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美英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昏迷后单次注入鼻饲量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昏迷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1000ml鼻饲液分5次注入;对照组给予1000ml鼻饲液分4次注入,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梗死昏迷者单次注入鼻饲量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脑梗死;鼻饲量;昏迷;吸入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2-0055-01
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医院重症患者及大手术后患者的救治工作,由于病情较重,意识多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自主进食,而患者受到重大创伤,机体损耗增加,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 。因此,鼻饲注入成为进食的主要方法,过去传统的鼻饲注入方法,诱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1],如何做到有效预防,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报道称更换体位、饲管置入的深度等都能有效的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1]。本文主要探讨脑梗死昏迷者采用不同鼻饲量诱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昏迷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7.5)岁;住院时间20~80d,平均住院时间(42±9.6)d。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58±7.5)岁;住院时间14~81d,平均住院时间(43±8.5)d;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留置胃管的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10号复尔凯鼻胃管,插管深度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选择自患者耳垂至鼻尖、鼻尖至胸骨最低点的方法进行测量,经腹部X线片检查,确定鼻肠管前端到达的位置,即:鼻空肠管前端超过十二指肠空肠曲,即开始鼻饲液注入。
1.2.2 鼻饲量及鼻饲液的组成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老年人摄入标准进行合理制定[2],经计算,患者每日鼻饲液的需要量约为2000 ml(包括水、营养液等),临床所用肠内营养液多使用:能全力、瑞代和瑞素三种,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采用米汤、牛奶、蔬菜汁等。本文所用肠内营养液 (商品名:瑞代,由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 890 kJ/500 ml)。
1.2.3 鼻饲注入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注入法,即:每次给予肠内营养液250 ml,每日注入4次;并每两次注入营养液中间给予250ml水注入,每日4次,每日鼻饲水和营养液交替注入共8次;观察组每日1000ml肠内营养液分5次注入,每次注入200ml,并每两次注入营养液中间给予200ml水注入,每日5次,每日鼻饲水和营养液交替注入共10次,其他护理方法相同。
1.3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3] 患者咳嗽、咳痰、伴有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0.8,频繁呛咳,听诊肺部啰音增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双肺布满干湿性啰音,经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呈炎性改变,出现新的渗出病灶,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血气分析提示有急性I型呼吸衰竭。本次研究对院内或院外感染引起的肺炎均排除在外。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鼻饲后有无呛咳、食物返流、误吸、腹胀,并及时监测生化指标,评估营养状况,每次注入营养液前,进行抽吸胃内容物,以抽不出为排空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约为5.1%,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约为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经过鼻饲注入营养液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为不能经口进食者提供营养、热能及药物,帮助患者补充机体所需营养,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当食物注入过多,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容易诱发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脑血管疾患常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院ICU收治的均为危重患者,作为医护人员应给予精心呵护和谨慎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数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自主进食,鼻饲法则成为为患者补充机体营养的主要方法,通过在胃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或药物,确保营养和治疗的顺利进行。但此方法容易诱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14.3%,与患者均为脑梗死昏迷后,神经肌肉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伴有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导致机体食管下段括约肌、胃平滑肌收缩无力,增加发生食物反流机会有关。再加之伴随年龄增长,胃肠功能减退,患者体质较差,蠕动能力下降,排空慢,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减少,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因此,应着重把握好胃残余量监测,防止消化不良和胃潴留。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每次鼻饲前抬高床头,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常规抬高床头30°~45°,让患者体位处于半卧位,可有效预防食物反流,促进胃排空,促进摄入食物消化,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及时调整方案,并且在每次注入前均应抽吸胃内残留物。经大量研究表明[3],每次鼻饲注入量过多,可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危险,且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高低与胃内容物的多少密切关系,若胃内残留量≥150 ml时,应暂时停止输注。因为,胃内鼻饲量越小,越利于肠蠕动,增加胃排空,从而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并且,经过鼻饲注入营养液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的营养摄入均能满足机体需要。对于脑梗死伴昏迷者采取少量多次缓慢的鼻饲方法,可大大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本文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约为5.4%,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约为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脑梗死昏迷者单次注入鼻饲量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宜采取少量多次缓慢的鼻饲方法。
参考文献
[1]姚济荣,张彤,張国平,等.老年人脑卒中后昏迷患者单次鼻饲量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20(01): 105-106.
[2]吴雄妹,倪桂珍,金卫英. 老年关爱病房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23(02): 358-359.
[3]陶晓杰,陈燕.桔梗合剂加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鼻饲后并发吸入性肺炎59例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139-142.
(收稿日期:201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