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该书由明代官员陶承学根据“按行吴中”所得的一部韵书改编而成,成书于嘉靖辛酉年间。该书改编时的原则主要是“扬榷异同,芟繁剔冗”,因而确定其改编的蓝本就尤为重要。根据研究比较,《并音连声字学集要》的编撰蓝本应为《并音连声韵学集成》。
关键词: 《并音连声字学集要》 明代韵书 编撰蓝本
明代的韵书大多承袭前人的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1](下文简称《集要》或《字学集要》)亦然。既然有承袭,就有蓝本。关于《集要》的编撰蓝本,耿振生首先提出应为明代章黼的《并音连声韵学集成》[2](下文简称《集成》或《韵学集成》)[3],其后许煜青[4]、卢一飞[5]、王进安[6]、荣菊[7]等也持相同观点,主要理由是《集要》的韵书框架与《集成》比较接近、《集要》的韵图用字与《集韵》小韵首字大量重合。现对这个问题再作补充探讨。
一、《集要》韵部代表字
根据观察比较,《字学集要》韵分22部,这一点不仅与《韵学集成》相同,而且与明代影响最大的官修韵书《洪武正韵》[8](下文或简称《正韵》)相同。三部韵书之间的关系是否同样密切?换言之,《洪武正韵》和《韵学集成》是否都是《字学集要》的蓝本,还是关系各有亲疏远近?我们作简单比较。(三书22部的名称见上表。)
从上表可以发现,《字学集要》有个与其他两书都不同的特点,它的韵部名称刻意追求四声相承的纽四声形式,即每一组四声相承的韵目首字声母相同。它的22个韵部与其他二书的异同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1.三书韵部名称都相同。第2、4、5、8、9、11、12、14、17、19、20、22这12个韵部的名称,三书都表现为四声相承的形式。
2.《字学集要》韵部名称独不同。第1、3、13、15、16、18、21这7个韵部,《韵学集成》与《洪武正韵》名称相同,《字学集要》独与它们不同。
其中,第1、3、18、21韵部,可以明显看出《集要》的韵部名称首字与《正韵》、《集成》都相同,但改易了《正韵》、《集成》四声韵目中的上声、去声或入声字,达到声韵相同、四声相承的目的。如将“东董送屋”改为“东董冻笃”,以使四声皆为端母;将“齐荠霁”改为“齐荠哜”,以使三声皆为从母;将“庚梗敬陌”改为“庚梗更格”,以使四声皆为见母;将“覃感勘合”改为“覃禫沓”,以使四声皆为透母。
而第13、15、16韵部,则连所有韵部名称首字都改了。这一改动似乎难以理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三个韵部的名称都变成了见母字。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联想当世韵图“始见终日”——喜用见母字作声类之始排列韵图或韵字——的流行风尚,猜测《集要》可能是追随流行趋势,索性改韵部代表字皆为见母字,以见母小韵为韵部之首统领其他小韵。
3.三书韵部名称都不同。从韵部名称看,《正韵》与《集成》对《集要》影响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第6、7、10韵部。
第10韵部,三书名称都不同,但《韵学集成》与《洪武正韵》仅平声韵部名称不同,其他三声的名称都相同,而《字学集要》却偏偏仅平声借《韵学集成》的名称“山”,其他三声则依“山”的声韵而承。
第6、7韵部也是三书名称都不同,但若将《韵学集成》的第6、7韵部交换位置,则又与《洪武正韵》并无二致,可见《韵学集成》并未改易韵部名称,而只是改动了韵部次序,《字学集要》与《韵学集成》韵部次序相同,名称仍按声韵相同、四声相承的原则做了改动。《集要》很可能是主要参考了《集成》的韵部排列,而后在具体名称上将“灰贿队”改为“灰贿诲”以使三声皆为晓母、将“皆解泰”改为“皆解戒”以使三声皆为见母。
由此可知,第一,《字学集要》的分部及韵部名称与《韵学集成》和《洪武正韵》有很大的关系;第二,当《韵学集成》与《洪武正韵》两书的韵部次序及名称有差异时,《字学集要》的情况往往与《韵学集成》相同或相近;第三,《字学集要》的韵部名称有自己的特色,即四声韵部代表字声韵相同。
二、《集要》反切用字
《集要》在改编成书过程中对《正韵》、《集成》都作了有价值的改动,但唯独在反切用字上无法突破前书,大多照抄不误。下表为三书齐韵三声小韵的代表字及其反切用字表。表中先列《集要》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凡《集成》、《正韵》中与《集要》同者注为“同”,异者列出该书相应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
排在表中第18-20位的《正韵》“地徒利”、“丽力霁”、“滞直例”小韵在《集成》小韵目录中已经不见,实际已经被合并到其他小韵;表中第14-17位的《正韵》、《集成》小韵在《集要》小韵目录中也已不见,实际都已被合并到其他小韵。合并情况将另文详述。
《集要》所用三声共39个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与《集成》、《正韵》的异同关系如下:
1.三书完全相同的有28处。
2.《集要》与《集成》相同而《正韵》独不同的有4处。
3.《集要》与《正韵》相同而《集成》独不同的有4处。
4.《集成》与《正韵》相同而《集要》独不同的有2处。平声第5位前两书为“妻千西”,《集要》则为“妻七夷”;平声第8位前两书为“离邻溪”,《集要》则为“离邻知”。此类改动在全书反切中时常出现,若非师心自造,则为参考其他韵书而来。这也是研究《集要》的一个重要材料。
5.三书完全不同的有1处,在去声第13,可以清楚地看出从《正韵》“寐弥计”改易小韵代表字变为《集成》“袂弥计”、再改易反切下字变为《集要》“袂弥蔽”的轨迹。
三书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用字大体相同,仅有小异,充分表现了三书之间密切的关系。而《集要》去声第13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用字的情况,可以看出《集成》更可能是《集要》编撰蓝本的信息。当然这类信息在韵书全本中体现得更多,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三、结语
从韵书框架、韵部名称、小韵代表字及其反切用字看,《字学集要》与《洪武正韵》、《韵学集成》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与《韵学集成》的关系最接近,有理由相信《字学集要》的编撰蓝本就是《韵学集成》。实际上,《集要》对《集成》在分韵、小韵排序及反切三方面都有承袭,同时又有改造,所以内部复杂,对判断声、韵类有很大影响,也是研究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关于《集要》与《集成》内部关系的考证,将另行属文详述。
参考文献:
[1][明]毛曾,陶承学辑.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09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7.
[2][明]章黼.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08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7.
[3]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4]许煜青.《并音连声字学集要》音系研究[D].台北:台湾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卢一飞.《并音连声字学集要》与明代吴方言[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王进安.《韵学集成》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9.
[7]荣菊.《字学集要》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明]宋濂.洪武正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07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7.
本文得到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2011SJB740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