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旭鸿
摘 要:近年来,随着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不断批露,部分单位业务内容失真、做假账、批露不真实信息、会计账簿资料不实等不断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计监督失效导致的结果。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现象以及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以及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会计监督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广西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剖析会计监督的现状,逐步演绎出可以完善会计监督的路径。
关键词:广西上市公司;会计监督;路径选择
一、引言
在中国—东盟贸易区有建立为广西的发展进程带来越来越快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的前景也越来越好,但其财务工作面临着大量不良问题,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会计监督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而又一直无法完全解决好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化的经济,严格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得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作为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参与单位经营管理并保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监督单位经济活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认真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国家、法律负责,也是对该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的负责人负责。
有力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公司行为的合法化、公司各项资产的有效和安全使用,更有利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形成。本文认为整个会计监督系统包括会计内部监督、会计政府监督和会计社会监督,其中会计内部监督是基础,会计政府监督和会计社会监督是保障,而这些会计监督正由于种种原因而正处于一种无力、失控的状态。因此,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仅不能削弱会计监督,反而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外部监督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会计监督。
二、会计监督理论分析
(一)会计监督。1983年第1期的《会计研究》在“会计名词规范化讨论”这个栏目中,对“会计监督”这一名词做出了如下定义:会计监督是广义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的重要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记账、算账、审核和分析,对会计活动实行监察督促,是对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一种考核。会计监督的对象,具体包括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会计记录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由此而形成的资金、成本与财务成果。会计监督的组织形式,包括会计部门实行的内部监督和专门监督机构实行的外部监督,如会计检查、审计等,是从会计中分离出来的,而成为独立的职能与学科的(宋小明,1985)。
(二)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会计监督的内容比较广泛,且会计监督应贯穿于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凡是单位内部的有关于财务增减、费用支出等都属于会计应该监督的范围。
三、会计监督的现状
本文以如下表3-1所示的广西24个上市公司为例进行询问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有7个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仅局限于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往往使得其处于被动监督的地位,致使形成了低层次监督的态势(7/24=29.17%)。有5个上市公司存在着政策业务水平的不适应性,其财会人员执着于对细微会计活动的过细监督,而在对某些重大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5/24=20%)。有3个公司表现在观念上因循守旧,在行动上寻规蹈矩,在对会计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上,表现出一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无能为力(3/24=12.50%)。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却对大事显得漫不经心,即所谓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其中4个上市公司(4/24=16.67%);有2个在会计监督的实践中使用“红绿灯”时带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2/24=8.33%)。更有甚者,有1个公司的财会人员对于某些领导的邪门歪道,不加以制止和引以为戒,反而为其出谋划策,同流合污(1/24=4.17%)。还有2个公司表现得不是很明显,没有什么突出问题(2/24=8.33%)。
从以上分析表明,从会计监督的实际效果看,会计监督的现状就是:监督不力与无力监督同时并存。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
会计监督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行业中的困境,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诚信严重缺失、弄虚作假的现象突增的不利局面,不仅损害了会计队伍自身的正面形象,还危及了企业生产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同时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也严重打击了社会各界的信心,甚至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四、完善会计监督的路径选择
1.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会计人员,必须得牢固树立一个正确的会计监督的观念,知道自身具备的会计监督的职责,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重点,也应重视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同时,会计监督要讲究策略。因为会计监督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蕴藏着很深的学问,必须得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既要认真负责,又要讲究策略。当然,还要使会计监督实现这样的三个转变:(1)由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发展;(2)由日常的财务收支监督向经济效益监督延伸;(3)由对经济活动的被动监督向能动监督转变。
2.在会计工作中,得密切配合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对会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积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努力改变现在财会工作中出现的忙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也就是说要把会计监督工作寓于会计工作的至始至终,即要把会计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寓于决策之中,寓于改革之中,寓于日常财会业务工作之中,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做到对重大的经济活动、巨额的投资效益实施全方位的跟踪与监督,将可能的违法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可能出现的失误消除在事前。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不使问题逐渐积累、矛盾日益突出的基础上,还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但前提是,会计人员自身得先把财会经常性的业务把关工作认真做好才可以。
3.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政府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积极、深入地宣传《会计法》,也可以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知法懂法守法,然后要敢于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在日常工作中也时刻以法律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地履行自身会计监督职能。同时,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会计理论及操作实践,充实自己,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及时地为优化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最优方案,才能得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做好会计监督的日常工作。
4.会计人员在行使会计监督的智能时,还可以充分运用咨询手段,集大家智慧来解决当前在财会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财务部门也可以向有关业务的经济师、专家、会计师、审计师咨询,对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难的会计监督问题,采用咨询办法解决还是比较有效的。
5.在现代会计业务日益复杂,财务收支又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如果一概用等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监督,难免会出现因小失大,因此大力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是必要的。
6.要明确各会计岗位的会计监督的具体职责,从一般财会人员到会计部门负责人,再到单位负责人,都要讲监督责任具体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并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抽查。可以建立起若干专业监督小组,如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清产核资小组、物资盘点小组、资产评估小组、往来款项清理小组等,各部门、也可以建立理财小组,还可以按项目,从一般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中聘请兼职监督员。
7.可以在各级财政部门建立会计人员举报制度,如设立举报中心,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会计人员监督基金,以现金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鼓励和动员财会人员揭发检举违反财经纪律和贪污受贿的人和事,以及违反会计法规、打击迫害财会人员的行为,对受到打击迫害的财会人员给予一定物质上的资助。还要改变一年一查的方式,实行年必查、季一查或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防止走过场、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 王守飞,邹丰翼.企业会计监督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经济,2012年第2期。
[2] 杨光耀.论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J].时代金融,2014第5期。
[3] 谭晓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探究[J].财税研究,2014年19期。
[4] 胡显静.论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J].财税金融,2014第34期。
[5] 刘洋.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J].中国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