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与致虚守静之比较

2015-03-11 11:22焦迎娜高峰强
关键词:老庄

焦迎娜 高峰强

摘要:超个人心理治疗中的静修与老庄心理学思想中的致虚守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修身养性、提升自我来看,静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人们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能够比较清醒的认知自我,并做出深入的反思。静修是超个人心理治疗领域通往高层精神体验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对意识状态和身体都比较重视。老庄认为,若要达到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冥合,就要摆脱外物的干扰,身体要保持自然放松,进入无思无虑的虚静状态。致虚守静的主要途径有心斋、坐忘和持守。本文对静修与致虚守静做了相关对比,静修的可操作性较强,致虚守静的可操作性较差。

关键词:超个人心理治疗 静修 老庄 致虚守静

0 引言

在心理治疗领域,许多心理学派都注重静修这一方法,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注重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并着力寻求各类调整情绪、磨砺意志、启发心灵乃至导向高峰体验和其他个人经验的方法。现阶段,在超个人心理研究领域,静修是一种进行意识训练的有效方法。超个人心理学家十分推崇老庄思想,并从中汲取诸多养分。静修与老庄心理学思想中的致虚守静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1 超个人心理治疗中的静修

静修的通俗叫法比较多,常用的主要有静坐、沉思、入静、打坐、冥想几种,从心理治疗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静修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主要的特点,是对意识状态和身体都比较重视,静修可以把心理活动转向内心世界的活动,在静修过程中,练习者必须要提高注意力,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单一的对象,如蜡烛的火苗、自己的呼吸、内心重复的声音等。

静修的心理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合理调控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缓解内心的压抑,提高知觉的敏锐和清晰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如提升记忆力、音乐分辨力等,有助于心理的平衡。

第二,提高人们个人能力的自信心,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提升效率。

第三,对于某些心身疾病(如冠心病、溃疡、高血压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静修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可以矫正吸毒者行为、减少酗酒者饮酒次数等。

超个人心理治疗中的生物反馈领域对静修所引发的大脑皮层α波狀态进行了深入研究。著名的物理学家凯德(C.M.Cade)与布伦戴尔(G.Blundell)开发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心灵之镜”的脑电图描记器。通过“心灵之镜”凯德发现,静修练习者大脑两半球的脑电波呈现α波与θ波和谐共存德现象,而普通人的脑电波主要表现为某一侧半球上呈现出β波的波长[2]。这表明静修训练能够使人们大脑两半球的活动更为平衡与协调,也能使人们在理性与直觉机能之间实现更好的整合,并引导人们进入一种被凯德称为“充分觉醒”的状态。一项关于老年人实施静修训练的研究结果表明,静修对人们的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甚至还有可能延长人们的寿命。由于静修兼具澄明意识体验与深刻领悟身体的双重功效,现在已经被许多欧美人士所接受。从更深的意义上说,静修提供了一条回归人类真实本性的途径。

超个人心理学试图整合心理治疗与灵性转化,以全新的方式综合这两种深入人类意识的方法,并保持对两者的尊重。超个人心理治疗依据各个理论及治疗师的风格,有不同的做法。从总体上来看,静修的实践和技术形式多样,但主要的核心要素只有六种,即道德的训练、专注的形成、情绪的转化、动机的转向、意识的精炼和智慧的培养。在静修过程中,练习者要把握好这六种核心要素,才能够实现比较好的练习效果。其中,训练过程中,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的练习,能够有效克服人们的心理浮躁,使得练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平静下来。

静修过程中,要注意调节个人的情绪,一般来说,情绪的转换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是不适当的破坏性情绪(例如恐惧和愤怒)的减少,这在西方心理治疗中已有很好的解决,应用在这里就是强调不要去压抑,而是清楚地去觉察它,并在适当的条件下放弃它,只有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不自觉

的忽略一些不良的破坏性情绪,从而缓解人们的精神压抑。

第二是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如爱、喜悦、同情。传统的西方心理治疗在减少消极的情绪方面很有办法,但在增强积极的情绪方面却显得束手无策。相比之下,静修的艺术包含大量培养积极情绪的实践,所达到的水平和范围超出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想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宗教的观点,也包含了上述思想,如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都追求无条件、无例外、无保留地与一切生命融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佛教弟子闭门修炼、精心打禅了,他们内心有这种静修的要素,内心世界比较祥和安宁,能够静下心来,做到无欲无求。

第三,通过长期的静修,能够使人的品质得到改善,内心的承受能力变强,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越来越大度宽容,虽然会经受一定的挫折困苦和种种磨难,但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心中永远有同情和爱。静修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行为、注意力和情绪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转换,这种转换会使得人的情绪更加稳定、动机也会变得健康合理,并且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从实际静修的练习者中可以看出,不少人变得更加无私,他们较少地看重得到而较多地看重给予,欲望也逐渐变得较少自我中心而较多自我超越。对高级静修者的一些研究表明,强迫性渴望的减少相应地会导致内心冲突和痛苦的减少。欲望的减少、痛苦调动减轻,就是静修治疗的实际效果。

2 老庄的致虚守静

在老庄的思想中,认为在本原上,人和天是统一于“道”的,人是认识的主体,在人与世间万物冥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道”,而“大道”正是世界的本质规律。老子还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的认知途径,即“静观”、“玄览”等,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主体“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通过收视返听,逐渐做到自我归一,减少对外界事物道德依赖,降低外界纷扰对自身的影响,在一种身心放松、无忧无虑的状态下,达到与主体与客观世界的冥合。这种状态是散漫、自然的,并没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它是人的潜意识,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悟,进而形成一种内化于自我的思想。实现致虚守静的主要途径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斋。“心斋”指的是,在人的内心世界,保持清澈明亮的心境,抛开人的私欲杂念,使人的心理世界得到净化,并保持一种虚静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的思想观念变得单一、纯粹,没有了世间私欲的诱惑和烦恼,能够真正使人的思想安静下来。老子,提出的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在老子生活的年代,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利益的争取,变得十分功利,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提出的“心斋”,实际上是对当时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拯救。从“心斋”的核心要义来讲,它并不是让人们吃素戒荤,而是在人的主观意识和思想观念上,逐渐淡化那些多元化的欲望和想法,做到内心世界的归一。“心斋”也是一种良好的修道途径,在修行过程中,要做到聚精会神、心态专一,脑海中停止那些复杂的思考,达到一种纯净的自然状态。

第二,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按照现代人们的理解,“坐忘”就是忘掉一切世俗规律和私心杂念,让欲望停下来,在静坐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人的思想状态不依赖与周围事物变化的影响,而是真正做到独立、宁静,一种天人合一自然状态下的宁静。

在老庄看来,人要想真正做到“坐忘”,还必须做到对外界事物的真正忘记、对自我个人的真正忘记以及物我两忘。在这里的物,范围很广,涵盖了世间的天地万物,以及人的自然个体,忘物,就是做到对外界事物的完全忘记,脑海中没有外界事物存在的轨迹,真正实现物我合一,如果做不到彻底的忘记,就会扰乱人的心智,使得人的思想困惑不断,不利于修行的顺利进行,也是不符合规律的。“忘己”,就是“丧我”,要求把自己的存在完全的忘掉,内心世界要抛去那些私欲杂念,充分的融合自然,实现人的无欲无私,做到精神上的升华和超越。做到这样,人们才能真正做到思想的自由,摆脱对现实事物的束缚和依赖。

第三,持守。除了上面讨论的“心斋”、“坐忘”之外,在庄子的思想中,对“持守”也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其中的核心思想,在于“持道”,在人的内心世界,要保持着“道”,这种“道”的存在,可以让人们更加彻底的忘记身外之物,归根结底,还是保持思想的纯净单一,为个人的行为提供指导,并且约束人的不合理行为,缓解私心杂念带来的心理压抑。

3 对二者的比较

老庄致虚守静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静修的思想基础,并且也为静修的实现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实践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静修作为西方超个人心理治疗领域比较有效的方法,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并且其对身体的重视,也很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其唯一的不足,是在思想基础层面,而在这方面,老庄思想中的致虚守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静修的思想基础。虽然二者在可操作程度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例如靜修在技术要求、治疗目的、方法步骤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清楚明确的规定,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比较成功,是非常优秀的心理治疗技术。而老庄的思想,言语简练却意义深刻,内涵十分丰富,不过对于人的思想领悟能力要求较高,在现实生活中,其可操作性较差,不宜一般人练习。从静修的基本特点来说,它更倾向于心理层面的调节,有着比较严谨的实施程序,其效果也往往比较明显。

4 思考总结

现代社会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同时,有时也会运用静修,例如,时下流行的瑜伽,历史悠久,比较讲究冥想与呼吸的调控,在练习过程中融入静修的思想内涵,使练习者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从而提高练习效果。而老庄的致虚守静思想,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常使人们感到疲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一个休息调整的过程,而老庄的思想正是缓解疲惫心灵的一剂良药。在纷繁的世界里,人们的思想被世俗事物牵绊的越来越紧,而留给人们内心世界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这就是现代人们经常感到压抑和心灵疲惫的重要原因。

外界的利益诱惑太多,而又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不快乐感,这种经常性的不快乐感,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生活满意度。可以说,无论是静修,还是老庄的致虚守静思想,都是从心理状态上,进行的调整,减少外界不合理的欲望念想,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使得身心能够融于自然。

参考文献:

[1]郑素贞.从道教劝善书探三教融合——对《太上感应篇》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2]袁永飞.道家思想文化的精神传承及转变要求——简析《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3]车宝仁.中华尊神太乙研究——兼论道教慈善事业[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4]张源侠.心理治疗之道──用中国道家太极理论统合现代心理治疗流派[J].心理科学,1999(04).

[5]钟意娟,戴尊孝,郭娟,苏艳丽,胥冰,陈元堂.社区心理社会康复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作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04).

猜你喜欢
老庄
大师道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老庄的丧祭主张和思想来源——基于《老子》《庄子》的考察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世外桃源
谎言
迷棋
老赵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