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正、善”书写精彩会计人生

2015-03-11 05:52张学军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做假账公正真实性

张学军

“禹会诸候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南怀瑾大师说:“全世界的会计,是从大禹开始的。”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会计也随之繁荣与发展,会计工具由算盘变换成计算机;会计技术从符号标识与结绳记事演变到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方法由“单式账、流水账”演进成“复式账”;会计规范由行规与戒律上升到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成体系建制。追踪溯源,会计演进与发展的历程,也正是会计追求“真、正、善”的过程。

真:会计质量的基本保障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会计当而已矣”,这应是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规定券契如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唐宋“四柱结算法” 则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系统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

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三式簿记”,采用复式记账法,形成了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我国明末清初出现的“龙门账法”、“四脚账法”其记账原理与西式复式记账法基本相同。通过会计记账方法的演进,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信息,并从法律、法规及规范等多方面对会计真实性进行约束与限定。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并要求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可见“真”是对会计的根本要求,也是会计质量的保障。

然而会计“失真”事件层出不穷,从国内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事件到国外的麦道夫诈骗案、安然事件等,连续不断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无不是对会计根基的动摇、对经济社会秩序的挑战,引起社会与世界的极大关注与震惊。就连平时惜墨如金、很少题字的朱镕基总理也打破惯例、挥毫泼墨,分别为上海、北京两家会计学院题写“不做假账”的校训。不做假账可以说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但在社会浮躁、拜金昌盛的年代,不做假账可能变成了最高要求。邓小平也曾指出,“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保证数字的真实、准确,事关决策成败与事业兴衰。

正:会计人员的品行要求

明清时期富甲国内、名扬海外的晋商,往往把物色重诚信、敦品行、德才兼备的掌柜与账房作为开办商号的第一要务,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熏陶,从而形成晋商的诚信品德,一丝不苟的会计作风。诞生现代会计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加强调信托责任、法治和公民道德。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源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与专业判断,因此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必须首保会计人员品行的正直。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特别要求会计人员要“客观公正”,其中客观指的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物、客观事实;公正则是指公平而不偏私。客观公正体现会计人“只唯实”的客观,“不偏私”的公正。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就是遵纪守法、坚持准则,诚实守信、维护公正。

善:会计工作的价值取向

善则是会计工作的灵魂与价值取向。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作为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通过“善施善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伊藤博文首相说“计利须计天下利”,计天下利,为天下人计利,这可能就是南怀谨大师所说的“大会计”。

商业会计虽追逐利润、价值,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顾客创造价值才是企业存在的价值,也是企业获利的源泉。企业占有资源,若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在浪费资源,通过为顾户创造价值而获利正是现代市场经济所倡导的法则。而且现代企业获利后,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不断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反哺社会。企业“善行善举”能获得社会认同,还塑造了企业形象与品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以赢利为目的,侧重于社会效益、更加关注民生福利,其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控制成本,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资金,力求能以较低本、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们应“当好家、管好账、理好财”,追求真、正、善,传承和弘扬会计文化,书写精彩会计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正能量。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做假账公正真实性
迟到的公正
基于康美事件谈如何规范财务杜绝做假账
中小企业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对策
公正赔偿
广告的真实性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