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观佳 陈漠水
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宁观佳 陈漠水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踏车试验完成情况、步行试验完成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45%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长期卧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踏车试验完成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试验完成率为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方案;常规康复方案;心肌梗死,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且合并症以及并发症很多[1]。常见的有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准确有效的护理能够缓解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使病死率有所降低[2]。临床中常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显著,为提治疗效果,我院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方案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10)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下壁8例,前壁下壁合并20例,前间壁4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7±10)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9例,前壁下壁合并19例,前间壁3例。患者入院主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入院患者均符合全国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贫血、甲亢、高血压、严重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室内传导阻滞、心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电不稳定性心律失常、梗死面积大及不愿意配合的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梗死部位及临床特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患者根据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给予肝素、硝酸酯类药、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若符合早期溶栓指标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卧床10~14 d后逐渐下床活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行我院自行制定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第1~2天,患者卧床,由护士照顾其生活,并做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第3天,患者卧床,自理部分生活,包括进食及在护士辅助下漱口、洗脸,主动活动肢体关节;第4天,在床边进行下肢悬吊,每日数次;第5天,在床边左立,3次/d,1次0.5 h,在别人辅助下慢步行走,2次/d,1次10 min,以及在室内使用便器;第6~10天,自我沐浴,在走廊慢走练习,3~4次/d,1次15 min;第11~14天,缓慢爬梯,爬梯级数从5级逐渐增加,并在院内散步行走,2次/d;第15~21天,自理日常生活,步行速度接近正常,3次/d;第22~28天,缓慢爬梯增至3~4层,散步接近正常步速,4次/d。如果增加运动量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升高、心率明显增快、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等,应及时停止运动量的增加。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45%、室性心律失常、1周后心肌酶仍较高)、长期卧床并发症(四肢肌肉无力和头晕、腹胀和便秘、肺部感染、厌食、精神紧张和焦虑、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踏车试验完成情况、步行试验完成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家务、工作社会活动、娱乐活动),评分标准根据GLQZ[3]生活质量指标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4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n=50,例(%)
2.2 2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长期卧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情况n=50,例(%)
2.3 2组患者骑自行车(功率50~100 W)情况 观察组踏车试验完成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骑自行车(功率50~100 W)情况n=50,例(%)
2.4 2组患者300 m走路测试情况 观察组步行试验完成率为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300 m走路测试情况 n=50,例(%)
2.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50,分,±s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50,分,±s
组别 GLQZ 日常生活 家务 工作社会活动 娱乐活动观察组 71.25±15.37 21.14±4.57 18.26±3.44 16.64±4.01 14.62±3.37对照组 61.25±10.61 17.05±3.41 15.94±2.64 15.04±2.24 12.15±2.51 t值3.7861 5.0720 3.7832 2.4631 4.1565 P值0.0003 0.0000 0.0003 0.0155 0.0001
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并发多种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4]。临床治疗中,对具有高危症状的患者需给予特殊宣教,以达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率及发展的目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是应特别注意医生与护士的相互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患者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帮助与辅导,可以提高治愈率[5,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在1周内发展成为左心力衰竭,其原因是由于心肌细胞出现严重的缺氧,导致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出现大量坏死,患者的肌纤维极易出现断裂导致心肌收缩无力,很大程度上影响者心肌舒缩的功能,心输出量能够在短时间急剧下降[7]。在药物处理的基础上,应进行病情发展的观察,给予康复运动以及给予心理上的护理,帮助患者渡过病情期和治愈期[8]。临床中常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相关研究表明,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9,10]。本结果显示,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仍然较高,如四肢肌肉无力和头晕患者高达16.00%,腹胀和便秘患者高达18.00%,说明常规康复护理并不能很好解决患者的并发症。其次,完成踏车试验的患者仅为52.00%,完成300 m走路测试的患者仅为20.00%。在生活质量的评分中,GLQZ评分低至(61.25±10.61)分。充分说明了常规康复护理的效果远远达不到患者的要求。
根据常规护理结果,临床中提出了更具疗效的早期康复方案,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有研究显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明显降低,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改善[11,12]。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这一结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0,肺部感染、厌食、精神紧张和焦虑、体位性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00%;其次完成踏车试验的患者高达68.00%,完成300 m步行测试的患者高达28.00%;在生活质量的评分中,GLQZ评分高达(71.25±15.37)分。以上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活动,可以加快血流,使侧支循环短时间内得以建立,以达到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以及再梗死发生率的目的[13,14]。但是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时候,应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加以检测,发现不良状况应及时处理以及减少运动量甚至停止[15]。
本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方案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少于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的患者;踏车实验、步行试验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护理患者。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1 芦姣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治疗的远期效果.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069-5070.
2 朱秀丽,朱昱思,舒晓丹,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康复治疗中心电图的作用评估.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196,1209.
3 Eypasche C,Wood-Douphinese B,Williams JI,et al.Den,gestrointestinal lebens qualitaetsindex(GLQZ).Den Chinuig,1993,147:1748-1753.
4 马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4,15:1830-1832.
5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43-346.
6 Moe B.The adverse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with risk of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modified by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mass index:prospective data from the HUNT Study,Norway.Diabetologia,2015,58:59-66.
7 李维群,冯丽华.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13,42:2305-2306.
8 邱小芩,肖熙,岑莉莉,等.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771-775.
9 Zorzi A.At-admission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in-hospital life-threaten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death in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European Heart Acute Cardiovasc Care,2014,3:304-312.
10 钟文菲.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山东医药,2011,51:103.
11 杨林,李靖,单立,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660.
12 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7-78.
13 李琪.放松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广东医学,2012,33:254-256.
14 Arslan Z.Parameters influencing LVEF improvement with intracoronary bone marrow stem cell delivery in acute myocardia linfarction.International J Cardiol,2014,177:644-645.
15 刘洵,Brodie DA,冯晟,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对心肌梗死后患者运动负荷能力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3-437.
R 473.5
A
1002-7386(2015)21-3331-03
10.3969/j.issn.1002-7386.2015.21.047
570311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015-02-22)