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居

2015-03-11 03:17曹红粒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2015年2期
关键词:北京展览馆酱菜严嵩

曹红粒

北京六必居相传创自明朝中叶,店内的金字大匾,据说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赵家三兄弟开的小店铺,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此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六必从工艺上又理解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匾额书写的故事

匾额的来历也有几个说法,一说当时严嵩还没做官,经常来店里买酒,伙计们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就向掌柜推荐请严嵩写匾。严嵩写了字,但是没落款。为什么呢?严嵩说,我只是个小人物,落款不落款没什么了不起。后来严嵩做了大官,这块匾,使六必居名贯京华。

还有人说,六必居的匾是严嵩当了大官之后题写的。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常派家人去买酒。掌柜想求严嵩写匾,就找严嵩夫人的使唤丫头帮忙,丫头聪明,让夫人练习“六必居”三个字。一天,严嵩看夫人练字,就顺手写了“六必居”三个字,让她当帖用。很快严嵩的手书传到了掌柜的手里,不久一块黑底金字大匾便悬挂在六必居的门楣上,匾额自然没有落款。

不管匾额是不是严嵩题的,六必居在明清时期生意便十分兴隆,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宾客盈门,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餐桌上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

历经劫难的老匾

六必居牌匾挂上之后,也几经磨难。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义和团火烧了卖洋货的商铺,殃及六必居。大火熄灭以后,六必居老板站在废墟上长时间地发呆,那块严嵩题的匾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这下再也没有了。正在仰天长叹之际,只见一个伙计抱着一块匾走了过来。

原来,伙计冒着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把大匾抢救出来,老板一见牌匾喜极而泣,他振臂大呼:“匾在生意就在!”

“文革”期间,这块匾再次遭到劫难。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把这牌匾从铺门脸上拉下来,摔在地上,又用斧头劈,最后劈不动,只好把这块匾当成“四旧”送进了北京展览馆。

日本腌菜协会明确地承认日本的酱菜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据说日本就有酱菜的店铺,上面挂着“六必居”的牌子。在日本,有“站在东海岸看到六必居”的说法。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他要求近距离观看六必居,周总理指示务必把六必居的牌匾从北京展览馆取回,立即修复挂起来。这样,这块匾才又重新悬挂于六必居的店堂之内了。

百年老店,从古到今,历经时光的洗礼,走过沧桑的岁月,现在融入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它的存在让我们的日子更有滋有味,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文化的内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京展览馆酱菜严嵩
酱菜所含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习近平等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展览
买酱菜,要比还要算
严嵩原本是愤青
扬州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与控制
明代权臣严嵩父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