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宝鸡是文化重镇,又是地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看了石鼓文化园和宝鸡青铜博物院,吴老师又慕名来到了位于宝鸡郊外秦岭山区的号称“三秦第一雄关”的大散关。
大散关名称的由来,和古代的“散国”有关。西周开国功臣散宜生曾与姜尚(姜子牙)等营救被商纣王囚禁的西周文王,又辅佐周武王灭商,散宜生后来被西周封为散国国君,他的封地即现在的宝鸡一带。上期提到的国宝青铜器散氏盘,其铭文说的就是和散国君主散氏的封地有关的事情。大散关位于散国的北边,所以散关的意思就是散国的关隘(另一说,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
大散关巍然屹立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依山势而建,扼南北交通咽喉,出可以攻,退可以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源头,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由此通过,是贯穿我国西南、西北交通的要道。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国曹操西征张鲁,宋朝名将吴玠、吴璘率数千宋军击败南侵的十万金兵,这些著名的战事都曾经发生在此。这里也是古今文人墨客流连之地。曹操曾经留下《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
景区入口古色古香的门楼上“古大散关”四个大字写于1936年,是“中国公路泰斗”赵祖康所书。进入景区,陆游塑像的背后,毛泽东、启功、沈鹏等人书写的陆游诗词书法作品镌刻在墙上。拾阶而上到达景区纪念馆,上有集柳公权书的“道德真源”四个大字和今人所书“天下雄关”匾额。相传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晚年骑青牛西去,在这里遇到了大散关关令尹喜。在尹喜的再三邀请下,写出了著名的《道德经》。馆内有一尊巨大的老子骑青牛塑像,还藏有西周“散氏盘”复制品,原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穿过聚仙亭,小道蜿蜒向前,路越来越险,路边的战壕隐约可见,据介绍,当年解放大西北时,彭德怀率领的解放军曾在此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激战。再往上走不到十分钟,就已到达烽火台。站在上面,举目四望,只见崇山峻岭郁郁葱葱,川陕公路蜿蜒而去,曲折流淌的清姜河十分壮观,似乎可感受到古代战场上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的震撼人心的气势。过烽火台,主体建筑敌楼上有郭沫若书写的“大散关”三个行草大字,古朴凝重,浑厚遒劲。两旁悬挂有对联“三秦散关雄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敌楼左侧立有石碑,上书“古大散关”四字。再往前走,赫然写着“陈仓故道”四个大字,据说这里就是当年韩信带领汉军从汉中走陈仓小道的必经之地。韩信正是利用这里的“地利”因素,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汉朝”。沿着敌楼旁的小道攀登而上,地势越来越险峻,攀登至最高处海拔高度1021米的关上向远处望去,群山逶迤,山峰连绵不绝,铁路、公路穿山越岭在脚下蜿蜒而过,古代征战的场面如在眼前,不由让人想起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
(吴勇,江苏省书协理事,江苏省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协副主席,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书法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