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艳
摘 要:在所有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一是创作;二是表演。声乐表演中,二度创作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学习和运用二度创作,将是声乐表演重要的环节,只有掌握好这一环节,演唱者才能打动观众与听众,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演员如果能够理解和把握好作者的意图,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完整而成功的作品。因此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艺术的表演环节太重要了。对于声乐艺术同样如此。
关键词:声乐表演 二度创作 创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199-01
任何艺术,无论是美术、电影、电视剧、音乐,它的成功并不是一道程序就能完成的。一个成功的美术作品,如果单靠画家,而没有欣赏者,这个作品只能算半成品。而电影、电视剧,音乐想要完成则需三道程序,即作者、演员和观众。
1 二度创作的含义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靠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表演出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由于二度创作有创作人的理解和创新特点,所以也可以称为“声乐再创作”。
2 把握作品的二度创作
2.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者无论怎样对作品革新,首先要尊重原创,不能偏离,这是首要的条件。第一,创作者一要尽可能的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第二,要了解演唱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二度创作的路线的准确。如演唱冼星海的作品《在太行山》,创作者要通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冼星海的生活环境以及他创作作品的风格等等进行了解、分析,来为自己二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深切理解作者的初衷
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曲子时,首先要体会作者创作本身的意图。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是作者感情的流露。然而由于作者与演唱者在生活背景、经历、以及对事物理解的差异,两者就会产生差距。演唱者如果能够找到差距并和作者的创作初衷合二为一,那么这个作品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天路》这首曲子是在青藏铁路通车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由于西藏人民把青藏铁路形容是共产党为藏族人民修的天路,因此作者就把歌曲的名字定为《天路》。韩红,别名央金卓玛,藏族,了解熟悉作品的背景,并能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所以能够成为这首曲子的不二人选。
3 二度创作的理论处理手法
3.1 速度
每首歌曲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一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如Largo(广板)每分钟46拍,但这也是一个参考的标准,处理时可以上下浮动。此外,还可以在个别地方处理成稍快或者稍慢的速度。如《我的祖国》(乔羽词、刘炽曲)这首歌曲前段描写了家乡的美,抒发自己的情感,演唱时可适当的放开速度,而在歌曲的结尾部分“这是美丽的祖国”,为了唱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这一段要稍快,与前段抒情式的演唱形成对比,让作品达到高潮,与观众形成共鸣。
3.2 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的调节和声门的状态、喉位高低、气息力度、共鸣腔的使用有关,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如演唱新疆民歌《阿拉木汗》中,因维吾尔族民歌大多都是以欢快的形式出现,特有的切分节奏使得音乐显得活泼又热情奔放,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所以这首歌曲应当用明亮开朗而富有弹性的音色。
3.3 音量
音量在二度创作中也是举足轻重的,音乐本身就有强弱关系。作品本身的性质,决定演唱者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的运用。无论是欢乐的,痛苦的还是高涨情绪的宣泄都需要较强的音量。如演唱《白发亲娘》中,高潮部分:“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可以适当的调整音量,以表达作者对亲娘的思念和深深的牵挂。
3.4 语气
声乐是音乐中唯一的音乐与文学合成的艺术,语言的生动性在其中占一定的份量。所以说在演唱中对语言中的语气的生动处理也是二度创作中重要的手法。如,大家所熟悉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其中的三个“前进”,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表达了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抵制外来侵略的决心。
3.5 情感
歌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情”。托斯卡尼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如在现在比较火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所有的歌手中很多都是专业歌手,他们拥有扎实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但很多却被拒之门外。而有些技巧薄弱的歌手却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从而打动导师,获得成功。
4 结语
创作欲,演唱者是否喜欢这首作品,直接影响他对二度创作的把握。创作能力,演唱者的学识、经验、声乐技巧以及文学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对真实生活的了解和把握,二度创作的正确方向是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从作品的内在需要出发,从自己的真实理解和感受出发。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张昊.浅谈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J].音乐生活,2006(10)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