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伟
摘要:合理地将公允价值引入到我国会计实务中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而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内涵本质是公允价值实务应用的关键。本文深入诠释了公允价值的内涵本质: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评价,是市场而非特定的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兼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关键词:公允价值 内涵研究
一、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知悉情况的自愿双方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
“Fair Value”中的“Fair”是“公平、公正”之意。会计学将其翻译为公允,实际上至少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公允即公平,指在经济活动中应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并确定经济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公允即公正,是指会计信息应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某一利益集团的需要;三是公允即公认,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所生成的信息能被利益相关者所认可,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多元产权主体的利益均衡。公允价值表面上是公允表述,即财务报告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但实质上公允表述离不开公允计量,而公允计量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量手段进行计量,因此,公允表述与公允计量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公允表述的内核,公允表述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和外在表现,二者均以实现相关者利益均衡为目标。
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卖出某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为转移债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FASB,2006)。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亦即在非强制或非清算性销售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交易的金额。”IASB在《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则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尽管各国对公允价值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并无实质性差异,即均强调公平、自愿交易和交易双方熟悉情况以及“持续经营”。笔者认为,公允的本意,即要符合(保护)交易各方利益,偏离公允价值必定导致一方或多方受损,它隐含着依存在社会正义与相应制度的假设。有大量市场参加者的市场价格给出最好的公允价值参照,是公允价值的良好发现机制,并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公正、公平和公开的保护。外在干预导致偏离公允价值最终可能导致交易某方拒绝接受后果,甚至致使市场失效,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准确理解公允价值的内涵应把握以下要点:第一,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第二,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与公平交易相关联的;第三,公允价值的内涵隐含着一系列假定,其前提是存在完全市场;第四,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
二、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市场而非特定的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计量。按照传统的会计学收益概念,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交易期间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对应费用之间的差额。经济学的收益概念除了包括会计收益外,还包括非收益和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较之会计收益在内容上更为真实和全面。而公允价值计量正是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还要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这种计量的时态观是跳跃的,它强调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所以,在公允价值计量理念下,在编制报告日或交易日以后的任何新计量日,企业必须根据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及时、动态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可见,公允价值在理论上反映了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的评价,即直接反映有关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有关负债所牺牲的未来经济利益的信息,因而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的认定依据是理性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易价格或市场上对资产和负债公平、自愿的交易金额,其最大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一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其确定的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以及由此达成的契约。由于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所以市场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平的或出于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当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采取其他的计量办法。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其交换性质可以是实际交易,但更多的则是假定交易和预期交易,它反映的是现有市场参与者关于一项资产未来的相关流入或一项负债未来的相关流出的假定。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一交易不是被计量资产或负债所实际进行的交易,而是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假定交易;从交易主体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应当以“市场参与者定价资产或负债时所使用的假设为基础”(FASB,2006),而不是以参与实际交易的特定买方或卖方的假设为基础。因此,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它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评价,是市场而非特定的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三、公允价值兼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质量特征
在公允价值信息的质量特征方面,最大的挑战来自可靠性。人们担心,公允价值虽然能够提供相对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但它却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地区,以及在缺少相同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市场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实际上对公允价值提出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估计、假设和判断而影响其可靠性。众所周之,会计系统不是直接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而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等,形成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信息。会计“观念总结”时,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所反映出的信息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绝对“真实”。因此,估计、假设和判断是会计所固有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可靠性。只要本着公允的原则,判断、估计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的处理结果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更何况可靠性也不等于肯定性和精确性。
据此推断,笔者认为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怀疑实际上是对市场有效性和评估技术有效性的怀疑。若市场是有效的,评估技术是可靠的,那么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没有问题。虽然在缺乏有效性的、可靠的市场价格下,公允价值充满了估计、判断,但公允价值会计下的信息可靠性仍然是有一定保证的,至少在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公允价值反映的信息还是相对可靠的。因为公允价值会计确认、计量所依据的主要是相同或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各要素和产品市场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市场价格还是比较可靠的。只有在缺乏可比价格的市场下,才充分运用各种估计和判断。当需要运用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时,以合理成本、合理可靠地估计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以及折现率也是可能的。虽然公允价值会计涉及到对一些未来交易的预测,如金融衍生产品的未实现损益。表面上看这是不可靠的,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金额巨大,如果不及时地在表内反映它们的价值变化,将会给许多外部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风险。而且有些金融产品,如美式期权是随时可以交易的,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不及时反映其价值,那么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既不相关也不可靠。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然而在此之前,这些金融机构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却仍显示着“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更何况目前许多金融产品也有许多成熟的估价技术,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B-S期权定价模型等的可靠性也都获得了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引用也日益广泛。根据它们计算出的价格也应该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对公允价值可靠性怀疑的另一个原因源自其波动性。尤其是金融工具的价格受利率、汇率和其他标的物等价格变化会忽高忽低,例如2006年12月20日某金融工具的价格为160万元,12月31日突然飙升到200万元,而2007年1月2日又回落到了160万元。为降低或转移金融风险,企业需要对金融工具及其未来风险变化情况进行仔细和持续监控,及时、客观、公允地反映其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但是如果因在年报中报告此项金融工具的价格为200万元而认为会计信息便不可靠,那么这种看法就未免太过武断。波动性是金融工具价格的基本属性,因为价格是市场参与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所作的理性预期,市场主体会因获得新的信息而不断变化其预期。所以,绝不能因此而怀疑其价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此时充分及时披露这种波动性就很有必要。
四、结语
历史成本计量是所有会计计量方法中最具有可靠性的,而更具有相关性的价值计量逐渐取代其成为会计计量的中心,则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记录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该计量属性体现了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的过渡,因而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会计界与经济学界在计量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分歧。从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运用公允价值需要两个最主要的条件:活跃市场和公平交易。因此,首先应深化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统一、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降低公允价值的获取成本,以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准则和实务中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FASB(著),Fair Value Measurements[M].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FASB(著),王世定、李海军(主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国际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