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面影响

2015-03-11 11:22周云芳宋易荣
关键词:引导策略大学生

周云芳 宋易荣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思维主体性、行为主动性、渠道多样性、言论偏理性等特征着手,分析了其双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舆论监督 双面影响 引导策略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迅速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监督的主要方式。有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同时,从职业情况分析可知,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学生占比10.8%,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基本接近饱和[1]。

大学生是参与网络舆论者中最为重要且最为活跃的群体,其正处于价值体系形成和自我意识突现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而改变其思想和行为。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逐渐成为信息时代人们面临的一项重任。

1 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并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进行网络舆论监督,构建健康向上网络舆论环境,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湖南高校大学生为调研样本,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对6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1 思维主体性

大学生公民意识较强,舆情中带有更为张扬的独立主体意识。对“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应有的态度”的调查結果显示,75.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言论需有社会责任感,1.6%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还有19.4%的大学生认为是否参加随心情而定,3.2%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参加;由此可知,大部分(77.4%)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并且认为参与网络舆论应该以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不能凭空臆断,随意想象。 这足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较强烈,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积极主动的发表网络舆论。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活跃的年龄阶段,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较之其他群体更为鲜明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希望一味地接受灌输、被动影响,反感以教训、防范为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他们更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在获得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展开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在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提高。

1.2 行为主动性

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的关注度、参与度较高。高校大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极易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态度”的调查显示,有46.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关注网络热点事件,但不发表意见,有1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积极参与并经常发表意见,有33.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偶尔关注,而表示自己从来不关注网络热点,对其态度漠视的大学生只占1.6%,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率达到98.4%,因此说明:当代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网络热点和社会问题普遍关注,其参与网络舆论的行为具有积极主动性。

1.3 言论偏理性

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为社会各阶层的人群提供了更为开阔、宽广的舆论平台,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大胆、自由的发表各种言论和意见,这使得一些片面的、消极的、虚假的言论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甚至还有些人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恶意炒作,以扰乱视听,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当代的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比其他群体相对要高一些。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分析,并且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对社会各种热点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因此,这使得他们参与网络舆论监督时能基本做到理性。

调查显示,有50.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网络评论比较理性,还有41.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还可以,为中性,只有4.8%和3.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网络评论时比较不理性和完全非理性;可见,大学生参与网络评论时在总体上以理性表达为主。虽有时我们在网上能看到一些情绪化和偏激的言论帖子,但跟帖中的理性反思、思考也会帮助其纠正一些偏颇,这表明了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舆论行为上总体理性和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他们尊重并赞同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反感偏激、情绪化。

2 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双面影响分析

网络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时代和科技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已逐渐成为舆论监督的新载体。当前,网络舆论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平等性以及跨时间、跨空间的特性,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2.1 积极影响

①促进大学生情绪的表达,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舆论以其互动交流性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舆论更好地实现和表达自我。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乐于关注社会热点,希望了解和融入社会,拥有鲜明、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喜欢对社会热点发表评论和观点,渴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理解和尊重。网络舆论这种表达方式有效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愿望,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舆论获取最新资讯,吸收先进思想。因此,借助互联网这一交流平台知情社会事务、参与舆论监督是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主要途径。

②促进大学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由观念等现代价值观念的深化。

网络是一个平等交流平台,参与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以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其思想和言论,并积极参与网络讨论。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积极表达其意见,这有利于其独立意识和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青在线”中“青年话题”论坛的版主李方认为,网络生活为人们自由表达言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人们可以在此接受最初的民主训练[2]。网络环境下,传统教育者的权威被动摇甚至取消,学生可以进行平等交流与互动,并逐步实现其平等表达自我的理想。

③促进热点事件的传播,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监督权力运行,反对腐败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与传统的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的优势和时代特征较强。各种类型的网络形态,如博客、新闻网站、论坛、微信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同时,网络舆论还为纪检监督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反腐线索,它已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3]。

纵观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从被“天价烟”“天价表”拉下马的周久耕、杨达才,到因“艳照视频”落马的雷政富,再到被调查乃至拘捕“房叔”“房姐”“微笑哥”,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令人鼓舞。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舆论监督的足迹早已遍布整个反腐过程,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反腐的重要工具与主要途径。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力军,在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与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必定为整治社会不良风气,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战斗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持续发展,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反腐败信息化时代,一股清正廉洁之风正迎面吹来。

2.2 消极影响

①由于网络主体隐匿性的特点,网民可以任意且不顾后果的发表言论,大学生易受其影响,发表情绪化、非理性言论助长“网络暴力”。

由于大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完善,思考问题还不够周全,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性、客观分析,易被其他图谋不轨的极端分子利用,造成社会不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监督和网络维权的过度发展容易激起民愤,甚至直接左右整个事件的结果,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及实现。此外,网络舆论言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较强,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出现,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认识水平有限,在短期内无法认清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心理动因,且冲动易怒,缺乏理性分析与科学思考,常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情绪化、非理性言论,助长“网络暴力”的形成,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②网络舆情存在一定的可控性,一些错误甚至反动言论容易趁虚热入,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层次上。随着网络舆论的兴起和发展,大量信息涌向大学生,这就给学生个体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压力超过他们的理解力和心理承受力时,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异动,从而影响其健康价值心理的形成[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方面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可控性弱点暴露无遗。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普遍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抗压性和对错误思想的辨识能力有限。常见的网络牢骚和抱怨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阴影,甚至质疑社会,不利于其未来健康成长。

3 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策略

3.1 完善网络法制规范,构建健康、有序高校网络平台

20多年来,我国紧跟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应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方面,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互联网用户数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是应该承认,我们对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估计不足,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先行、管理滞后”及“先发展、后规范”的问题[5]。因此,完善网络法制规范,构建有序网络平台,维护网络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现今的迫切问题。

面對复杂的大学生网络舆论监督参与状况,引导与规范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落脚点还是法制化。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必须进一步研究和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搞好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以推动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6]。在当代,我国要想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参与法律法规制度,并加强对学生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

3.2 建立完善的政府和高校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组建专门的网络评论员团队,动态跟踪网络舆情,对大学生言论进行及时疏导,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规避社会矛盾。

首先,积极开展网上调查与舆情分析工作,准确把握与了解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认真研究其思想发展动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此外,国家还应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使政府和高校能够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处理各种网络舆情,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

其次,高校要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组建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密切关注各种舆论,及时捕捉大学生中群体性问题的苗头,围绕网络热点问题以适当的方式主动撰写帖文,发布积极、正面的信息来引导大学生网上舆论,及时纠正、扭转一些错误的言论和不健康的信息,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工作。

3.3 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网络舆论辨识、认知能力

抵御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核心力量仍然是大学生的自身素养[7]。在网络环境中,难免会夹杂着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因此,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接受各种信息、接触各种媒介的时候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网络舆论辨识、认知和抵御能力。当代大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养,具备一定的舆论鉴别力与舆论解析力,对社会问题具有理性的分析和评判能力,才能更好地扮演舆论监督这个角色。

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形成自己的“媒介观”,在主观上形成对信息的辩证分析的反应模式;作为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在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媒介素养基础课的同时,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对全校学生开放,还可以在授课之余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和激发大学生的媒介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媒介素养,增强其遵守网络道德的自觉性,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从主观上杜绝虚假甚至是非法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

总之,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两面性。既要尊重、保护大学生活跃、激情的特质,鼓励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发表言论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要理解他们冲动、考虑不周的缺点,努力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学校、家长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出努力,引导他们正确进行网络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2014-1-16] http://tech.qq.com/a/20140116/012785.htm.

[2]郭志新.论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徐朝颖.浅谈网络舆论的双面性和社会性[J].今传媒,2009(9).

[4]王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1.

[5]赵光霞.网络舆论:民意的“自由市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9-2(07).

[6]郑宏范.中共中央举办法制讲座[N].人民日报,2001-7-21.

[7]白璟,安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31).

课题项目: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课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导向性研究》,湘教通[2013]191号418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周云芳(1980-),女,湖南祁东人,管理学硕士,现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理论与管理伦理研究。

宋易荣(1993-),女,湖南株洲人,现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2011级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警惕微信舆论场中的“舆论暗潮”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