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飞飞 郭阳洋
玉雕设计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罗飞飞 郭阳洋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组成部分的玉雕,结合了多门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也已逐步在艺术教育体系中纳入玉雕设计,在制定及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注重教学实践。本文通过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对玉雕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展开深入探究,从而在促进高校特色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玉雕设计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实践与思考
玉雕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及审美特点。在艺术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玉雕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机遇。在高等教育中纳入传统玉雕艺术,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完善且富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还较为缺乏,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因此,各大高校加大对玉雕设计设计的研究力度,通过将其纳入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安排玉雕设计课程时,高校应加大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结构比例,并围绕学生的职业素养展开。玉雕设计课程主要分为基础技能及基础技艺两个模块①。基础技能课模块安排在大一及大二,开设泥塑、玉雕名作欣赏、玉石特征分析等课程,教学目标便是培养学生有关玉雕原材料的认识及其基础造型能力等,从而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打好基础。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期间,可设置玉雕的初步设计、材料的型号及构图等基础技艺课程,让学生对玉雕设计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通过对料质特性进行合理利用,从而确定玉雕设计的主题、形式、思想等。
本文以大类器皿中的《瓶》作为玉雕设计课程的教学案例,在实际玉雕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如何构建作品的形式美、材料分析、创意设计及工艺技巧等贯穿其中。
1.形态及构造探究
从型置上进行分类,中国玉器分为玉雕器皿、花鸟、动物及人物四类。器皿类则又分为传统器皿、兽型器皿及实用器皿等,其中传统器皿包括瓶、炉、樽、垒、薰、觗等。
造型艺术从设计方案中的视觉化到产品的物化,均以形态的方式存在。“形”指的是形状、形体,“态”指的是体态、风姿②。人们在对古代青铜器及陶瓷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玉雕作品《瓶》的造型,其不但可以运用与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被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化及其审美价值。在探究形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一,分析形态的实用功能,产品自身具备的形态也就决定了其发挥出的作用,满足实用功能为产品语言信息表达出的目的。其二,对产品形态传达出的精神和内涵进行分析。其三,对形态的审美功能展开分析,产品良好的造型设计可以充分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在具备实用功能的同时,展现出审美形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玉雕产品时,对结构与形态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转化有了基本的把握。由于不同形态的玉雕《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因而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分析。探究《瓶》的形态语言及造型结构的目的便是为了对学生设计的合理性及审美性等能力进行培养。
2.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在玉雕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形态及构造的探究后,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则为重要的教学导入环节,在对玉雕作品进行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首要环节便是分析使用材料的质地及形状等。玉雕作品的成功与否同材质鉴定及正确判断有着直接联系。在此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强调玉质美感的利用,玉料美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色彩斑斓、纹理灿烂,质地细腻缜密,光泽纯净温润,玉质晶莹灵透,自然肌理与光学的效应。玉雕设计的发现、分析过程为教师因材施教的首要环节,需要根据材质的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此教学环节,主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对美的利用与创造。
3.作品意境的装饰
玉雕设计中的装饰为诠释实用功能及审美功能的重要过程,装饰与造型相辅相成,除了能将器物的造型与材质美彰显出来外,装饰还可将玉雕作品的精神含义透射出来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前面两个环节,在确定初胚的造型与材料后,展开《瓶》的装饰教学。在设计装饰时,首先需要设计出符合《瓶》的造型特征的图案,再注重对比、呼应、节奏等表现手法,从而达到秩序与形式相结合的理性审美境界。最后,在雕刻细化图案时,应从整体视角出发,在《瓶》的腹部将构造装饰面进行强化,在口、颈、肩及底部等进行弱化,从而实现玉雕瓶的整体协调。在加工工艺方面,则更注重浮雕、透雕等手法的变化,从而产生层次对比及视角空间。
4.造型实践教学应注意的环节
加工工艺环节为琢磨与深化玉雕作品的重要阶段,实现了创意设计的加工。教师在造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其一,在玉雕设计课程中,学生技艺的熟练度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具有吃苦的精神,加强自主训练,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优秀的艺术品除了具备审美品质、文化内涵等因素外,还需具备工艺的技巧及熟练度,促进学生出来好工与艺之间的关系。
其二,在玉雕课程的实践训练中,学生的逻辑想象力及设计思维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玉雕设计方案需根据材料选择操作的工艺,有机结合设计人员自身的灵感与审美情感,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在实现实践与理论相互为印证与依托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
1.传统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玉雕艺术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融合了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对吸收及借鉴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
首先,充分重视文化符号。玉雕的装饰纹样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及沉淀,在社会的审美实践中得到创在,例如表示民俗意蕴的“吉祥图案”,“龙凤呈祥”等,都应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传承与创新,通过将其融入课程中,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
其次,高度注重传统文化具有的审美特点。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中,审美特点为重要的一项特征,宗教习俗、哲学思想、美好意蕴等均具有传承性。传统中美的形象是由长期实践积累而成,为民族的审美理想及文化符号,对当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树立正确的传统民族工艺美术“技艺”的认识。我国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国家,先贤庄子便阐述了“道”与“技”合一的思想。现如今,一些著名设计师也在品牌设计中充分应用传统的技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加工工艺技巧与技能训练的重视④。
2.加强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在传统艺术造型的研究方面还较为缺乏,大部分院校也比较忽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从而给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拓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地方院校应结合地域优势,将传统的美术艺术与现代化的设计工艺结合,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同地域的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印记,为当地院校的品牌创新及特色办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各院校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过程中,首先实施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模式,将专业细化限制进行打通,为学生打下扎实且宽厚的知识基础;其次,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数量,在设计各项课程时,全面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的方向及其综合能力教育理念;最后,强化专业知识的培养,专业设计课程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个性特点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出满足文化产业人才需求,且能从事玉雕创新设计、产品研发,以及技术管理的全面发展人才⑤。
3.加大传统美术工艺发展空间的拓展力度
在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与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美术工艺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当代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从整合文化艺术理念的角度出发,在现代设计中引入传统的玉雕艺术。首先,应深入研究传统玉雕工艺的设计及图形的选择,其次将吸取的经验与当代审美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在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及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探索出艺术新的表现手法及形式,通过充分调动创新思维,将玉雕艺术的工艺表现力进行拓展,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传统艺术构建出全新的发展空间。
玉雕设计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过程,为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与方法,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设计思想既是设计玉雕造型的基础,也对玉雕作品的品质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对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并将其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而探索符合玉雕设计规律的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研究,在探索玉雕自身规律及其表现出的审美意境的基础上,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观点,进而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玉雕作品。
注释:
①张晓珂.钧瓷设计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3(10).
②王浩.水墨玉雕的技术难点与艺术魅力[J].上海工艺美术,2014(9).
③张焘.对“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模式与教学框架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④高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院校风采,2013(11).
⑤陈同基.玉雕设计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档案,2013(8).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