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琴芬 束长珍 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15101
妇幼临床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黄琴芬束长珍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151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和开腹手术治疗,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冶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高发人群为40岁左右的女性,发生率约为25%,恶变率约为0.6%。大部分患者患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多于盆腔手术或盆腔超声检查中发现。当月经量增加使患者出现尿路梗阻、重度贫血、盆腔脏器受压或盆腔疼痛导致尿失禁、尿频等症状时,反复自然流产或不孕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后,需行手术治疗[1]。本文应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38例子宫肌瘤患者,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接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5.77±7.23)岁;肌瘤直径3.8~11.2cm,平均直径(5.95±1.87)cm。对照组38例,年龄31~53岁,平均年龄(36.94±6.19)岁;肌瘤直径4.2~12.5cm,平均直径(6.06±0.74)cm。两组的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行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经全麻后取仰卧位,臀高头低且倾斜30°。导尿并放置举宫器,于脐轮附近做一切口,长度约为9mm,气腹针穿刺,建立CO2气腹,维持腹压1.86kPa左右,将套管针进行穿刺,对鞘管予以留置,将镜头置入腹腔中;于左、右下腹分别作一切口,长度分别为10mm和5mm,插入吸引管等手术相关器械;将子宫抬举起来以便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双侧子宫圆韧带均用电凝切断,依次处理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或输卵管峡部,电凝止血;套扎子宫峡部下方,宫颈管内膜用旋切器旋切,从阴道取出病变组织后塞上纱布,将套扎线收紧,距套扎线上方约1cm处将子宫剪除,残端略呈柱形,二次套扎并电凝宫颈管及残端。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宫颈外口并采取止血措施。对照组行开腹子宫切除术:在局麻后对患者下腹部做一长约12cm的正中切口,切断、结扎双侧输卵管峡部、圆韧带以及卵巢固有韧带。分离膀胱以暴露宫颈筋膜,并对宫颈筋膜内间隙进行分离,切开子宫主、骶韧带,将阴道穹窿环切并将子宫切除。对阴道残端进行消毒后,并将其闭合,缝合盆腔腹膜并关腹。术后,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等观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处理,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间的差异,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2.2两组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7.89%),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0例(26.3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讨论
子宫肌瘤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与遗传因素、雌激素、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介质均有一定的关系[2]。目前,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该术式具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可清晰暴露术野,较大的盆腔肿块和子宫易于处理,快速止血的方法多,技术难度低,但它易损伤腹壁,需切开子宫主、骶韧带以及阴道穹窿,破坏了阴道、盆腔的生理解剖完整性,且手术易被腹腔所干扰,患者康复速度也较慢[3,4]。随着腹腔镜的推广和发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逐渐成为患者与医师所青睐的术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德国著名科学家K.Semm首次于腹腔镜下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该术式是指将子宫体游离和子宫血管阻断后,于宫颈筋膜内切除子宫[5]。
本文治疗组患者即应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冶疗,该术式具有如下优点:(1)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宫颈附近组织仅需旋切即可去除干净;(2)损伤轻微,更加安全,术中无需下推膀胱,不会损伤膀胱和输尿管[6];(3)可最大程度保留阴道和盆底的功能和结构,纠正异常的盆底张力,利于正常发挥膀胱、直肠等器官的功能,不会发生脏器和阴道脱垂。且可将鳞-柱交界及宫颈管内膜彻底切除,有效避免了宫颈残端病变[7];(4)不仅可将病变部位彻底清除,还可将韧带、神经以及血管的完整性予以保留,从而使阴道保留完整的结构和功能,符合患者心理愿望和生理功能需求[8]。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患者康复速度快,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筱,罗勤,周国荣.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97-198.
[2]孙建华.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与妇科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101-102.
[3]陈蓉,陈远秀,杨冬梅.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0):63-64.
[4]朱林.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54,356.
[5]王玉华.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154.
[6]李斌,邱君君,华克勤.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决策〔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5):416-420,432.
[7]张香玲.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3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45-846.
[8]万贵平,姚红梅,叶宇齐,等.腹腔镜与开腹筋膜内子宫切除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18):2189-2190.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5-04-17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23-3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