、《西厢记》等等十几种,我都偷着看了个遍”。他的高中时代是在山大附中度过的,这所当时山东最好的公办高中不仅风景一流:“学校环境有如仙境,荷塘四布,垂柳蔽天,是念书再好不够的地方”。而这时对他的写作起步有着重要影响的有两位先生是:王昆玉和董秋芳。王昆玉先生是家学渊源深厚,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颇有心得。一篇平常的课堂习作《书后》让季羡林在高中国文课上脱颖而出,得到老师青睐,自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昆玉本人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强”在老师的影响下,季羡林对“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进行了一番研读,之后的一篇《夜课后闲步校前溪观捕蟹记》在王昆玉先生的命题下写的颇为畅达,成为全班作文压卷之作。
董秋芬先生是鲁迅的小友,他与王昆玉先生的国文教学不同,他主张的是“随意写来”让学生自己拟题而作,上面所说,王昆玉先生自己为文对桐城派的偏好,直接影响了学生季羡林的写作观念,使他一生在散文写作中主张:“惨淡经营,反对松松垮垮,反对生造词句”,十分追求稳重结构的匀称,而严谨的结构离不开有节奏感有韵律的文字,而对此一语点破“梦中人”的正是这位董秋芬先生。他主张直抒胸臆,对学生又是极端负责在作文本上细细批改,他“敏锐地发现了我作文中 的节奏,”“在作文簿每一页上端的空白处批上了“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的批语,使那时的季羡林欣喜若狂,并且“影响了我一生的写作。”
在写的能力具备之下,在丰富想象力影响与建构内心和谐渴望驱使下,写作成为他人生的一种积极的文学治疗方式,而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离开家乡之后,一直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济南的秀丽自然,则成为他移情的最好的寄托。
在这样秀丽的风景,接受了新式启蒙教育,并且对写作颇为得心应手的季羡林面对自己内心的敏感与对济南叔父家的从心底的抵触衍生出来的孤独感,自然成为最好的寄托,我们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疏离的孤独状态中,移情自然成为他构建内心和谐地一个出口。
在季老的散文中,自然有生物四时之美,动物有灵动之气。
你看,春之兰花,“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云霄,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①二月兰写得极尽绚烂,富有生命的野性与活力。
夏之荷花:水面上“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两者合一,像小船似的飘在那里。”从荷花的萌动发芽、繁花盛开到韶华已尽,荷花在季老的笔下便不单单是燕园里的“季荷”,它向我们展示的完整的自然万物历程。
秋有合欢:“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了一团团红雾。香气就是从这片绿云中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使我仿佛游泳在香海里。”②马缨花,又名合欢。秋天落叶萧瑟的时候,一抹抹在空中的红怜弱而又坚韧在空中摇曳;深秋的清冷之中,仍有“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③的夹竹桃苍郁繁茂,浓翠逼人。
自然的给予远不仅如此,在散文家的眼中,四季之中处处有美景怡情,诗情画意,灵动的生灵则是人孤独时的陪伴,心灵的依偎。童年读书纯真年代,有小兔子在屋中“两个小兔两团白絮似的偎在的大的身旁熟睡,心里仿佛得到点安慰。过了一会儿,再回到屋里来读书的时候,又可以看到它们在脚下来回地跑了,其实并没有什么气息,屋里总仿佛充满了生气与欢腾似的”④相伴;
在《清塘荷韵》中,“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山,静静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看到更幽。”我在寂静中,默默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⑤
童年的经验有着最深刻,最纯真、最丰富的人生体味,他总是把自己的目光以儿童般的赤子之心投向自己的童年时光。他的品格和文字像一目见底的清水,清澈之中能一下子照亮我们的心灵和目光,而他的散文之所以如此,是与他的童年经验分不开的。
注释:
①季羡林,《二月兰》,《季羡林散文全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季羡林,《清塘荷韵》,《季羡林散文全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③季羡林,《马缨花》,《季羡林散文全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④季羡林,《夹竹桃》,《季羡林散文全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⑤季羡林,《清塘荷韵》,《季羡林散文全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