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的线损分析模式探讨

2015-03-11 02:39文斌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2期
关键词:电表台区电能表

文斌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供电分公司 湖南湘潭 411100)

查找高线损供电台区管理线损及台区异常的传统方式是跟班稽查,这种方式从任务发起到搞清楚原因,开展整治,短则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长则需要半年时间,传统线损分析模式显然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多,工作效率也十分低下,2010年起,湘潭供电公司开始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城区已完成了信息采集系统的全覆盖,改造后能做到表码、电压、电流、功率曲线、异常信息、电能质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测,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撑,我们将强大的实时信息数据分析功能运用到台区线损管理工作中来,并建立相应工作标准,进而改变台区线损分析的传统模式。

1 传统线损分析模式与信息化条件下线损分析模式优缺点分析

1.1 传统台区降损工作中线损管理缺点分析

(1)故障产生时用电检查员并不能第一时间就知道,需要到了下一个抄表周期,并且抄表员录入表码,计算线损后才能发现,发现周期长。

(2)一个台区有多少户,就需要排查多少户,一般对台区的跟班稽查没有稽查重点对象,只有优先对象。许多正常用户也在排查对象中。

(3)发现异常并整改后,还需要一个抄表周期才能看到效果,这个抄表周期短的有30d,长的有60d。

1.2 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线损管理的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线损功能模块、异常模块、数据查询功能模块,结合影响台区降损效率的关键点,找出我们可以用到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并将对这些功能的应用融入到台区线损排查流程中来。

(1)在线损模块中,只要数据全部采集,系统将正确、自动计算线损率。这个时间一般情况下需要2d。

(2)发现异常台区,按照一定的流程,能逐户排查出故障范围。

(3)线损模块、数据召测、电压数据异常、档案管理这些流程将是我们建立线损管理精细化的重点。

(4)与“发现故障”相同,在线损模块中根据自动计算的线损率发现故障,无需等待一个抄表周期。

2 信息化条件下线损排查模式的建立

2.1 台区线损排查流程制定

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分析和对传统台区降损流程中线损管理缺陷的分析,对台区线损排查流程进行优化,形成一个新的流程。

结合系统发现异常→确定嫌疑对象→发出跟班稽查启动单并现场稽查→处理异常、故障、差错→查看效果→线损下降,恢复正常→归档并闭环跟班稽查启动单。

2.2 信息化条件下发起故障排查分析流程的优越性

传统模式下,发现台区线损异常通常需要7d至一个多月的时间,集抄改造完成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实时监测到电表的数据和状态,台区档案归档和下发参数到集中器后,台区线损异常可以在发生的第二天在系统中体现,这意味着发现故障仅需1d。

2.3 台区线损监测流程

2.3.1 单个台区线损监测

打开台区线损模型→选择时段→选择日线损→输入台区名称→查询→对比几天线损情况→记录正损或负损的台区。

2.3.2 批量台区线损监测

打开台区线损模型→选择线损阀值→选择日线损或月线损→选择供电单位→查询→记录正损或负损的台区。

2.4 “减少异常台区排查户数”的流程

2.4.1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查找到大多数导致台区异常发生的原因,但是用电检查员对台区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电量小的高供高计台区、供电半径大的台区、新上用电量小的台区线损偏高是正常现象。排除此三类台区后,再利用系统查找。

2.4.2 “发现嫌疑对象”流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发现台区嫌疑对象的特征方法,归纳如下:

正损台区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户表出现失压、电压逆相序、电流反接;

(2)档案不正确:电表已更换、电表归属不正确、户表变比变小、考核表变比变大;

(3)电量与线损突变成反比(窃电);

(4)因户表故障,系统抄不到表。

负损台区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档案不正确:电表已更换、电表归属不正确、户表变比变小、考核表变比变大;

(2)考核表出现失压、电压逆相序、电流反接;

(3)考核表故障。

2.4.3 确定嫌疑对象的方法

根据嫌疑对象的特征,可看出需要去现场进一步排查的对象,均与计量或设备故障有关,统计出故障类型并分析出线损的表现,相反推出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嫌疑对象确定的方法。

(1)电能表坏:考核表坏,表现负损;户表坏表现正高损。运行一段时间后某一时刻突然出现。

(2)电能表电流线反接:改造后的智能电能表均有反向正计的功能,因此不会少计电量。未改造的电能表反接会少计电量,线损升高。而考核电能表电流反接,且未使用反向正计的电能表,线损将出现负损。通常出现在新装电能表中,在系统表现为能监测到此表的时候就出现。

(3)电能表电压线接成逆相序:仅针对三相电能表,可出现负损或高损的情况(考核表逆为负损,户表逆为高损)。通常出现在新装电能表中,在系统表现为能监测到此表的时候就出现。

(4)未按要求的CT接入电能表:考核表CT变比变大出现线损升高,变小出现线损降低;三相户表CT变比变大出现线损降低,变小出现线损升高。通常出现在新装电能表中,在系统表现为能监测到此表的时候就出现。

(5)无封印或封印断,窃电者改线:造成线损升高。运行一段时间后某一时刻突然出现。

(6)电能表失压:考核表失压造成线损为负。三相户表失压造成线损为正高损。运行一段时间后某一时刻突然出现。

2.4.4 以电表为基础确定判断嫌疑对象的方法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嫌疑对象均表现为电表或电表数据,因此我们以电表为基础,确定判断嫌疑对象的方法如表1。

2.4.5 统计档案问题判定方法

对于档案问题我们从营销系统档案、采集系统档案、集中器内部档案三个方面,做出了确定档案问题的方法(如表2)。

2.5 计量故障及档案问题判断流程

针对每种情况,我们制作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流程图。用电检查员根据采集系统异常台区的不同表现,按照流程优先级,选择正确的流程,找出现场“嫌疑对象”。

2.6 制作“嫌疑对象排查表”用于记录系统中发现的异常数据,作为到现场检查核实的依据。

2.7 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考核体系

将流程常态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台区异常排查标准化指导书,用来指导用电检查员的工作。

(1)每日通过系统查看前一日的线损情况,对于抄表未达到100%的台区首先补抄数据,补抄完成后进行回算,对于未能100%补抄的电表,通知电力保障二班再次进一步进行判断。

(2)发现集中器不在线或集中器不抄总表或不抄全部户表,可判断集中器异常,将异常通知电力保障二班。

(3)抄表100%的台区,通过系统筛选8%以上、-2%以下的异常台区,根据台区线损异常排查流程详细方法进行系统的排查工作。

(4)将系统中排查出的嫌疑电表记录在“嫌疑对象表”中,并申请跟班稽查。

(5)按照“嫌疑对象表”以及跟班稽查单到现场有针对性的排查电表,并与系统联系,召测实时数据进行现场判断。

3 信息化条件下线损分析模式运用取得的成果

(1)新模式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台区管理人员开展台区线损分析排查工作的效率。用电检查员用于台区线损异常排查时间由之前至少67d降至15d内完成,下降77%,达到提高排查效率的目的。

表1

表2

(2)实现台区异常排查速度更快,力度更强,截止至12月30日,台区超15%的台区降到0个,并达到城区台区综合线损率4.1%的目标值,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3)充分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模式下台区线损排查的缺陷,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营销工作的先进性。

(4)新的台区线损分析排查体系的建立,为增进台区线损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电表台区电能表
巧判电表测量对象
巧数电能表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认识电能表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机器人可靠挂卸表方案设计与实现
三合一集中器作为台区线损考核表计的探讨
多功能低压台区识别设备的研制
基于MSP430+ATT7022B的三相三线多回路多功能电能表的研究
提升台区线损正确可算率的措施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