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为何遭遇滑铁卢?

2015-03-10 16:03祁建
中关村 2015年3期
关键词:姜文太平

祁建

中国电影已发展到了破除迷信、解构神话、还原传奇、拒绝忽悠的新阶段。2014年年底大导演归来遭遇市场冷遇,年轻导演成功撬动市场。两大导演吴宇森、姜文的精心力作《太平轮》和《一步之遥》遭到普遍吐槽。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居然能差到这个程度?大导演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突破”,有些选择颠覆自己以往作品,有些选择了自己向往的题材,有些则主动向市场妥协,而另一些人,依然坚持电影的梦想,哪怕是一场失败的豪赌……

按说,贺岁档的“蛋糕”够大,大导演的实力又很强、影响力很大,大导演的贺岁大片重磅出击,票房怎会有闪失?但实际情况却每每让大导演颜面丢尽,甚至陪上老本。

过去时势造就了大导演,现在大导演还能引领时势吗?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他们也会成为滑铁卢……“好酒也怕巷子深”,但过度营销就容易适得其反,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营销,捧得越高,只会跌得越惨。很多差评其实是逆反性的、甚至是报复性的,是过度营销、高调到不着调引的祸。“票房20亿”成了个大笑话,很多人早就想看这样的笑话。

滑铁卢,并非只有吴宇森和姜文

大导演遭遇滑铁卢的,并非只有吴宇森和姜文。2013年的《私人定制》就将冯小刚电影的口碑拉到了最低。2012年贺岁档,还是冯小刚,一部“文艺片”《1942》,让票房成为灾难。2011年,《金陵十三钗》上映前,出品方喊出了创纪录的10亿票房,可最终只收6亿多,这一失利,也加速了张艺谋、张伟平从裂痕走向决裂……

耗资4亿元、集结了亚洲六大男神女神的《太平轮》最终会输给同一档期的校园爱情电影《匆匆那年》?明星齐聚、颜值爆表、一个镜头动辄就要调用上千人的史诗级巨制,怎么听都是信心满满。然而,精良的制作水准最终却不敌叙事的支离破碎、故事老套,最终内地票房不到2亿元。看完《太平轮》(上)后,很多观众“感觉被骗了”,因为片中那艘极致豪华、充满传奇色彩的太平轮就在宋慧乔去台湾时出现了一下,和整体剧情几乎都没什么关系。整部电影讲的都是“战争与爱情”,并且由于明星主角太多的关系,三段感情都没有充分展开,人物刻画较为程式化。影片虽然被切割成了上下两段,但故事结构依旧未做合理调整,整个上半部都像一个超长的铺垫,最后十分钟的战争戏未能构成令人满意的高潮和结尾。还有观众发评论称看了“129分钟的预告片”,甚至还调侃说片名应该叫《太平轮,还未上》。

同样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姜文。谁都没想到,随着影片上映,关于《一步之遥》的口碑却出现巨大争议,负评让姜文彻底从“神坛”走下。《一步之遥》看完,年度期待太高,最终失望。故事和台词太乏味了,救不回来。我真不想说这是年度烂片。太自信的姜文,太造神的媒体,太装太清高太远离地气的逼格。离《让子弹飞》差了100个《非诚勿扰》。《一步之遥》究竟是不是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则需要时间来检验。对于好作品来说,时间是红利,最终将为之加冕。好作品就像是一口井,能够不断从井中打出水来。对于《一步之遥》来说,里面可能充满了普通观众难以掘到的“地下水”,但从观影角度来说,普通观众又觉得这部电影故事乏味,装腔作势,难以理解,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许鞍华的文艺电影《黄金时代》,繁多的人物,大量舞台剧和纪录片混合的叙事手法,对于华语电影来说确实新鲜。然而,影片票房惨败。

每一位拍出烂片的导演恐怕都不是出于本意。比如庄文强和麦兆辉执导警匪片有《无间道》那样的经典,但拍《关云长》就是烂片一部。乐于尝试是好事,但有时忙于去尝试不擅长的题材就容易把握不住。还比如大导演陈凯歌,2006年《无极》恶评如潮,任性地把斗剑、翻筋斗、神话浪漫故事和电脑动画之类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至于后来的“馒头事件”、“北美退货事件”、“环保事件”等,更是把陈凯歌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张艺谋跟乐视影业合作后,首部作品推出了《归来》,接近3亿的票房对于一部艺术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对于“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命运描摹,张艺谋采用了一种寓言的方式来呈现。张艺谋说,《归来》其实也是自己创作心态的归来。总的来说,《归来》的推出并不太适合现在的社会语境,在一个以追逐金钱和成名的真人秀年代,反思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归来》的放映伴随着张艺谋本人的“超生事件”,让一切都变得有点不搭。

相比之下,从暑期档《分手大师》的出现就开始重新刷新观众对导演出身的看法。邓超来了,他和搭档俞白眉包办了编剧和导演,以小成本制作对抗来势汹汹的好莱坞猛虎《变形金刚4》,以1个月无数场城市快闪路演博取了6.6亿元的票房,正式宣告:“演而优则导是OK的。”随后,郭敬明和韩寒这对隔空对战的“写而优则导”的作家导演,也以“编剧+导演”的身份晋身娱乐圈新贵行列,于是世人皆知二人“口碑虽未能与票房齐飞,但名气和身价必定齐飞了”。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电影市场如今已经牢牢被80后、90后掌握了话语权,无论是观众最大组成还是网络口碑导向,都由这群年轻人把持,这点从近两年层出不穷的青春怀旧片便能看出端倪。 忽视主流观影群体。时代变了,电影的主流观众已成了“85后”领军的青年人,电影院是他们的地盘、他们做主。而《一步之遥》不仅弄了个不接地气的民国故事当套儿,演员选择上更是无视这帮新生代观众——看看姜文、葛优、王志文、洪晃,加起来都好几百岁了,舒淇、周韵也早成了“大婶”,只靠一个犯过“错误”的男神——文章来吸引年轻人,这哪够?再看看《小时代》系列和《匆匆那年》,片子拍得好吗?但就是有人看、就是能赚钱,从这个角度讲,姜文大导演太任性、太倚老卖老了。

电影正在进入“小时代”

分析其中原因,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些大导演有些跟不上最新的时代潮流了。没有扎实的创作团队和沉下去的心态,是这些大导演这次作品失误的最主要原因。现在的观众渴望观赏一些题材轻松、情节有趣的电影来放松身心,以此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曾在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票房不理想后,成为电影圈内公开的秘密。似乎,“贺岁档”和“战争”、“史诗”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对头。可以说,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电影正在进入“小时代”。

“小”片子电影热映,这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网状态下的青春剧,目标观众自然是互联网培育起来的粉丝。信息更加扁平化,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逐渐混合,从而出现了自媒体。电影不再是个别机构、个别资本和个别大导演编剧的自留地。

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逐渐深化,让整个编剧、拍摄、演员的产业链逐渐完备,拍摄技巧和相关技术日臻成熟,逐步走向“大电影”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现在我们也看到,所谓的这些大V导演们拍出来的电影几乎就是一个一个微电影的合成,在讲述一个大背景的完整故事方面还无法和大导演们相比。

随着4G网络的发展,智能终端能力的提高,随时随地的视频分享是必然的潮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录下真实,于是每个人都会成为影视的摄像、编辑或者剧中人,大大的素材库正在形成,电影的创造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个别写作高人,电影的创意成本在大大降低,普通外行也可以直接操刀制作。

在移动互联网状态下,粉丝经济日渐蓬勃,只要有足够的粉丝,即便你卖的是锤子手机也一样可以销路不愁。于是,在电影产业上,让很多外行的操刀,也不用担心没有票房,大V的号召力就足以吸引到足够的观众,所以,网络名人们触电开始出现各种形式,“为粉丝们造电影”会在一个时期内流行,如今这几部仅仅是开篇而已。

电影观众永远以年轻人为主,《太平轮》的票房失败更像一个过去时代的逝去,终究要淡出后来人的视野。当年冯小刚拿部苦难片来贺岁,这次吴宇森又开来了解放前的“太平轮”。对于《太平轮》,观众们想看的无非是国产版的《泰坦尼克号》,可吴大导演偏偏要弥补自己未拍过爱情片的遗憾,用整整一部上集在谈恋爱。按说,他也在好莱坞风光过,不会不知道好莱坞大片是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理顺生产关系的,可一回归故土,就以自我为中心来创作了,结果呢,自然是船没撞就沉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你是大导演,还是新的导演的作品,只有很短的抢钱时间,可能几个小时影片口碑就被传遍全国。靠粗放式的广告投放也不能砸出来高票房,因为影片的传播主要就是靠口碑,也就是用户的自发性传播。没有口碑的影片就没有“用户转换率”,用户不感兴趣,你怎么广告轰炸他也不买票。

猜你喜欢
姜文太平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太平老街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课间小游戏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姜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