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2015-03-10 02:20李卫星
山东医药 2015年27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

李卫星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或视功能障碍[1],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虽然TIA发作症状较轻,但易继发脑卒中[2],致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头颈部CT血管造影可用于检查神经血管病变,有准确、无创、快速的优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们对87例TIA患者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血管病变特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MRI检查证实并排除颅内出血的TIA[3]患者87例(TIA组),男68例、女19例,年龄33~67岁。均有晕厥、短暂性意识障碍等症状,24 h内恢复。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31例,颈内动脉系统TIA 56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症39例,合并高血压60例。另选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甲状腺结节19例、阑尾炎23例、胰腺炎18例)为对照组,男47例、女13例,年龄37~65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及观察指标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功率60 kW,管电流20~500 mA,等效热容量26 MHU,阳极热容量8 MHU,扫描层数64层,最短扫描时间0.42 s,重建速度20幅/s,扫描最短显示时间1 s,重建矩阵512 ×512。患者禁饮食6 h,取仰卧位,在前臂静脉内放置留置针,连接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碘普罗胺。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头顶。采用Work space工作站系统进行图像重建。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生成情况。颈动脉狭窄率=(1-病变部位最窄径/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管径)×100%[4],狭窄率<50%为轻度狭窄、50% ~70%为中度狭窄、71% ~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根据造影显像密度,将斑块分为软斑块(低密度影)、硬斑块(高密度影)和混合斑块(混合密度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 TIA组检出颈动脉狭窄61例,其中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16例、完全闭塞8例;对照组分别为17、10、6、1、0例。两组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相比,P均 <0.05。

2.2 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 TIA组检出颈动脉斑块74例,检出率为85.06%;对照组分别为25例、41.67%;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相比,P<0.05。两组颈动脉各段斑块检出率相比,P均<0.05。详见表1。TIA组典型颈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见图1。TIA组检出斑块610块,其中软斑块 257块(42.13%)、硬斑块240块(39.34%)、混合斑块113块(18.52%);对照组分别为100块、29块(29%)、52块(52%)、19块(19%)。两组斑块检出情况相比,P均<0.05。

表1 两组颈动脉各段斑块检出情况比较(例)

图1 TIA患者典型CT血管造影图像

3 讨论

TIA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临床表现[5],中老年人多发。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早期诊断TIA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非常重要[6]。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动脉斑块脱落是TIA的病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末梢循环低灌注,斑块在血流冲击下破溃引起微栓子脱落,形成微栓塞,最终导致TIA。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发病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类型、血管狭窄程度与TIA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7~10]。目前建议有高危因素者筛查颈部动脉超声以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而脑梗死患者更应定期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追踪斑块的大小及稳定情况[11~13]。

既往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TIA,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平扫对TIA的诊断阳性率较低[14]。应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筛查神经血管病变具有准确、无创、快速的优点。于涛等[15]研究发现,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评估疗效。李渝等[16]对TIA患者的CT血管成像特点和责任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发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TIA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受累情况、颈动脉狭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T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对早期发现和诊断TIA有重要价值。我们进一步分析TIA组颈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特点,发现该组患者多数存在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16例,完全闭塞8例,且多支血管受累最为常见,表明TIA患者多伴有颈动脉狭窄,多支血管病变更是引起缺血的原因。TIA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85.06%,且以软斑块(占42.13%)和硬斑块(占39.34%)为主,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TIA的发病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对有晕厥、短暂性意识障碍等症状疑似TIA的患者应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影像特征进一步确诊。

[1]袁勇,王兰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 1279.

[2]李忠刚,李华.丁苯肽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4):94-95.

[3]吴琦,陈爱娟,刘晓波.血塞通和丹红注射液联合使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CRP浓度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4):535-537.

[4]Saba L,Mallarini G.A comparison between NASCET and ECST methods in the study of carotids:evaluation using Multi-Detector-Row CT angiography[J].Eur J Radiol,2010,76(1):42-47.

[5]吕翠兰,袁军,朱润秀.ABCD2评分法结合CTA预测TIA患者近期卒中风险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 (1):37-40.

[6]Johnson L,Yester M,Barnes G.SU-E-I-53:optimal KVp for image quality and noise in iodine contrast in head CTA[J].Medical Physics,2012,39(6):36-37.

[7]Honda M,Kawahara L,Kitagawa N,et al.Asymptomatic carotid aterry plaques: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characterize vulnerable plaques in 6 cases[J].Surg Neurol,2011,67(1):35-39.

[8]耿昱,宋则周,张艳明,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1):84-85.

[9]黄庆晖,廖海星,奉俊敏,等.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2077-2080.

[10]刘中杰,何梅芳,孙兰香,等.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15-217.

[11]唐晓春,刘猛,吴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2):169-171.

[12]周传伟,程蕴琳,张洪慧,等.中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防治策略分析[J].江苏医药,2008,34(2):185-186.

[13]唐震宇,周琳,杨期东,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二年随访结果[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9): 614-615.

[14]王小玲,于铁链,李建龙,等.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供血动脉病变及Willis环的MRA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9):1278-1281.

[15]于涛,李忠南,桑雅荣.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 (9):18-21.

[16]李渝,熊小平,王荣耀,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T血管成像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4,23(3):80-81.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